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网红打卡正在毁掉景区,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 熙少,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
喀什,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城市,也是被牛皮癣广告 " 我在 XX 很想你 " 占领的地方。
前段时间,当我在新疆喀什等地也看见狗皮膏药一样的 " 我在 XX 很想你 "、" 想你的风吹到了 XX",总有一种生理上的强烈不适。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人人嫌弃的网红土味路牌年初一度冲上了热搜,话题#忍网红路牌已经很久了#引来了网友们的竞相吐槽。
这也不是新疆一地的事情,早在 2022 年开始,这些路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从繁华都市到宁静乡村,无处不在。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网红路牌 " 层出不穷是旅游目的地、景区为了给网友网红拍照、打卡方便而設定的。
说起来,网红路牌仅仅是国内景区 " 快餐打卡年代 " 的一个碎片。
细数全国景区,云南一张镜面桌子就是所谓的天空之镜,厦门水池下涂了蓝漆成了 " 土耳其棉花堡 ",还有全国各地架设在景区的白色阶梯 ......
这些为 " 出片 " 而生的景点在社交媒体上一度大行其道,标准化产出和千篇一律的打卡文化在小红书上形成了令人窒息的标题模板。
" 不是美国羚羊谷,这里是 XXX!"
" 我很少用震撼去形容一个地方!"
" 避雷人挤人的景区 …"
"XXX 出片攻略 "
在社交媒体与网红经济充斥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拼命修建 " 网红景点 ",希望赚取那些不远万里,就为了拍一张和网络上博主们同款照片的游客们的钱。
蟑螂般泛滥的 " 我在 XX 很想你 " 背后,目的地、景区是否出片成了景区经营者满足游客需求的唯一标准。
当景区试图用相同的思维和审美裹挟游客,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网红打卡这个新物种的到来,且避无可避,惶恐不已。
二
抄袭,是国内景区最喜欢做、也是成本最低的一件事情。
有人考证,第一个走红的路牌是网友们在老牌网红城市重庆鹅岭二厂拍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被各大景区、酒店乃至餐厅用来 " 引流 ",凭借 " 小投入 " 席卷了大江南北。
无疑," 我在 xx 很想你 " 是一种病毒式营销,在众多景区运营者与旅界的交流中,一种普遍的思维是别人有的,我们也都应该有。
有网友统计了全国尚未设立网红路牌的城市名单,根据名单推算,全国 300 多个城市都设立有网红路牌。
不少网店也提供这类网红路牌定制服务,根据规格和配置不同,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有商家直接在产品页面打出 " 引流利器,某平台同款 "" 打卡路牌 " 的广告语。
与此同时,从几年,到几个月,再到十几天,人造网红打卡点的游客 " 保鲜期 " 越来越短了。
从游客的角度来看,过度曝光开始让人感到厌烦。
很简单,如果你对某一人事物的第一印象不好,那么看的次数再多也只会增加反感,比如原本就认为 " 想你 " 路牌很土的人,在其成为网红路牌后会更加反感它们。
因此,当网红打卡正在成为景区标配,有不少网友吐槽想让一个景区变土的最快方式就是立块网红路牌,再配上网红玻璃球、网红秋千。
对于这些套路化的 " 网红摆拍 ",就连一生要出片的中国女人都懒得举起相机。
有机构在网上专门做过你和 " 想你 " 路牌合影调查以及如何看待 " 我在 XX 很想你 " 这类路牌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这就搞笑了,为了能够成为网红朋友圈里的 " 出片 " 地,景区们明显拼了,效果却适得其反。
一旦沾染上负面话题,人造网红打卡点离 " 过气 " 也就不远了。
说白了,网友去打卡本就是冲着它的 " 好名声 ",希望获得在朋友圈展示的资本,而这种资本,更将这些打卡点变为了一种 " 社交货币 ",当其染上负面信息快速贬值时,多数游客只能用脚投票。
三
眼看它爆火被围观,又眼看它过时被唾弃,景区网红打卡点快速落伍的背后,问题可能正是其既无明显地区性特征,也无文化底蕴的造作风格。
国内景区应对游客审美疲劳的策略后却是推陈出新,用一批新的 " 网红垃圾 " 替代掉旧的垃圾。
最近在新疆,当我看腻了塔县白沙湖等一些景区矫揉造作的网红打卡设施后,总想起欧美、日本、非洲对国家公园、人文景区的保护。
年轻的时候,我很喜欢挪威的峡湾,一些峡湾的知名景点往往需要攀爬 4-8 小时,路线则是穿越乱石丛生的山坡,路况不能说复杂,对于体力也是一定的挑战。
相比国内山岳景区上下山索道的多种网红玩法(现在还有电梯直接到顶的 " 窝囊式爬山 "),包括挪威斯塔万格的奇迹石、布道岩、恶魔之舌等全球知名徒步路线,栈道是不可能修的,缆车更是绝对没有的,用油漆在石头上标个箭头方向几乎是人对自然施加的唯一影响力,更遑论修建网红打卡设施。
我曾和挪威当地朋友交流过这一现象,挪威朋友的观点是人对自然要保持敬畏,过多的雕琢、摆设都是破坏大自然原本的美。
事实上,尤其自然景区,不設定所谓的网红打卡设施,保留目的地原本风貌,更容易让人对目的地产生身心灵融入其中亲近感。
人文景区亦如此,无论是千篇一律的国内古镇,还是浓妆艳抹的旅拍,都足以让人审美疲劳,远离一个景区,乃至一座城。
对于人文主导的目的地,打卡也仅仅是旅行的一部分,唯有文化的东西值得深挖且能相对长周期的留存。
日本香川县的高松原本是四国地区一座平平无奇的小城,但因为周围离岛上的直岛、丰岛开设出多家知名美术馆,又有安藤忠雄等设计界大咖背书,成为文艺青年们青睐的休闲度假地。
这里不需要任何网红设施,那些美术馆甚至拒绝游客拍照,却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全球游客前来参加每 3 年一次的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高级审美为目的地带来的生命力显然更持久。
反观国内网红打卡设施简单、快速、容易海量复制,这唾手可得的 " 廉价快乐 " 却正在毁掉中国景区,这并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