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胡宗南部第3军,拥兵两三万人,为何只有不到200支冲锋枪?,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风
在之前介绍胡宗南系派往华北的第 3 军,在覆灭前武器装备的文章中,咱们列举了其当时装备的大小火炮,以及轻重机枪、步骑枪等情况,不过没有谈到冲锋枪的配备。
有网友就说了,到 1947 年这个时间点,国民党军中应该装备数量不少的冲锋枪;第 3 军既然是中央军部队,不应当没有冲锋枪吧?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确实还有点意思。
因为第 3 军当时按照其上级部門——第 34 集团军需求补充武器的电文,是照着三十四年甲种美械军的配置来的。
按照这套编制当然会有大量的冲锋枪装备,即便第 3 军当时只有第 7 和第 32 两个师(按本部实力有 2 万余人,包含受其指挥的保安团,则有 3 万余人),其编列的冲锋枪都有 2424 支,这是一个绝对不算少的数据。
但问题是三十四年甲种军这套编制,几乎是超额配备武器的,当初即便是第 74 军这样的部队也没有真按照这套编制配齐武器;像胡宗南起家的第 1 军也没有混上这个编制。
到 1947 年时,国民党军各部损失惨重,库存武器显然更不可能完成高配,实际下发武器时都是减额配置。像第 3 军这样的部队,显然是得不到这种待遇的。
所以在 1947 年 10 月清风店战役前,第 3 军统计本部装备的冲锋枪数只有 187 支,型号是司登冲锋枪。
这个数量的冲锋枪,其实连上述超配编制零头的一半都到不了,基本不具备装备到班排部門的意义,而只能配备到一些直属部門。
而且跟当时的其他中央军相比,第 3 军配备的冲锋枪也是偏少的。
比如当时第 34 集团军的编制内还有第 16 军和第 92 军,这两个军在中央军里的生态位跟第 3 军类似,但是它们装备的冲锋枪就更多些。
很可能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第 3 军驻扎的位置是石家庄,这个驻地相对孤立,不如在平津地带的友军方便补充;因此第 3 军本部及归属其指挥的大量保安团队,就直接使用了收缴的日械武器。
而日械武器中并没有冲锋枪,所以第 3 军就只配备了少量的冲锋枪。
对于这种情况,无论是第 3 军也好,还是其上级的第 34 集团军也罢,都想改善下。
所以第 34 集团军当然也知道按照甲种军的配置去要装备,上面肯定不会如数发放;但只有要得多些,才会显得现有的装备太少,这样真正下发的装备才有可能多点。
只不过第 3 军很快便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在这份装备需求清单刚提交没几天,第 3 军军部及第 7 师就覆灭于清风店战役中了。
在当时发布的缴获数据中,没有提到冲锋枪的缴获如何,但提到缴获 " 自动步枪 30 支 "。
在战争年代的 " 自动步枪 " 一般指的是某些类别的轻机枪,不过在清风店战役中轻重机枪是单列的,所以这里所说的 " 自动步枪 " 有没有可能是指司登冲锋枪倒是存疑。
而到 11 月的石家庄战役结束后,战果清单明确提到了缴获冲锋枪 164 支。
如果清风店战役缴获的那 " 自动步枪 30 支 " 指的是冲锋枪的话,再加上这 164 支就是 194 支,倒是与第 3 军上报的 187 支相差不大。
如果那 "30 支自动步枪 " 不是冲锋枪,在激烈的战斗中被炸毁一部分,其余的大部分都被缴获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从石家庄战役缴获的明确数字以及第 3 军当时装备的冲锋枪总量来看,第 3 军军部和第 7 师并没有装备多少,冲锋枪主要是在石家庄的第 32 师这边。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第 3 军直属的野炮营是配备在石家庄方向,这个营有可能配备了一些冲锋枪。
以上是关于第 3 军在覆灭前配备冲锋枪的情况,希望对大家了解当时的历史细节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