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AI时代的智能体,离人人可用还有多远?,欢迎阅读。
2024 年,和原本预想的不同,AI 没有狂奔。
2 月,Sora 横空出世掀起了国内外视频生成模型鏖战;6 月,资本和创业者将目光投向具身智能,试图为大模型找个身子;8 月,OpenAI o1 的出现开启了 Scaling Law 之外的另一条路径。
复盘 2024 年的几个 AI 的关键节点就会发现,以 OpenAI 为代表的顶尖公司在基础大模型上的进展变得缓慢。冰山之下,是应用的火苗开始燃烧。
技术突破之后是技术普世。2024 年,全行业几乎达成了共识:要将 AI 带入千家万户。
而这,并不比研发出一个 "ChatGPT" 更容易。
企业们陆续动了起来:字节的豆包、百度的文小言等大语言模型产品,想着如何成为人们的通用对话助手,回答用户方方面面的提问;钉钉、飞书、WPS 等抓住了办公场景,从打工人的软肋出发;快手的可灵选择从内容娱乐场景出发,找到了复活老照片的破圈点;支付宝则是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服务诉求,通过与 AI 对话快速订票、点餐、打车、查询附近吃喝玩乐等,替用户跑腿 ......
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找到了一个尖刀场景切入,而不同之处在于场景与AI结合的薄、厚之分。
上述场景中,通用对话和娱乐场景覆盖面广,但不够厚,用户需求更为分散、个性化,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用户习惯;办公场景足够厚,用户的需求非常明确,但覆盖面又较窄,且对 AI 生成能力要求更高,需要 AI 钻得更深;
而生活服务场景则是两者的中间产物,不仅覆盖面足够广,几乎是人人都可以用到的且有明确需求的场景,同时对 AI 的生成效果要求不高,更注重的是服务本身是否被完成,看似达成了现阶段技术与场景的精准匹配。
以支付宝的 AI 为例,作为有 10 亿用户的国民级 APP,支付宝的生活服务场景,天然就离普通人更近,也为 AI 的普及带来了更多实验场。在这一场景下,支付宝的 AI 产品支小宝串联起支付宝内的各个服务场景,关键不在于生成华美的文章或计算复杂的公式,而是打车、订咖啡,让 AI 能够 " 执行 " 而非只是单薄的 "Chat"。
选择扎根生活服务场景的支付宝,似乎正在摸索一条新的 AI 普及之路。
什么是 AI 大规模落地的最佳场景?
说了这么久的 AI 落地,为什么落不下去?好的技术能做出什么样的产品?好的产品能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解决了用户的问题能不能被高频使用?面对着技术和产品、产品与用户、用户与场景之间层层壁垒,如何才能打通任督二脉?
一部分人选择从技术出发,往前推场景落地,拿着锤子找钉子。
除了快手的可灵绕过文生视频技术的短板,找到了让老照片动起来的场景,成功地破圈,2023 年爆火的妙鸭 APP 也为文生图找到了写真照的场景,但因为这些场景需求有限,在提升普及率和使用频率上的路径还不够明显。
另一部分人则是选择从场景往技术要解决方案。
去年,钉钉就开始尝试用 AI 重构自己了,从魔法棒、AI 搜索再到 365 个人会员,优化打工人的日常工作流,通过降低工作信息、流程的复杂臃肿程度,从而提升了协作和生产效率。
和钉钉相似的是,支付宝的 AI 也是基于自身生态场景展开的 AI 探索。
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服务超级 APP,今年 9 月,支付宝发布了 AI 生活管家「支小宝」,打通支付宝内的各个服务功能。过去 20 年,支付宝在支付、金融、出行、医疗等多个生活领網域中积累下了大量的服务经验,其中,出行业务年服务超过 80 亿人次,医疗领網域服务超过 6 亿看病就医人群。由此,支付宝也成为了普通人的 " 生活百宝箱 ",而这正是支付宝入局 AI 的最大底色。
所以,支付宝的「支小宝」并没有把 AI 能力重点放在写作、分析之上,而是主打「实用」,侧重理解用户诉求,调取服务,做到执行层面上。
举个例子,比如针对打工人的通勤场景,用户用一句话唤出地铁码或公交码、找到附近的共享单车;上班路上能按照熟悉的口味,让 AI 买一杯咖啡或奶茶,到地儿了就能取;下班了懒得打字,可以动动嘴就打车回家,或是搜罗附近推荐的餐馆、电影院等,还有充话费、交电费等各项功能。
从已有场景出发的好处就在于,用户天然就有需求。特别是生活服务场景覆盖广,为 AI 大规模普及带来了更好的环境。
在推出支小宝这一产品的基础上,支付宝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加速支小宝的进化,把 AI 锤得更深、更实。
一个关键动作就是支付宝面向行业启动了 " 智能体生态开放计划 ",并推出智能体开发平台 " 百宝箱 "。依托专业的智能体构建能力,商家机构可通过 0 代码、最快 1 分钟创建专属智能体,并一键发布到支付宝小程式、支付宝 App、支小宝 App。
大而全是生活服务场景的特点之一。这一计划也意味着,支小宝正在吸纳合作伙伴加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服务场景。
目前,支小宝已经陆续上线了黄山文旅智能体 " 黄小松 "、杭州文旅智能体 " 杭小忆 ",从生活服务场景中的文旅细分场景开始入手了。
" 杭小忆 " 是支小宝中首个城市级文旅智能体,基于支付宝生态,游客可以直接与杭小忆对话,让 AI 帮助出行指路、预订酒店、导览景区、领取优惠,10 月 1 日至 7 日 ," 杭小忆 " 服务游客次数近 250 万人次,其中景区客流量实时查询、景点路线伴游讲解成为游客使用率最高的两项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 杭小忆 " 在功能服务之外,还借助线下 " 碰一下 +AI" 的方式,降低了 AI 使用的门槛。在杭州全城的 A 级景区、酒店、旅游咨询点、主要商圈等 4 万余个服务点位,使用手机碰一下蓝色的 " 杭小忆智能贴 ",就可唤出支小宝上的 " 杭小忆 " 智能体。
从数据来看,碰一下上线 2 个月的推广速度是刷脸支付同期的 6 倍,已服务上海、成都、武汉、长沙、杭州、青岛等 50 多个城市,还联合伙伴共创 50 多个 " 碰一下 +X" 行业解决方案。正如过去微信与支付宝的二维码铺满中国,才有了移动支付的便利。如今,通过 " 碰一下 ",AI 也搭建起了搭建起服务与服务、线上与线下互通的开放生态,为用户带来 "AI 使用便利 "。
互联互通,好用的 AI 需要开放的生态
但让 AI 能够帮用户干活并不简单,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生活服务是一个重要场景,但这个赛道的选手并不多。
一方面,需要 AI 能够调取服务,意味要给 AI 配备相应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 AI 足够理解用户,能获得连贯的用户行为数据喜好,给出准确的个性化规划,不做单点式的 AI。
这两方面都非常依赖生态的能力,不然 AI 难为无米之炊。
正如 Apple Intelligence 之所以如此让大众期待,是因为苹果从系统层面打通了 AI 生态,让开发者有更大的空间参与创造 AI 应用,通过软硬體协同,将系统内原先分离的不同场景打通,例如当用户用相机拍下餐厅,可以在点评页面,出现该餐厅的评分;用户可以询问 Siri 相机内的照片信息并联网搜索等等。
生态的力量,早在互联网时代 " 小程式 " 的变革中,就已经展现了出来。在微信和支付宝中,小程式的出现,不仅让服务能力得到了扩展,将用户和场景联系在了一起,结成了紧密结实的网,奠定了这两个 APP 坚固的护城河。
而智能体,就是 AI 时代的 " 小程式 "。
与小程式类似,智能体是 AI 时代用户与场景之间的连接器。在网络效应下,场景的量级与用户的量级成正比,只有开放智能体生态,才能让场景渗透、服务扩散,吸引用户聚集,发挥出 AI 更大的效力。
开放的生态,此前就是支付宝发展的重要根基。如今,支付宝还在延续这一路线,将生态扩大。
目前," 智能体生态开放计划 " 已经有了初步进展。除了文旅智能体以外,在政务民生、医疗健康等行业,支付宝也已经陆续开放了智能体解决方案。
在去年 11 月,浙江卫健委联手支付宝推出了全国首个数字健康人「安诊儿」,依托 AI 大模型 + 数字人技术,为浙江省内用户提供覆盖就诊前、中、后的全流程陪诊服务,截至目前,「安诊儿」进入了省内超 1000 家医院,服务超 1000 万人次,用户满意度达 98%,还有江苏政务官方服务平台一同打造的政务行业的晓苏等等。
可以想象,未来,每个普通人都能有一个拥有海量知识的、足够懂你的、也能帮你解决真实问题的 AI 助理,帮你处理出行旅游、医疗问诊、保险理财、辅助创作等方面的问题;更多商家机构可以更低门槛、更低成本,就能创建专属的智能体,为其担任 AI 客服、AI 会计、AI 营销顾问…
在智能体生态之下,尽管用户的需求本身没有发生质变,但具体的服务和服务提供的方式从用户搜索转变为了 AI 理解、判断、分发。这不仅优化了用户的体验,让用户更轻松,也给商家和机构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毕竟 AI 越主动,就越是掌握了主动挖掘用户需求的增量空间。例如,针对用户的单一需求,AI 可以提供一系列服务动作,连贯地完成用户需求。
对商家和相关机构而言,这是一次将自身服务用 AI 打散重组,开拓新用户的绝佳机会,在超过 400 万个小程式中,商家需要更多这样的主动权。
结尾
虽然支小宝的刚刚上线一个多月,还存在着服务唤起不够准确等问题,但在良好的生态土壤和清晰的路线,让支付宝的 AI 充满了想象力。
小程式这一载体,把各行各业的服务从线下带到了线上,让用户的体验经历了数字化的全面蜕变。而 AI 智能体时代的来临,从用户找服务,到 AI 智能化链接服务,必然也会给各行业带来新的想象力。
对支付宝而言,持续开放为其从移动互联网迈向 AI 智能,带来了经验和土壤。而支付宝在 AI 上快速迭代、加大开放,也为 AI 普及找到了一条规模化的路径。
没人能预判 AI 的未来,但却有人能创造未来。
执行永远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或许也是在 AI 发展不确定的背景下,支付宝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