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I時代的智能體,離人人可用還有多遠?,歡迎閲讀。
2024 年,和原本預想的不同,AI 沒有狂奔。
2 月,Sora 橫空出世掀起了國内外視頻生成模型鏖戰;6 月,資本和創業者将目光投向具身智能,試圖為大模型找個身子;8 月,OpenAI o1 的出現開啓了 Scaling Law 之外的另一條路徑。
復盤 2024 年的幾個 AI 的關鍵節點就會發現,以 OpenAI 為代表的頂尖公司在基礎大模型上的進展變得緩慢。冰山之下,是應用的火苗開始燃燒。
技術突破之後是技術普世。2024 年,全行業幾乎達成了共識:要将 AI 帶入千家萬户。
而這,并不比研發出一個 "ChatGPT" 更容易。
企業們陸續動了起來:字節的豆包、百度的文小言等大語言模型產品,想着如何成為人們的通用對話助手,回答用户方方面面的提問;釘釘、飛書、WPS 等抓住了辦公場景,從打工人的軟肋出發;快手的可靈選擇從内容娛樂場景出發,找到了復活老照片的破圈點;支付寶則是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服務訴求,通過與 AI 對話快速訂票、點餐、打車、查詢附近吃喝玩樂等,替用户跑腿 ......
他們的相同之處在于都找到了一個尖刀場景切入,而不同之處在于場景與AI結合的薄、厚之分。
上述場景中,通用對話和娛樂場景覆蓋面廣,但不夠厚,用户需求更為分散、個性化,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用户習慣;辦公場景足夠厚,用户的需求非常明确,但覆蓋面又較窄,且對 AI 生成能力要求更高,需要 AI 鑽得更深;
而生活服務場景則是兩者的中間產物,不僅覆蓋面足夠廣,幾乎是人人都可以用到的且有明确需求的場景,同時對 AI 的生成效果要求不高,更注重的是服務本身是否被完成,看似達成了現階段技術與場景的精準匹配。
以支付寶的 AI 為例,作為有 10 億用户的國民級 APP,支付寶的生活服務場景,天然就離普通人更近,也為 AI 的普及帶來了更多實驗場。在這一場景下,支付寶的 AI 產品支小寶串聯起支付寶内的各個服務場景,關鍵不在于生成華美的文章或計算復雜的公式,而是打車、訂咖啡,讓 AI 能夠 " 執行 " 而非只是單薄的 "Chat"。
選擇扎根生活服務場景的支付寶,似乎正在摸索一條新的 AI 普及之路。
什麼是 AI 大規模落地的最佳場景?
説了這麼久的 AI 落地,為什麼落不下去?好的技術能做出什麼樣的產品?好的產品能不能解決用户的問題?解決了用户的問題能不能被高頻使用?面對着技術和產品、產品與用户、用户與場景之間層層壁壘,如何才能打通任督二脈?
一部分人選擇從技術出發,往前推場景落地,拿着錘子找釘子。
除了快手的可靈繞過文生視頻技術的短板,找到了讓老照片動起來的場景,成功地破圈,2023 年爆火的妙鴨 APP 也為文生圖找到了寫真照的場景,但因為這些場景需求有限,在提升普及率和使用頻率上的路徑還不夠明顯。
另一部分人則是選擇從場景往技術要解決方案。
去年,釘釘就開始嘗試用 AI 重構自己了,從魔法棒、AI 搜索再到 365 個人會員,優化打工人的日常工作流,通過降低工作信息、流程的復雜臃腫程度,從而提升了協作和生產效率。
和釘釘相似的是,支付寶的 AI 也是基于自身生态場景展開的 AI 探索。
作為國内最大的生活服務超級 APP,今年 9 月,支付寶發布了 AI 生活管家「支小寶」,打通支付寶内的各個服務功能。過去 20 年,支付寶在支付、金融、出行、醫療等多個生活領網域中積累下了大量的服務經驗,其中,出行業務年服務超過 80 億人次,醫療領網域服務超過 6 億看病就醫人群。由此,支付寶也成為了普通人的 " 生活百寶箱 ",而這正是支付寶入局 AI 的最大底色。
所以,支付寶的「支小寶」并沒有把 AI 能力重點放在寫作、分析之上,而是主打「實用」,側重理解用户訴求,調取服務,做到執行層面上。
舉個例子,比如針對打工人的通勤場景,用户用一句話喚出地鐵碼或公交碼、找到附近的共享單車;上班路上能按照熟悉的口味,讓 AI 買一杯咖啡或奶茶,到地兒了就能取;下班了懶得打字,可以動動嘴就打車回家,或是搜羅附近推薦的餐館、電影院等,還有充話費、交電費等各項功能。
從已有場景出發的好處就在于,用户天然就有需求。特别是生活服務場景覆蓋廣,為 AI 大規模普及帶來了更好的環境。
在推出支小寶這一產品的基礎上,支付寶還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加速支小寶的進化,把 AI 錘得更深、更實。
一個關鍵動作就是支付寶面向行業啓動了 " 智能體生态開放計劃 ",并推出智能體開發平台 " 百寶箱 "。依托專業的智能體構建能力,商家機構可通過 0 代碼、最快 1 分鍾創建專屬智能體,并一鍵發布到支付寶小程式、支付寶 App、支小寶 App。
大而全是生活服務場景的特點之一。這一計劃也意味着,支小寶正在吸納合作夥伴加入,進一步擴大自身的服務場景。
目前,支小寶已經陸續上線了黃山文旅智能體 " 黃小松 "、杭州文旅智能體 " 杭小憶 ",從生活服務場景中的文旅細分場景開始入手了。
" 杭小憶 " 是支小寶中首個城市級文旅智能體,基于支付寶生态,遊客可以直接與杭小憶對話,讓 AI 幫助出行指路、預訂酒店、導覽景區、領取優惠,10 月 1 日至 7 日 ," 杭小憶 " 服務遊客次數近 250 萬人次,其中景區客流量實時查詢、景點路線伴遊講解成為遊客使用率最高的兩項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 杭小憶 " 在功能服務之外,還借助線下 " 碰一下 +AI" 的方式,降低了 AI 使用的門檻。在杭州全城的 A 級景區、酒店、旅遊咨詢點、主要商圈等 4 萬餘個服務點位,使用手機碰一下藍色的 " 杭小憶智能貼 ",就可喚出支小寶上的 " 杭小憶 " 智能體。
從數據來看,碰一下上線 2 個月的推廣速度是刷臉支付同期的 6 倍,已服務上海、成都、武漢、長沙、杭州、青島等 50 多個城市,還聯合夥伴共創 50 多個 " 碰一下 +X" 行業解決方案。正如過去微信與支付寶的二維碼鋪滿中國,才有了移動支付的便利。如今,通過 " 碰一下 ",AI 也搭建起了搭建起服務與服務、線上與線下互通的開放生态,為用户帶來 "AI 使用便利 "。
互聯互通,好用的 AI 需要開放的生态
但讓 AI 能夠幫用户幹活并不簡單,這也是為什麼盡管生活服務是一個重要場景,但這個賽道的選手并不多。
一方面,需要 AI 能夠調取服務,意味要給 AI 配備相應的服務能力,另一方面需要 AI 足夠理解用户,能獲得連貫的用户行為數據喜好,給出準确的個性化規劃,不做單點式的 AI。
這兩方面都非常依賴生态的能力,不然 AI 難為無米之炊。
正如 Apple Intelligence 之所以如此讓大眾期待,是因為蘋果從系統層面打通了 AI 生态,讓開發者有更大的空間參與創造 AI 應用,通過軟硬體協同,将系統内原先分離的不同場景打通,例如當用户用相機拍下餐廳,可以在點評頁面,出現該餐廳的評分;用户可以詢問 Siri 相機内的照片信息并聯網搜索等等。
生态的力量,早在互聯網時代 " 小程式 " 的變革中,就已經展現了出來。在微信和支付寶中,小程式的出現,不僅讓服務能力得到了擴展,将用户和場景聯系在了一起,結成了緊密結實的網,奠定了這兩個 APP 堅固的護城河。
而智能體,就是 AI 時代的 " 小程式 "。
與小程式類似,智能體是 AI 時代用户與場景之間的連接器。在網絡效應下,場景的量級與用户的量級成正比,只有開放智能體生态,才能讓場景滲透、服務擴散,吸引用户聚集,發揮出 AI 更大的效力。
開放的生态,此前就是支付寶發展的重要根基。如今,支付寶還在延續這一路線,将生态擴大。
目前," 智能體生态開放計劃 " 已經有了初步進展。除了文旅智能體以外,在政務民生、醫療健康等行業,支付寶也已經陸續開放了智能體解決方案。
在去年 11 月,浙江衞健委聯手支付寶推出了全國首個數字健康人「安診兒」,依托 AI 大模型 + 數字人技術,為浙江省内用户提供覆蓋就診前、中、後的全流程陪診服務,截至目前,「安診兒」進入了省内超 1000 家醫院,服務超 1000 萬人次,用户滿意度達 98%,還有江蘇政務官方服務平台一同打造的政務行業的曉蘇等等。
可以想象,未來,每個普通人都能有一個擁有海量知識的、足夠懂你的、也能幫你解決真實問題的 AI 助理,幫你處理出行旅遊、醫療問診、保險理财、輔助創作等方面的問題;更多商家機構可以更低門檻、更低成本,就能創建專屬的智能體,為其擔任 AI 客服、AI 會計、AI 營銷顧問…
在智能體生态之下,盡管用户的需求本身沒有發生質變,但具體的服務和服務提供的方式從用户搜索轉變為了 AI 理解、判斷、分發。這不僅優化了用户的體驗,讓用户更輕松,也給商家和機構帶來了更多的想象力,畢竟 AI 越主動,就越是掌握了主動挖掘用户需求的增量空間。例如,針對用户的單一需求,AI 可以提供一系列服務動作,連貫地完成用户需求。
對商家和相關機構而言,這是一次将自身服務用 AI 打散重組,開拓新用户的絕佳機會,在超過 400 萬個小程式中,商家需要更多這樣的主動權。
結尾
雖然支小寶的剛剛上線一個多月,還存在着服務喚起不夠準确等問題,但在良好的生态土壤和清晰的路線,讓支付寶的 AI 充滿了想象力。
小程式這一載體,把各行各業的服務從線下帶到了線上,讓用户的體驗經歷了數字化的全面蜕變。而 AI 智能體時代的來臨,從用户找服務,到 AI 智能化鏈接服務,必然也會給各行業帶來新的想象力。
對支付寶而言,持續開放為其從移動互聯網邁向 AI 智能,帶來了經驗和土壤。而支付寶在 AI 上快速迭代、加大開放,也為 AI 普及找到了一條規模化的路徑。
沒人能預判 AI 的未來,但卻有人能創造未來。
執行永遠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或許也是在 AI 發展不确定的背景下,支付寶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