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欠银行4亿还不上!66岁豪宅大佬破产,他是金庸“最希望成功”的人?,欢迎阅读。
早在 90 年代他就曾以 0 成本撬动杠杆拿下一家上市公司而被资本市场称为 " 神奇小子 ";在 1994 年更是打败香港李嘉诚成为了金庸 " 钦点 " 接班人;巅峰时刻,他曾手握报纸电视全媒介,被誉为 " 中国的传媒大亨默多克 "。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无言
八妹说: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 " 添加星标 " 哦!!!
· · ·
3 月 26 日,香港高等法院颁下于品海破产令,一代商业大佬在 66 岁终落得个破产的下场,令人唏嘘。
于品海是何人?
早在 90 年代他就曾以 0 成本撬动杠杆拿下一家上市公司而被资本市场称为 " 神奇小子 ";在 1994 年更是打败香港李嘉诚成为了金庸 " 钦点 " 接班人;巅峰时刻,他曾手握报纸电视全媒介,被誉为 " 中国的传媒大亨默多克 "。
如此传奇人物,怎会落得个破产的下场呢?据曾与他接触过的人称,如今的结局并不意外。
/ 欠银行超 4 亿港元,
300 亿豪宅开发商破产 /
于品海的破产其实早有端倪。
早在 2022 年 6 月,建设银行旗下的建银国际就将于品海及其旗下的 2 家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连本带利偿还到期债券共 4.16 亿港元,这才将这位消失已久的香港传媒大亨再度带到人们眼前。(注:建银国际 ( 控股 ) 有限公司 ( " 建银国际 " ) 是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全资拥有的子公司。)
原来,建银国际在 2017 年买入于品海实控的大地控股海外全资子公司(BVI 公司)发行的 Pippen Limited 债券,本该在 2021 年 3 月就到期的 3.84 亿港元却迟迟未归还,只分期偿还了 3716 万港元,这才一怒之下将担保人于品海告上法庭。
但要知道身为一代传奇大佬,于品海名下的公司有很多,当时挂名的就有两家上市公司:中国数码信息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以及南海控股主席。怎么能说破产就破产了?
果不其然,于品海拿出了 BVI 公司持有的 54.6% 南海控股股份的估价就有约 7.15 亿港元,表面上似乎足能够还上建银国际的欠款。
但实际上,南海控股和中国数码信息早已成为 " 卖不掉 " 的 " 仙股 "。在长达 18 个月停牌之前,南海控股的股价仅为 0.035 港元 / 股,而中国数码信息的股价更是只有 0.02 港元 / 股。
更重要的是,南海控股在 2019 年到 2020 年,累计亏损了 31.7 亿港元。到了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净值约 23.8 亿港元,而账上的负债竟高达 143.8 亿港元,早已是资不抵债。
2023 年 10 月,于品海的两家上市公司被齐齐退市。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也耐不住 " 大厦将倾 ",后续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南海控股旗下包括影视投资公司大地传播、大地影院;房地产开发公司半岛置业。其中,大地影院曾长期占领国内影院票房前三名,但在 2022 年一日关超 10 家门店引发媒体关注。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3 月 13 日,尚能正常购票的大地影院已经锐减至 163 家,而这相较于最高峰减少了近 7 成。
半岛置业在深圳更是 " 豪宅 " 的代名词,其开发的半岛城邦不仅创造了 300 亿的单盘销售奇迹;房价更是从 2006 年起涨了几十倍,最高时曾达到惊人的 30 万元 / 平方米。
然而随着地产行业的下行,原计划 2021 年竣工的半岛城邦五期迟迟未能开工,2022 年 5 月半岛置业全体员工更是 " 放长假 " 停工待岗 6 个月起,并且表示 " 已深陷财务危机、没有持续经营能力 "。
于品海看似满盘皆输,但实际上仍留有最后的 " 稻草 "。
/ 令金庸 " 爱恨交织 " 的 " 接班人 ",
零成本拿下三家上市公司 /
说起于品海,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头衔莫过于金庸老爷子的 " 接班人 "。
曾几何时,于品海的发家史让不少人啧啧称奇。
上世纪 80 年代,于品海凭借掌握着的信息差从日本银行贷款到国内建设酒店,赚取了第一桶金,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智才管理顾问公司。那时的于品海算不得大富大贵,但有的就是智慧和才华。
1989 年,年仅 30 岁的于品海抓住了自己的人生机遇。他借助银行信贷以及外汇价差,高杠杆、零自有成本收购了菲律宾联交所上市公司 Acesite 的控制权。
而该上市公司拥有着极优质资产——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希尔顿酒店。
当然,借来的钱也是要还的,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但幸运的是,于品海又一次凭借着头腦获得了先机。在接管马尼拉希尔顿酒店后,于品海便立刻将其完工扩建。并果断舍弃了人流量不大的酒店内商场,将其租给了菲律宾当局做赌场生意,自己则坐收租金,这一举动让酒店盈利多了 10 倍以上。
凭借着顺势的经营,不到一年半,于品海之前的投资成本就悉数收回。到了 1991 年,马尼拉希尔顿酒店就已经开始盈利了。
成功了一次之后让于品海对 "0 成本收购 " 信心倍增,这时他又看上了香港的上市公司——南海发展,并和其幕后想要退休的原大股东唐骥千完成了一出精彩的 " 一箭双雕 ":
于品海以马尼拉希尔顿做引,让南海发展出资收购自己持有的 Acesite 股票,在南海发展成为 Acesite 母公司后,又将南海发展的出资给了唐骥千,买下了其持有的南海发展的控制权:唐骥千退休得钱;于品海则得到南海发展(后来的南海控股下属集团公司)。
于品海不仅又是分文未出取得上市公司股权,还变卖了南海发展的旧厂房得到了一笔现金流。
也正是这一年,33 岁事业就小有所成的于品海遇到了寻找《明报》接班人的金庸。
当时金庸有意出售《明报》的消息一出,就有十多个财团上门想要接盘,比如收购专家梁伯韬与出版奇人郑经翰合组的收购拍档、英国报业大亨麦士维、香港首富李嘉诚、香港首席洋行恰和以及澳籍传媒大王、《南华早报》大股东梅铎……
于品海和日本德间书局的老板也在其中,于品海则担当顾问角色。
虽然最终没有一家财团谈拢,但于品海却给金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媒体传言,于品海长得极像金庸的长子査传侠,并且二人还恰巧是同年。要知道,19 岁时査传侠的去世一直是金庸一生的痛。
后来金庸否认了这个传言,但也表示 " 潜意识里不知不觉有亲近的感觉 "。
据某周刊报道,于品海为了获得金庸认可花了不少心思:他花了很多时间陪金大侠看戏、食大闸蟹,又不时大谈办报理想,令金庸老人家十分开心。甚至还有传言说于品海认了金庸做 " 义父 "。
当然从后续事情的发展来看,他的这一番努力也没有白费。
金庸有多喜爱于品海呢?当时,于品海如果想要收购明报 50% 的股权,就需要支付 4.53 亿港元,但向来 " 空手套白狼 " 的于品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
金庸便自己注资明报,以明报的名义出资 3.43 亿港元收购了于品海的南海发展 50% 的股权,而于品海仅仅出资了 1.13 亿港元就买下了明报,成为了明报的第二代接班人。
在于品海表示自己没钱需要分期购买《明报》股权时,金庸也大方同意了。
对于这件事,连于品海自己都觉得 " 幸福来得太突然 ":
" 颇感意外的是,本来我们估计需要支付些现金,后来所有的收购完成之后,不但不用我们支付任何现金,而且手上还多了 9000 多万的现金。"
于品海接任后,《明报》曾刊出金庸讲话,其中提到:" 过去大约 10 年中,我热衷寻求一个聪明能干、热心新闻事业、诚恳努力的年轻人,可以将《明报》交托给他。如果不是我运气好,不会遇到于品海先生这样似乎度身订做的、比我所想象、所要求更加精彩的人才。"
可是,于品海真的是金庸先生口中的 " 良人 " 吗?
/ 地产大佬钟情传媒行业,
投资赌业落败才迷途知返? /
借着金庸的名头,于品海曾经在香港轰动一时。
1993 年,于品海因为上市公司《明报》股价的飙升,身价高达 13 亿港元。作为名义上金庸赞誉的接班人,时年 35 岁的于品海还被推举为 " 香港报业公会会长 ",一时间可谓风光无两。
树大招风,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于品海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很快暴露出来。
仅仅在于品海接任《明报》主席半年后,《香港经济日报》便曝出其在加拿大留学期间曾犯偷窃、冒签支票、非法使用他人信用卡、私藏枪支等 7 项罪,被判入狱两年。
于品海对此事供认不讳,随后在一片骂声中被迫卸任报业公会、明报企业的主席之位。
但能够让商业大厦走向坍塌,显然他的事绝不单单如此。
后来,于品海私下利用《明报》获得的贷款去加拿大投资赌业,违反了与银团之间的贷款協定,最后以将《明报》股权出售给了马来西亚从事木材生意的富豪张晓卿才摆脱了困局。
要知道金庸先生曾明确表示 " 不想把它(《明报》)转让给外国的公司 "。对此,媒体常常愤慨表示金庸 " 看错了人 "。
即便如此,金庸先生在事后回应时仍称," 全香港最希望于品海发达的人,就是我。"
在被媒体追问对于品海所做之事的看法时,他仍然表示 " 不可以说是‘看错人’,总之,事后他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我当初是没有看错。他对办报很热心,但是后来他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
于品海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尽管财技惊人,旗下产业涉及房地产开发、文化传媒以及 IT 服务等,但自述自己的事业始终是 " 知识产业 "。
" 事实上,收购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工具,是为我所从事的知识产业服务,我从来不去做没有必要的经营收购。我做房地产业,同样也是为我的知识产业服务。最现实的问题,它能为我投资知识产业提供资金。"
曾经依靠房地产企业和再度并购获得资金一度 " 卷土重来 " 的于品海确实一向不吝于投资传媒行业,即使这让他变得 " 伤痕累累 ":
1994 年创办全球首个二十四小时华语卫星电视——传讯电视,却输光了 1 亿美金;
2001 年,斥资 2 亿收购世华国际金融信息有限公司,成为内地金融信息服务主要供应商;
2010 年,大地传媒投资的《孔子》,投资 1.45 亿元,票房只收了 1 亿;
2014 年,旗下大地影院快速扩张加盟店,却因为偷票房被点名,亏了 3 亿港元;
2017 年,花了近两倍的价格,以 32.86 亿元高价收购了市值仅 16 亿多元的橙天嘉禾。
甚至在 2020 年,南海控股还在给大地影院输血,而仅仅半个月后,橙天嘉禾银河影城天津万象城店就成了特殊时期第一家永久闭店的影院。
而随后,房地产行业寒冬也不期而至。2021 年底,该集团旗下 600 余家影院全部暂停营业……一切已无力回天。
当然,这期间于品海也留下了不少成绩:2015 年创办的香港网络媒体《香港 01》已成为香港主流媒体、旗下大地时代电影发行的《岁月神偷》如今还在豆瓣电影 Top250 榜单之中。
如今关于于品海的新闻似乎消失在了大众视野。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篇篇的署名文章。网络上搜索 " 于品海 ",会看到他曾写过很多纵览全球大势的文章,且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3 月 26 日,《香港 01》表示,于品海作为《香港 01》创办人,但未有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又指其破产案只牵涉其个人财务安排,《香港 01》不受影响,公司将继续如常运作。
而后,有专业人士表明,如果个人被颁令破产后,法庭会安排会计师清算破产人的资产,之后将其变卖用作还债,此意味于品海持有的《香港 01》股份亦有机会被卖出,相信会 " 值钱 "。他又指,个人被颁令破产与上市公司被清盘不同,前者需要自行申报所持有的资产,后者的资产则有迹可寻。
如果可能,于品海最终不会像对待《明报》一样想要卖掉《香港 01》。
一段于品海的昔日自述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 很多人问我,最后你想干嘛。我说,不是最后的问题,而是这个过程的问题,这个过程中能够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话,那我就很满足。我想干嘛,我希望最后还是有一种满足感,就可以了。"
每个传奇商业大佬都不止一面,只是像于品海这般让人看不懂的倒也不多见。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记得点亮 " 星标 "
— end —
极扬文化,是一家新媒体、新消费为主业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代码:873375),旗下金八媒体矩阵包括金融八卦女、新 10 亿商业参考等,超过 1100 万用户选择关注我们的新媒体。
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推送文章,而是根据权重推送。
如果您还希望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在看和给八妹添加一个 " 星标 " 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