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谣言阴影下的“味精大王”,欢迎阅读。
文 | 张佳儒
编辑 | 德小强
" 哪里贵了、国产品牌很不容易的、你有没有努力工作、这些年工资有没有涨 ",知名主播李佳琦几句话,将花西子 79 元的眉笔推到风口,一众国货趁机通过 " 上架 79 套餐 " 赚足眼球,其中就包括 " 莲花味精 "。
近日," 莲花味精 " 频频登上微博热搜,除了因为 79 套餐,还有一则谣言,那就是味精致癌。有人翻出旧版莲花味精的包装,发现莲花味精的配料表只有小麦。某三甲医院营养科的医生说,味精致癌的说法不科学。
莲花味精被称为 " 被谣言毁掉 " 的味精,这和莲花味精背后的上市公司莲花健康有关。同花顺显示,2010 年至 2019 年,莲花健康扣非净利润连亏 10 年,走到退市边缘。2020 年重整后,莲花健康获得新生。
在国内,称得上 " 味精大王 " 的,除了莲花健康,还有梅花生物、阜丰集团,在莲花健康此前走向经营困境的时,梅花生物、阜丰集团业绩却是另一番场景,比如梅花生物,2022 年营收 279 亿,净利润 44 亿,均创下数年新高。
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净利润曾走下坡路,
梅花生物们对 " 致癌 " 谣言只字不提
味精的学名是谷氨酸钠,属于氨基酸之一,通常是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中经发酵加工而成,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安全食品。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味精行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自 1992 年以后,我国的味精年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到了 2010 年,国内味精行业百花齐放,莲花、梅花、菱花、红梅、菊花等品牌争奇斗艳,其中莲花、阜丰、梅花规模领先。
也就是 2010 年开始,味精行业开始了淘汰赛,莲花健康连续 10 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010 年,梅花集团(梅花生物曾用名)借壳上市,2011 至 2013 年,梅花集团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连续 3 年下滑。
不难看出,在 2010 至 2013 年左右,味精行业的巨头企业利润均走下坡路,这是为什么?
2011 年报中,莲花健康表示,2011 年味精行业已经呈现出产能急剧放大、产业集中度高、大包装味精低价位运行、中小包装味精竞争惨烈等特征,一些技术老化、管理落后,不具备成本和市场优势的企业被迫关停,转产或兼并。
梅花集团在年报中提到 " 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并称将以味精产品为基石,以氨基酸产品为新的增长点,在鲜味剂领網域、饲用及药用氨基酸领網域、化工肥料领網域、品牌调味产品四个重点领網域发展。
2013 年报中,莲花健康表示,目前味精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自 2012 年之后,味精行业供大于求的趋势更为明显,产能相对过剩。
梅花集团提到,受行业竞争整合等因素影响,谷氨酸及大包装味精价格自 2012 年 9 月始一路下滑,2013 年 6 月跌至谷底。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 2011 年报,还是 2013 年报,莲花健康和梅花集团均没有提到 " 致癌 " 一词。2019 年,莲花健康进入重整程式,当年的年报中没有提到 " 致癌 " 一词,也没提到致癌谣言。
那么,味精致癌谣言本身是一个不存在的谣言吗?答案是否定的,味精致癌谣言确实广泛传播,央视官方号还曾在 2018 年发文辟谣。
至于味精致癌谣言什么时候传播出来的,没有确切的时间,但时间久远。百度上,在 2006 年,有网友问 " 听说味精吃多了会导致癌症,是真的吗 "。2010 年,某健康类网站发文《味精与食物同煮超过 10 分钟会致癌》。
因此,莲花健康走向重整,梅花集团也曾连续走利润下坡路,确实受到了味精致癌谣言影响,但从梅花集团们的年报来看,它们将利润下滑或亏损的原因归结于行业竞争,并未提到致癌影响。
梅花生物改命密码:
从 " 味精大王 " 到 " 动物保健品巨头 "
除了致癌谣言阴影影响,味精行业还受到鸡精等新兴调味料的挤压而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据咨询公司欧睿国际调研数据显示,2013 年至 2018 年 , 我国的味精消费量已经从 114.6 万吨下降到 89 万吨。预计到 2023 年,国内的味精消费量将下滑到 77 万吨。
2022 年,梅花生物营业收入达到 279.37 亿元,同比增长 21.14%;净利润 44.06 亿元,同比增长 83.42%,两大数据创下近年来甚至历史新高。2013 年以来,梅花生物净利润整体增长,从未出现亏损。
味精行业消费量下滑,梅花生物的业绩为何是另一番景象?梅花生物在业绩预告中提到,味精售价等上涨,但这不是最主要原因。
2022 年报中,梅花生物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和沉淀,公司形成了动物营养氨基酸、鲜味剂产品及人类医用氨基酸、胶体多糖等多个优势产品为核心的业务结构,以氨基酸为主、兼顾多品类发展。
具体看营收结构,动物营养氨基酸是梅花生物最大的营收产品,营收 149 亿元,占梅花生物总收入的 53%,且增速最快,增长 26.24%,是营收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而在十年前的 2013 年,梅花生物的味精及谷氨酸实现营业收入 36.40 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 46.79%,是营收主力。
动物营养氨基酸是指动物营养类饲料添加剂使用的氨基酸的统称,主要包括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等,在饲料中添加能更好地发挥饲料的功效,提升饲料利用效率,补充和平衡营养,通俗来讲就是 " 动物保健品 "。
梅花生物的味精产品被归类为鲜味剂产品,在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板块。从财报营收占比数据来看,梅花生物实现了从 " 味精大王 " 到 " 动物保健品巨头 " 的转变。
梅花生物的业绩数据增长。不过,在调味品行业,梅花生物的二级市场表现并不惊艳。
2021 年,曾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 为何同样销售谷氨酸钠,贵司和海天差距那么大,市值 2 百亿和 5 千亿的差距 "。梅花生物回复,公司主业为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多种氨基酸产品的生物合成公司,没有直接回复市值差距。
9 月 19 日收盘,梅花生物市值 282 亿元,海天味业市值 2166 亿元。2022 年营收来看,梅花生物 279 亿元,海天味业 256 亿元,梅花生物营收高于海天味业,但净利润和毛利率处在下风。
梅花生物和海天味业是什么关系,2020 年,互动平台上,梅花生物称海天味业为公司重要客户。2022 年报中,梅花生物并未披露具体客户名称,不过公司披露,公司产品呈味核苷酸二钠是调味品如增鲜酱油等的主要呈味成份之一。
2023 年上半年,梅花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 135.88 亿元,同比下降 4.44%;归母净利润 13.71 亿元,同比下降 46.77%。
综合来看,味精行业在致癌谣言等影响下,整体销售量出现下滑。不过,梅花生物通过多元化布局实现了业绩增长,没被 " 致癌 " 谣言毁掉,莲花健康重整后的业绩也出现了转机。对于味精行业发展趋势和梅花生物业绩及二级市场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专业理性,发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