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问界M7的爆火,可能预示着“买车看智驾”要来了。,欢迎阅读。
这两天周末,脖子哥去家门口的商场里,看到有一堆车企在那摆摊做活动。
我随便问了两家,发现他们现在的优惠力度都挺大的。
毕竟已经是年底,大家都想赶着最后一个月再冲点销量,把年度数据做好看一点。因为一到元旦,所有人都得把 2023 年的成绩单交出来。
要说今年汽车市场卷了一整年,很多车企都是只求销量不掉就行。
但即便一堆人在叫苦连天,还是有人能逆势翻盘。
其他人这会儿发愁的是如何多卖出几台车,他现在焦虑的是,手里订单太多,工厂产能咔咔拉满了,还是交付不过来。
不用多说,大伙儿都知道这位是谁吧?
自打问界新 M7 发布以来,就是各种意义上的爆单。
什么一天卖出 7 千台,抵得上人家一个月的量。还有上市两个半月,订单破 10 万台,多少车子一年都卖不到这么多。
再加上一个个网上流传的智驾小视频,也着实让它火出圈了。
到现在,问界新 M7 已经上市一百天。可以说,在这一百天里,问界新 M7 的热度就没停过。
称它为 2023 年度最大黑马,应该没人反对吧。
你说一般爆款车,出来火一两个月就挺不错。问界新 M7 这都一个季度了,还能这么火,多少也说明它身上确实有点东西。
这第一个呢,肯定是大家最看中的华为智驾。
官方公布的数据是,问界新 M7 的 10 万订单里,智驾版占比 60% ,城区智驾包选装率是 75% 。
也就是说,买这车的人一大半都是冲着智驾来的。
有一说一,之前很多人都不会考虑额外花钱买智驾,到现在大家愿意掏钱,消费者的这种转变里,华为起了蛮大的作用。
在问界新 M7 上,智驾的可用范围很广。前段时间,它用的这套华为 ADS 2.0 高阶智驾系统又更新了一波。
这次更新的核心,就是让全国所有高速、高架、快速路都能使用华为 NCA ( 和 NOA 一个意思 )功能。
脖子哥也实车试过了,就来说说我的感受。
我是在杭州开着问界新 M7 ,进行了 5 天的深度智驾体验。有白天,有夜晚,还有大雨 + 堵车的噩梦路况,总之除了下雪和下雹子,平常该有的路况都试着了。
NCA 差不多帮我开了 500 公里的路程,接管次数不超过 3 次。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它都完成得不错,包括变道、超车、上下匝道,都能搞定。
比较舒服的一点是,它的变道很聪明:不会傻傻跟在慢车后面,但也不是一遇到慢车就立马要变道。整体驾驶风格接近一个温和派的人类司机。
然后在堵车的时候,仪表上会提示你可以把跟车距离调低,你只要调到最小的那一档,就可以激活拥堵跟车模式。
紧接着,车子会贴近前车,前车动它就立马跟上,不会留出很大的距离。
试了几次,这个跟车距离把控真的不错,反正我开下来都没有遇到被人插队的情况。
这套智驾系统有多强,这么说吧,编辑部有不少油车佬,就是在体验过问界新 M7 的高速 NCA 后,才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买智能电动车。
能把这些油车佬也征服,所以它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华为 NCA 能快速铺开的原因,在于从今年的 ADS 2.0 开始,华为决定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技术路线。
以前的智驾方案里,因为算法和算力的限制,车辆对于道路的识别更多依托于高精地图。
高精地图里有道路形状、标记、交通标志等丰富信息,车子拿来直接用,就不用再费精力去识别。
但问题是,马路天天修,只要一个地方动了,地图就要重新采集,这一块成本是一点都不少。而且,地图的更新频率也慢,完全跟不上智驾的需求。
余承东之前说,华为花了两年时间都没能完成上海市区網域的地图采集,大概只完成了三分之二。
显然,高精地图这条路太难走通了。
也因此,华为掉头就搞起了无图智驾方案。
具体来说,他们用了 BEV 和自研的 GOD ( 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碍物检测 )与 RCR ( Road Cognition & Reasoning,道路拓扑推理网络 )算法。
BEV 简单讲就是把多个摄像头的视觉信息合在一起,生成一个三维空间,这也是目前业内的通用算法。
而 GOD 和 RCR 就是华为独门秘籍了,也是奠定华为智驾的基础。
其中 GOD 负责识别各种物体。除了要认识人、车辆,还要能看明白锥桶、水马等常见物体,甚至连倒地的大树、掉落的纸箱这些也要会。
RCR 则是负责找路的。因为没了高精地图,车子要怎么走全靠自己认路。RCR 就是把导航地图和实际环境匹配在一起,做到 " 看得懂路 " 。
依靠这一套算法,华为智驾能实时感知道路信息,做到完全的无图智驾。
所以在高速 NCA 搞定之后,华为就加紧来搞城区 NCA 。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华为将会实现全国所有城市的高阶智驾。
也不纠结是不是快速路了,直接在所有城市道路都可以用智驾。
说起来,不少车企近几年的研发重心,都放在智驾上。比如理想、小鹏都有说过他们的计划和节点,像什么今年开多少城,明年上半年再开多少城的。
但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你说要找一台全国智驾都能用的车,恐怕还真只有问界能选。
不仅如此,在问界里头,智驾的能力还体现在泊车。
目前大部分车企都有搞遥控泊车、自动泊车,还有高级一点的代客泊车,让车子自己停到固定车位。
华为这边是更进一步,考虑到了更加实际的场景。
ADS 2.0 系统的代客泊车功能可以做到,你选定一个车位后,如果正好那个车位有车的话也没事,系统会自己在周边找个没车的车位停下。
什么叫遥遥领先啊。。。
除了智驾,不久前出圈的 AEB 事件,则是让大伙儿见识到了问界新 M7 的主动安全能力。
它身上这套防碰撞系统,在前向、侧向、后向都有防撞能力。
比如前向防撞,华为是把激光雷达这些智驾里的感知系统,融合进传统的 AEB 功能里。相当于用智驾的能力,来拉高 AEB 的上限。
一般多数车的 AEB 是 50 码左右刹停,问界新 M7 则是把 AEB 的最高刹停时速提到了 90 码。
对于静止障碍,甚至可以做到 110 码的速度刹停。
而问界新 M7 的另一大招牌,就是更新后的鸿蒙座舱。
华为作为一家手机厂,做出来的鸿蒙车机是个什么水平,大伙儿都有目共睹。流畅、丝滑就不说了,还有应用流转、超级桌面等互联功能,也都是它先搞出来的。
在问界新 M7 ,后排可以装有两个 Pad ,并且可以通过 MagLink 接口接入到座舱内。
这样车上每个人都有智能化的入口,而不是前排才有特权。
而且这个接口比较有意思,它有个儿童锁的设计,正常用手摁不进去,必须是磁吸口靠近之后,才可以推进去。
推进去平板连上了,就可以实现和座舱的联动。比如前排可以通过车机,控制后排螢幕的息屏时间、亮度和音量。
其他类似的实用功能在问界新 M7 还有不少,比如哨兵模式加了进来,并且还支持预约启动,設定时间更加灵活。
看得出来,问界新 M7 上智能化的能力,才是这么多人买它的核心原因。
你看辅助驾驶搞了很久,但基本就是在自适应巡航的基础上,再加点车道保持这种小功能。
要知道自适应巡航,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上车了。
而如今,大伙儿真的在实车上,摸到了能极大减轻驾驶负担的智驾。特别是在今年,智驾在不断迭代后,变得越来越好用。
消费者也从排斥到开始接纳,把智驾水平当做买车的重要决策因素。
编辑部就有一位这样的同事,他最近准备换电车,核心需求就是智驾一定要好,最好是上下班都让车子自己开。
所以连着几个周末,他是连游戏都不打了,就去高强度试驾,体验各种 NOA ,看看大家都是啥水平。
这也就不难解释问界新 M7 为什么能这么火爆了,在目前的同类车型里,它的智驾、座舱等智能化水平确实是顶级的。
因此,当智能化在用户端的感知越来越强时,就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倒向更智能的车。
再过两天,问界 M7 它大哥问界 M9 就要来了。
据说在这款车上,华为的介入更深,会有更多的黑科技,甚至很多人给它冠上了 " 科技车皇 " 的称号。
脖子哥很想看看,华为会再掏出什么新玩意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