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中汽協:自主品牌半年份額首超50%,汽車出口迎來大爆發,歡迎閱讀。
進入 2023 年,中國車市内卷越來越激烈,各大車企卷價格、卷配置,行業已經不再像傳統燃油車時代那樣可以 " 和氣生财 ",在油電切換的大背景之下,市場格局、行業規則、價格體系、渠道模式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轉變,不過雖然市場内卷,但在 2023 年上半年中國車市還是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日前,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6 月,汽車產銷分别完成 256.1 萬輛和 262.2 萬輛,環比分别增長 9.8% 和 10.1%,同比分别增長 2.5% 和 4.8%。
1-6 月,汽車產銷分别完成 1324.8 萬輛和 1323.9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9.3% 和 9.8%。由于去年 6 月受燃油車購置稅減半等政策拉動產銷呈現高增長,1-6 月累計產銷增速較 1-5 月回落 1.8 和 1.3 個百分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雖然一季度整體車市處于負增長狀态,但 4 月份以來,在同期低基數影響及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汽車市場持續好轉,產銷量延續增長态勢。因此,上半年累計實現了較高增長。
自主品牌靠新能源 " 揚眉吐氣 " 了
6 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 120.5 萬輛,同比增長 21.2%,市場份額為 53.1%。1-6 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 598.6 萬輛,同比增長 22.4%,市場份額為 53.1%。
自主品牌迅速崛起,離不開新能源汽車增長的支撐。中汽協數據顯示,6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别完成 78.4 萬輛和 80.6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32.8% 和 35.2%,市場占有率達到 30.7%。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首創歷史新高。1-6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别完成 378.8 萬輛和 374.7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42.4% 和 44.1%,市場占有率達到 28.3%。
值得一提的是,在 6 月份,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高達 58.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 30.9%;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為 3.7%。由于新能源表現一般,外資品牌普遍出現份額下滑。6 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 66 萬輛,同比下降 19%。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 21.1%,同比下降 1.6 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 17.8%,同比下降 3.7 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 9.2%,同比下降 0.9 個百分點。
随着新能源汽車車型品種的豐富,新車型的大量上市,車型價格下探等因素影響,新能源汽車正呈現高端化的特點。據中汽協統計,上半年除 A00 級車同比明顯下降外,其他各級别銷量同比呈不同程度增長,其中 D 級車由于同期低基數影響漲幅最大,達 17.5 倍。目前銷量仍主要集中在 A 級,累計銷量 140.5 萬輛,同比增長 63%。
按價格區間看,新能源乘用車中,10 萬以上同比呈現正增長,其中 35-40 萬價格區間漲幅最大。10 萬及以下價格區間車型同比下降。目前銷量仍主要集中在 15-20 萬價格區間,累計銷量 111.8 萬輛,同比增長 81%。
随着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的多線并舉,市場基盤持續擴大,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達到 13 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 82.7%。其中,排名前十三的依次為:比亞迪、特斯拉中國、廣汽埃安、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理想汽車、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車、長城汽車、零跑汽車、哪吒汽車、蔚來汽車、奇瑞汽車。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更新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中汽協表示,我國汽車市場在經歷過一季度促銷政策切換和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後,在中央和地方促消費政策、輕型車國六實施公告發布、多地汽車營銷活動、企業新車型大量上市的共同拉動下,疊加車企半年度節點衝量和 4、5 月同期基數相對偏低,市場需求逐步恢復,上半年累計實現較高增長。
中國車企加速 " 走出去 "
随着中國汽車實力的快速崛起,海外出口持續火熱,不少實力派車企紛紛加速在歐美等成熟市場布局。自去年我國汽車出口超過德國後,今年一季度又超越日本,中國終于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而拉動出口量上升的,當然是新能源汽車。
6 月,汽車企業出口 38.2 萬輛,環比下降 1.7%,同比增長 53.2%。分車型看,乘用車本月出口 31.2 萬輛,環比下降 4.1%,同比增長 57.7%;商用車出口 7 萬輛,環比增長 10.7%,同比增長 36%。新能源汽車出口 7.8 萬輛,環比下降 28.4%,同比增長 1.7 倍。1-6 月,汽車企業出口 214 萬輛,同比增長 75.7%。
中汽協方面表示,汽車出口增長迅速,上半年已突破 200 萬輛,對市場整體增長貢獻顯著,分車型來看,今年上半年乘用車出口量為 178 萬輛,同比增長 88.4%;商用車出口量為 36.1 萬輛,同比增長 31.9%。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 53.4 萬輛,同比增長 1.6 倍。
上半年整車出口前十企業中,從增速上來看,比亞迪出口 8.1 萬輛,同比增長 10.6 倍;奇瑞出口 39.4 萬輛,同比增長 1.7 倍;長城出口 12.4 萬輛,同比增長 97.3%。汽車出口量前十的國家中,俄羅斯、墨西哥和比利時出口量位居前三,市場表現較強。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前三大國家為比利時、英國和泰國。
前不久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就表示,支持中國的企業走出國門,到境外投資設廠,把我們的先進技術、先進產品帶到國外去,讓更多國家的人民享受科技進步成果。主管部門領導的明确表态,無疑是給車企打了一針強心劑。
最近一段時間,廣汽埃安、上汽集團、比亞迪、奇瑞 4 家車企也是密集公布了新的出海計劃。其中,廣汽埃安去了泰國,上汽集團瞄準歐洲,比亞迪鍾愛巴西,奇瑞志在東盟,而這些中國車企海外布局的重點正是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產業鏈。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艾睿鉑最新的汽車行業分析表明,中國汽車廠商将在未來幾年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主導力量,預計到 2030 年,本土品牌在中國将占據 65% 的市場份額。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由于我國在智能化、電動化、電池、電機、電控等產業鏈諸多環節都具有比較優勢,才得以在短期内獲得爆發式增長,實現了如今自主品牌在市場份額方面對于合資品牌的超越。
當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重塑當今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重要推動力,越來越多擁有新能源技術優勢的中國車企并不止步于 " 產品出海 ",而是向 " 制造出海 " 邁進,未來随着中國車企在海外的品牌影響力、營銷網絡和相關服務上不斷提升,相信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進程也會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