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上海克莉丝汀破产清算,曾经的“烘焙第一股”难以东山再起,欢迎阅读。
从港交所退市半年后,曾经的 " 烘焙第一股 " 克莉丝汀陷入破产清算境地。近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布法院裁定书显示,克莉丝汀运营主体——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简称 " 上海克莉丝汀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缺乏清偿能力,被多名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现已被法院受理。
天眼查显示,上海克莉丝汀现已卷入 907 起司法案件,涉案金额达 1.06 亿元。据新京报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包材供应商向上海克莉丝汀管理人申报债权,还有一些员工正在计划就被拖欠的薪资进行债权申报。
进入破产清算程式之前,克莉丝汀曾在 2023 年 3 月自曝拖欠店铺租金、供应商货款、员工薪酬等金额合计约 5700 万元,所有零售门店暂时关闭,银行账户 300 多万元存款被冻结。2024 年 10 月,因迟迟未发布 2022 年年报、2023 年中报、2023 年年报等情形,克莉丝汀港股上市地位被正式取消。
破产清算申请获法院受理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显示,申请人海某某等以上海克莉丝汀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将一起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上海克莉丝汀未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
此前劳动仲裁裁决书显示,上海克莉丝汀需一次性支付海某某等人工资、经济补偿及利息等。因上海克莉丝汀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海某某等人向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简称 " 昆山法院 ")申请强制执行。因上海克莉丝汀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昆山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式。经海某某申请,上述执行案件移送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破产审查。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申请人上海克莉丝汀负有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符合破产界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受理申请人海某某等人对上海克莉丝汀的破产清算申请。
根据 3 月 18 日公告,法院现已指定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为上海克莉丝汀管理人,债权人可在公告之日起 40 天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未在上述期限内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讨论前补充申报,但对此前已进行的分配无权要求补充分配。上海克莉丝汀或财产持有人应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将于 2025 年 5 月 8 日召开。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克莉丝汀成立于 1991 年,注册资本为 1297 万美元,主要经营烘焙及糖制品等,是原港股上市企业克莉丝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 " 克莉丝汀 ")的运营主体。截至目前,上海克莉丝汀已卷入 907 起司法案件,涉案金额达 1.06 亿元,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上海克莉丝汀也是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额为 3298.25 万元。
上海克莉丝汀旗下 10 家子公司中,已有 5 家处于 " 注销 " 状态。尚存续的 5 家子公司中,上海克莉丝汀甜蜜艺术食品有限公司、杭州丹比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吉元德食品有限公司、南京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均是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宁波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早在 2022 年就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多名债权人已采取行动
2023 年 3 月,克莉丝汀创始人罗田安曾在公司运营停摆时表达过破产重整的愿望,希望有好的投资人接手。如今等来的却是上海克莉丝汀破产清算的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企业进行破产清算与进行破产重整的目的不同。破产清算的目的是使破产企业的债权人公平受偿,使破产企业归于消灭。破产重整的目的是使企业摆脱财务危机,重新获得营运能力。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分析称,破产清算基本上意味着企业不会再寻求任何存续的可能,也就是失去了重组的机会,或者是投资者没有意愿参与重整,也可能是投资者与债权人无法达成一致。
一位包材供应商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其曾与克莉丝汀合作多年,2021 年以前双方业务正常开展,克莉丝汀能够按时回款,"2021 年以后就不太正常了,到 2022 年干脆就不付款了 "。该供应商称,上海克莉丝汀共拖欠其 230 多万元货款,经法院调解,同意分批支付。然而,他在收到首批 60 万元货款后,剩余钱款至今未能拿到。
" 我们律师多次讨要,克莉丝汀方面说在安排,但之后的款项都没给。" 该供应商称,在上海克莉丝汀被法院受理破产清算之前,其曾向法院申请执行,但没有结果。近日,他已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眼下正等待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
上海另一家包装制品公司负责人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其已完成公司对上海克莉丝汀的债权申报。法院文书显示,该包装制品公司作为原告,曾与上海克莉丝汀、南京克莉丝汀发生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标的分别约为 55.65 万元、48.48 万元。
" 我们正打算进行债权申报。" 克莉丝汀杭州公司一位员工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克莉丝汀共拖欠其两年工资,合计几万元。此前,她曾通过诉讼和劳动仲裁索要工资,但均无下文。期间,仅有一名人事负责人曾与其对接,其他管理人员未现身。
" 烘焙第一股 " 退市
资料显示,克莉丝汀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投资烘焙企业之一,2012 年 2 月在港股上市,被称为 " 烘焙第一股 "。在创始人罗田安执掌期间,克莉丝汀一度凭借实力在各地扩张,但自 2013 年起持续亏损至今,并自 2014 年下半年起陆续闭店。
2021 年,克莉丝汀亏损 1.7 亿元,关闭亏损门店 55 家。2022 年上半年,克莉丝汀收入减少 71.26%,拥有人应占亏损增加 6.62% 至 7251.4 万元,门店数量减少 94 家至 246 家。2022 年 7 月,上海多家媒体报道克莉丝汀经营异常,多家门店停业,中央工厂停工,拖欠门店租金等。克莉丝汀官方商场网站 2022 年 7 月 21 日发布告知书,称疫情给公司运营带来沉重打击,经营发展一度陷入停滞。
克莉丝汀曾于 2022 年 8 月 1 日起短暂恢复营业,但不足半年再次关停门店。在 2023 年 3 月的一则公告,克莉丝汀自曝拖欠店铺租金、供应商货款、员工薪酬等金额合计约 5700 万元,所有零售门店暂时关闭,银行账户 300 多万元存款被冻结。公司计划通过合适的融资方式,如出售资产及股本融资,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在 2023 年上半年恢复营业。此后不久,由于未能按时发布 2022 年年报,克莉丝汀股票自 2023 年 4 月 3 日起暂停买卖。
罗田安曾在 2023 年 3 月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当时公司大概拖欠供应商 2000 多万元货款,拖欠员工工资、公积金等合计四五千万元,拖欠消费者预付卡费用 2 亿多元," 不止公告里说的 5700 万元 "。
2024 年 10 月,因公司迟迟未发布 2022 年年报、2023 年中报、2023 年年报等情形,不满足复牌指引,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决定取消克莉丝汀上市地位。同年 10 月 29 日,克莉丝汀被正式取消港股上市地位," 烘焙第一股 " 就此陨落。
股东内斗拖累企业
" 公司被取消上市地位后,商标主要由我持有,如果被抵押出去的资产能够拿回来,克莉丝汀还是可以盘活的。" 罗田安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克莉丝汀资产近些年被抵押后,资金并未落入公司账户,而是被转移到了前董事朱永宁个人腰包,相关抵押信息也未及时披露。
从以往一系列公开信息可以看出,罗田安一度与以前董事朱永宁为首的克莉丝汀董事会矛盾不断。克莉丝汀公告显示,罗田安从事烘焙及零售行业多年,于 2008 年 3 月出任克莉丝汀董事,2011 年 12 月获任执行董事及主席。2018 年 11 月,克莉丝汀宣布委任朱永宁为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创始人罗田安卸任首席执行官一职,且不再担任董事会任何角色。此后,克莉丝汀多次上演罢免董事和董事辞职的剧情。
2023 年 3 月 7 日,罗田安实控的 Sino Century 公司提请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对公司时任董事会提出多项指控,包括 " 股东周年大会上拒绝回应股东就本集团一般财务表现提出的问题 "" 以不诚实方式处置集团资产 "" 涉嫌滥用集团集资活动所得款 " 等。 在同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罗田安还对克莉丝汀 2022 年 6 月配股所得资金是否用于公司一般运营表示怀疑。在他看来,克莉丝汀运营自 2019 年年底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无人经营。而朱永宁进入克莉丝汀的意图是 " 洗公司资产 ",自己被董事会架空后,决策无法被采纳。
对于罗田安的说法,克莉丝汀时任执行董事朱永宁当时回应新京报记者称,"2013 年以来克莉丝汀为什么亏损?你问问他(罗田安),他不是创始人吗?他为什么被罢免了?我 2018 年才来克莉丝汀。" 朱永宁认为,克莉丝汀 " 后遗症 " 与罗田安有关,包括关闭门店。
一位知情人士曾向新京报记者分析,克莉丝汀 " 倒下 " 有两大原因,一是股东内斗 " 厉害 ",二是产品没有更新。" 克莉丝汀上市后就膨胀了,门店最多时开到 1000 多家,但产品不怎么更新,老顾客都吃腻了。发现亏损后没采取有效措施,还在扩张,开得越多亏得越厉害。董事会不认可罗田安的做法,把他架空,股东间矛盾很大,导致克莉丝汀一年不如一年,品牌价值也在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