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中汽协:自主品牌半年份额首超50%,汽车出口迎来大爆发,欢迎阅读。
进入 2023 年,中国车市内卷越来越激烈,各大车企卷价格、卷配置,行业已经不再像传统燃油车时代那样可以 " 和气生财 ",在油电切换的大背景之下,市场格局、行业规则、价格体系、渠道模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不过虽然市场内卷,但在 2023 年上半年中国车市还是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日前,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6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56.1 万辆和 262.2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 9.8% 和 10.1%,同比分别增长 2.5% 和 4.8%。
1-6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324.8 万辆和 1323.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3% 和 9.8%。由于去年 6 月受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拉动产销呈现高增长,1-6 月累计产销增速较 1-5 月回落 1.8 和 1.3 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虽然一季度整体车市处于负增长状态,但 4 月份以来,在同期低基数影响及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汽车市场持续好转,产销量延续增长态势。因此,上半年累计实现了较高增长。
自主品牌靠新能源 " 扬眉吐气 " 了
6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 120.5 万辆,同比增长 21.2%,市场份额为 53.1%。1-6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 598.6 万辆,同比增长 22.4%,市场份额为 53.1%。
自主品牌迅速崛起,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支撑。中汽协数据显示,6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8.4 万辆和 80.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2.8% 和 35.2%,市场占有率达到 30.7%。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首创历史新高。1-6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78.8 万辆和 374.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2.4% 和 44.1%,市场占有率达到 28.3%。
值得一提的是,在 6 月份,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 58.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 30.9%;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 3.7%。由于新能源表现一般,外资品牌普遍出现份额下滑。6 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 66 万辆,同比下降 19%。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 21.1%,同比下降 1.6 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 17.8%,同比下降 3.7 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 9.2%,同比下降 0.9 个百分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车型品种的丰富,新车型的大量上市,车型价格下探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正呈现高端化的特点。据中汽协统计,上半年除 A00 级车同比明显下降外,其他各级别销量同比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 D 级车由于同期低基数影响涨幅最大,达 17.5 倍。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 A 级,累计销量 140.5 万辆,同比增长 63%。
按价格区间看,新能源乘用车中,10 万以上同比呈现正增长,其中 35-40 万价格区间涨幅最大。10 万及以下价格区间车型同比下降。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 15-20 万价格区间,累计销量 111.8 万辆,同比增长 81%。
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达到 13 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 82.7%。其中,排名前十三的依次为: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广汽埃安、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理想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零跑汽车、哪吒汽车、蔚来汽车、奇瑞汽车。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更新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中汽协表示,我国汽车市场在经历过一季度促销政策切换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后,在中央和地方促消费政策、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多地汽车营销活动、企业新车型大量上市的共同拉动下,叠加车企半年度节点冲量和 4、5 月同期基数相对偏低,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
中国车企加速 " 走出去 "
随着中国汽车实力的快速崛起,海外出口持续火热,不少实力派车企纷纷加速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布局。自去年我国汽车出口超过德国后,今年一季度又超越日本,中国终于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而拉动出口量上升的,当然是新能源汽车。
6 月,汽车企业出口 38.2 万辆,环比下降 1.7%,同比增长 53.2%。分车型看,乘用车本月出口 31.2 万辆,环比下降 4.1%,同比增长 57.7%;商用车出口 7 万辆,环比增长 10.7%,同比增长 36%。新能源汽车出口 7.8 万辆,环比下降 28.4%,同比增长 1.7 倍。1-6 月,汽车企业出口 214 万辆,同比增长 75.7%。
中汽协方面表示,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上半年已突破 200 万辆,对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分车型来看,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出口量为 178 万辆,同比增长 88.4%;商用车出口量为 36.1 万辆,同比增长 31.9%。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 53.4 万辆,同比增长 1.6 倍。
上半年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从增速上来看,比亚迪出口 8.1 万辆,同比增长 10.6 倍;奇瑞出口 39.4 万辆,同比增长 1.7 倍;长城出口 12.4 万辆,同比增长 97.3%。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中,俄罗斯、墨西哥和比利时出口量位居前三,市场表现较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国家为比利时、英国和泰国。
前不久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就表示,支持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设厂,把我们的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带到国外去,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享受科技进步成果。主管部门领导的明确表态,无疑是给车企打了一针强心剂。
最近一段时间,广汽埃安、上汽集团、比亚迪、奇瑞 4 家车企也是密集公布了新的出海计划。其中,广汽埃安去了泰国,上汽集团瞄准欧洲,比亚迪钟爱巴西,奇瑞志在东盟,而这些中国车企海外布局的重点正是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艾睿铂最新的汽车行业分析表明,中国汽车厂商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导力量,预计到 2030 年,本土品牌在中国将占据 65% 的市场份额。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由于我国在智能化、电动化、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链诸多环节都具有比较优势,才得以在短期内获得爆发式增长,实现了如今自主品牌在市场份额方面对于合资品牌的超越。
当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重塑当今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要推动力,越来越多拥有新能源技术优势的中国车企并不止步于 " 产品出海 ",而是向 " 制造出海 " 迈进,未来随着中国车企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营销网络和相关服务上不断提升,相信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进程也会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