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今年首批罚单 三家银行共被罚1000万元,欢迎阅读。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 2024 年首批 3 张罚单,建设银行(SH601939,股价 6.66 元,市值 1.665 万亿元)、中国银行(SH601988,股价 4.10 元,市值 1.207 万亿元)、中信银行(SH601998,股价 5.59 元,市值 2737 亿元)合计被罚 1000 万元。
进入 2024 年,金融行业强监管态势持续。2023 年最后一个工作日,金融监管总局公众号刊发银行机构检查局专栏文章。文章指出,银行机构检查局将坚决发挥现场检查 " 特战先锋 " 作用,把检查资源优先投入重点领網域和机构。紧绷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之弦,坚决做到 " 长牙带刺 ",不断强化检查能力建设。严格执法敢于亮剑,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被处罚涉及多方面原因
从处罚信息来看,专栏文章中提及的重点领網域均有涉及。其中,中国银行、中信银行违规事由主要集中于信息系统安全领網域。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主要因 9 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 430 万元,违法违规事由包括 " 部分重要信息系统识别不全面,灾备建设和灾难恢复能力不符合监管要求 "" 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未向监管部门报告,且投产及变更长期不规范引发重要信息系统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 "" 信息系统运行风险识别不到位、处置不及时,引发重要信息系统重大突发事件 ""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审慎 "" 错报漏报监管标准化(EAST)数据 "。
中信银行则因 6 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 400 万元违法违规事由包括 " 部分重要信息系统应认定未认定,相关系统未建灾备或灾难恢复能力不符合监管要求 "" 同城数据中心长期存在基础设施风险隐患未得到整改 "" 对外包数据中心的准入前尽职调查和日常管理不符合监管要求,部分数据中心存在风险隐患 "" 数据中心机房演练流于形式,部分演练为虚假演练,实际未开展 "" 数据中心重大变更事项未向监管部门报告 "" 运营中断事件报告不符合监管要求 "。
建设银行则因并表管理内部审计存在不足、母行对境外机构案件管理不到位等 4 项案由被罚款 170 万元:一是并表管理内部审计存在不足;二是母行对境外机构案件管理不到位;三是未及时报告境外子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情况;四是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力。
对重大违法违规零容忍
上述处罚原因中,有银行被提及错报漏报监管标准化(EAST)数据。何为监管标准化(EAST)数据?金融监管总局银行机构检查局在专栏文章中指出,全力推动银行检查数字化走在前列,挖掘高标准智能检查实验室应用潜力,增强 EAST 数据抓取分析能力,发挥线上检查在监测分析跨地区、跨机构资金流向,穿透识别资金挪用、关联融资、债券投资、同业业务优势作用,精准打击各类隐匿性、交叉性、关联性风险。
一名在国有行风控部门工作的相关人士告诉每经记者,近日该行在排查信科外包,还在审计等方面作了加强培训。上述专栏文章指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和天职,引正路、堵邪门,打击统计造假、数据达标、弄虚作假、资金空转、违规收费和监管套利等违规行为。重点关注股东行为、高管履职、关联交易、负债业务、大额授信、异地投资、资管和其他表外业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专栏文章还指出,将紧盯中小银行机构风险,坚持快发现和稳处理相结合,向中小银行机构倾斜配置检查资源,以查促改,加快改革化险进程。加强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情况检查。重点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合规性,严控银行机构违规放贷、严查违规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坚决零容忍,做到应罚尽罚、罚没并重、双罚并举,对重大金融风险制造者从严从重处罚。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