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智界R7试驾体验:驾控傑出人士生,浓浓鸿蒙味,更懂中国消费者?,欢迎阅读。
鸿蒙智行联盟当中,很少有哪款新车能够做到 30 天交付 10000 台这样的数据。
近期车市大热门智界 R7 做到了,倒不是说它有击破特斯拉 Model Y 统治的强势,单单是能够打破 " 高端纯电不好卖 " 的魔咒成为市场爆款,也算是 " 扬眉吐气 " 了。
(图片来自鸿蒙智行)
今年的广州车展,智界 R7 也是明星产品之一,就拿个人的经历来说,鸿蒙智行展台上的几辆智界 R7 围了不少观众,想进去体验还得排队。来看车的群体很丰富,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也有三四十岁甚至年纪更大的中年群体,对 R7 的兴趣不小。再加上我的朋友近期也在考虑智界 R7 接下来的增程版本,这下不得不好奇它的吸引力在哪里。
大卖的背后必然有道理,智界 R7 有什么样的 " 销量密码 ",能够在困难重重的高端纯电市场冲出重围,电车通决定要自己去找到答案,以下,是我们的试驾体验分享。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自从鸿蒙智行联盟有了自己的家族式语言之后,全系产品的外观设计开始高度统一,但看点也会比以往少一些。智界 R7 长着和 S7 几乎一样前脸和尾部,因此经常被外界调侃 " 拉皮版智界 S7",除了掀背 SUV 的造型,两者在设计语言上有比较高的 " 查重率 "。
但对于忠实的 "SUV 党 " 来说,个人觉得智界 R7 的轮廓看起来更加饱满耐看。时尚当中藏着大空间与实用,这就是当下高端 SUV 的销量密码。结合官方标注的尺寸看,智界 R7 长度和宽度分别接近 5 米和 2 米,体量并不小。实话说近两年的国产新能源车尺寸不断膨胀,也是一个行业趋势了。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大车必定会带来一些不便,工业园区等窄小车位泊入场景比较有难度,有的时候得靠智能泊车来解决。不过电车通在店里发现,对 R7 感兴趣的女性客户有不少,了解后发现,她们更喜欢 " 小人配大车 " 带来的反差感,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很个性的表现,倒也合理。
余承东在智界 R7 上反复宣传的 "KK 前备箱 " 算是有使用场景的特色功能,在车标附近区網域轻轻敲击两下,前备箱舱盖就可以弹出,智界想了一种让人更 " 无痛 " 使用前置储物空间的互動方式,哪怕前备箱容积不算大。
电吸功能让前舱盖更独特,个人用下来后认为,这应该是智界 R7 上最大的记忆点,前舱盖整个开合体验很优雅。
新能源汽车可以将动力总成的空间占用缩减到很小,好处就是用户有更多可支配的车内空间,前备箱就是电车的自带特性,但因为许多前备箱的开合互動远远比不上備份箱,很难提起使用的兴趣。
前备箱很少被提及,《2024 新能源汽车露营閱聽人人群研究报告》中提到,用户对備份箱的空间最为关注,其次是座舱,但提到前备箱使用的用户很少。除了前备箱容积普遍较小,另一个原因应该是不好用。
所以说智界 R7 的前备箱功能真的值得友商参考。
进入车内,智界 R7 大体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尤其是后排。无需关注官方数据,只需要坐进后排,开阔的空间感就有了。一米八的个子坐进去,膝部空间距离前排靠背还有很大的余量,头部空间最多还可以预留三指左右,坐垫材料填充厚实,整体乘坐感受偏软,支撑性偏弱。基础版支持通风 / 加热,可选装按摩功能,靠背角度支持电调,十分符合 " 大沙发 " 的设定。
座椅的各项调节互動横列在车门上,学习了传统豪车的那一套,学习成本不高,实在不会,现在叫语音助手已经不是稀奇事。
掀背式 SUV 的后排空间一直存在争议,以往的同类产品为了更运动的造型,舍弃了头部空间,结果就是既不运动也不实用。智界 R7 有自己的解法,那就是延长后悬,把向下收敛的掀背部分后移,尽可能留出头部空间。智界 R7 后排头部空间不能说很宽裕,在靠背调至极限角度还有一定的增益,至少比传统掀背车好,甚至还给电动遮阳帘预留了空间。
前排还是熟悉的简约风格,用料高级且没有复杂的装饰元素,椭圆形方向盘加远端仪表盘,没有 HUD。仪表盘的位置和造型有些突兀,只能勉强替代 HUD,坐姿过低有机会遮挡行驶视野,这一情况可能在智界 S7 上更显著。余承东宣传的 " 仪表屏比 HUD 好用 " 有一定的道理,但好得有限。
副驾的扶手箱不在下方,而是做成了一个类似梳妆台的设计,进深很浅,只适合放下一些化妆品或相对轻薄的笔记本。另外遮阳板还提供了可调冷暖和亮度的补光灯,大概戳中在车上补妆的群体了。
说到空间,智界 R7 内部有不少储物空间等待发掘,比如后排座位下方有两个储物抽屉,高配车型的扶手箱被压缩机冰箱取代,放几瓶饮料不成问题。近期广州大降温,用车内冷暖箱给饮料加热确实是很实际的场景。
至于鸿蒙智能座舱,其实鸿蒙智行旗下的座舱系统基本是同一套,除了螢幕数量和部分 UI 设计上的区分,核心体验并没有过多差别。这在电车通看来其实是从智能手机上传承下来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像智能手机一样日新月异,同一套軟體有助于对齐体验,系统不应该是区分产品的一部分。
吉利《台州宣言》颁布,Flyme Auto 智能座舱加速铺开也说明,汽车軟體统一才是大趋势。
" 冰箱沙发大彩色電視機 " 齐备,智界 R7 的家用定位已经十分凸显,大空间和时尚设计满足了国人对汽车的核心用车需要,大空间和座椅舒适性就是销量胜于智界 S7 的关键。
问题是,如此重视舒适营造的中大型 SUV,开起来又怎么样呢?
同样是 25 万元的价位段,智界 R7 的底盘机械素质会领先同级的问界 M7 两个等級。硬體上看有前双叉臂和后五连杆的悬架打底,配备可调减震以及空气弹簧等高端装备,首先对普遍较重的新能源汽车有更好的支撑基础,其次也是舒适行车的来源。
空气弹簧和可调减震在滤震表现上更加突出,软硬调节也会有更显著的效果,但凡高端一些的家用车,这两项装备都跑不了。
老实说,在试驾之前,我对智界 R7 动态体验的期待值仅限普通家用 SUV 的水平。从定位来看,智能和舒适才是目标群体的核心需求,驾驶感受只是次要。不过电车通分别试乘和试驾一圈之后,对它的看法有了不小的转变。
后排乘坐舒适性的确很有看头,可调角度的后排靠背可以说是杀手锏,坐姿很舒展,整圈试乘下来没有什么疲劳感,还有座椅通风和按摩,操作方便,最高級按摩,放在以前也是只有行政级 " 老板座 " 才能体验到的配置。
据说这套座椅就是以问界 M9 为标准打造的。
动态行驶体验上,智界 R7 没有完全迎合乘客的感受,把悬架调得很软。相反在舒适模式之下,悬架支撑紧致,没有过多弹跳,也保留了一定的路面信息。即便在做比较激烈的变道时,侧向支撑可以提供充足的驾驶信心,后排乘客也不至于慌神。智界 R7 的飞坡表现有些令我意外,车轮没有离地,车身落地的冲击力可以被悬架一次吸收,没有二次缓冲。
总之,智界 R7 是一辆可以满足一定驾控需求的 SUV。
此前试驾过的阿维塔 07 处理同样的坡面时,车轮会稍稍离地,还触发了安全带预紧,落地后也有二次弹跳。此前有传闻称智界 S7 后驱和四驱版采用了两种调校风格,但目前智界 R7 的试驾车均为四驱 Ultra 版,还不清楚是否有类似的区分。
拼加速还是很有力气的,我们体验的四驱 Ultra 版可以做到 3.9 秒的零百加速,和某家要花 14100 元解锁加速性能的纯电轿车比丝毫不弱。和工作人员沟通了一方发现,客户普遍不需要双电机四驱,大多数没有非铺装路面驾驶需求,后驱动力已经够用,更注重电耗和续航,主要都选 102kWh 后驱智驾版本。
椭圆形的方向盘看起来虽有些 " 抽象 ",但用起来没有问题,方向盘阻尼很轻,操控起智界 R7 不会很吃力。默认的舒适驾驶模式下方向盘有些虚位,这也是为舒适考虑。不过方向盘位置比较高时,的确会遮挡一部分仪表盘内容,也难怪做成较扁的形状。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试驾活动是鸿蒙智行开车上门体验,服务周到之余,工作人员还向我们展示了一把高阶智驾的实力。就比如说他从广州从化开到约定的试驾地点,几乎全程都在用智驾。上车之后,陪同的工作人员建议我们体验一下 HUAWEI ADS 3.0 高阶智驾。
经过一年左右的沉淀和迭代,华为的智驾水平的确老成了许多,开车的手艺远远脱离新手的范畴,加减速更平稳了,也会适当采取超车等激进一些的驾驶行为。平心而论,我坐在后排,不好判断究竟是驾驶员介入还是智驾在操作。
但高阶智驾之所以仍然叫 " 辅助驾驶 ",电车通认为归根到底还是看通行效率。路况理想时高阶智驾的自动化很高,掉头还是无保护转弯,基本上不再需要人为介入。然而在人来车往的城中村道路里,高阶智驾为了安全,常常会犯难。
首先是周围不断变化的人流和车流影响车辆判断,系统很多时候不敢贸然前进,也很少主动博弈,原地 " 发呆 " 的情况常有。另外面对切入我方行车道的车辆,HUAWEI ADS 一般会减速让行。
这并不是说高阶智驾不行,而是过于复杂的场景,目前还不是辅助驾驶能说了算,毕竟安全第一。
实际上许多场景只需要人为介入,主动一点就可以通过,但智驾系统有安全规则兜底,复杂路况很难做出果断的驾驶决策,如果没有驾驶员,即便可以做到 100% 自动化驾驶,通勤效率未必会高。这也是为什么高阶智驾目前仍然是辅助的性质,人类还是汽车的主导角色。
综合来看,智界 R7 的驾乘感受和智能驾驶两个部分都做到了同价位领先,这样说或许有些夸大,但智界 R7 明显比 S7 来得更稳重和成熟,熱賣的背后离不开精确的市场定位,也有首款车型的技术铺垫。
本质上,智界 R7 并不算是十分具有开创意义的车型,对整个鸿蒙智行来看,它只是一次很常规的产品布局。
都是鸿蒙智行的那一套,HUAWEI ADS 3.0、192 线激光雷达和鸿蒙智能座舱在智界 R7 之前已经铺开。陪同试驾的工作人员透露,智界 S7 的销量和口碑并不理想,内部对 R7 本身也没有太高的期望。再加上市场更看好插电混合产品,高端纯电很难推,人们很难因为 SUV 这个点去购买智界 R7。
但智界 R7 的市场表现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上市 30 天交付量破万,每周订单增长维持在 2000 单左右,作为国产中高端纯电 SUV,以往很少这样的先例。
交付也不再是问题,销售人员称现在下单只需要等待 3-6 周即可,看来鸿蒙智行和奇瑞汽车之间已经完成磨合,就连奇瑞也曾表示会把更多的产能放在智界品牌上。
有诚意的配置和设计,不错的驾控质感和行业第一梯队的智能化,这些都可以归类为智界 R7 成为爆款的条件,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平台和框架,把电动车的优势发挥了出来,正好戳中了年轻一族的消费冲动。很多人都拿智界 R7 与特斯拉 Model Y 相比,两者都体验过的电车通,认为还是前者更符合国内消费者对 SUV 的需求。
为了迎合国人的舒适性需求,改款后的特斯拉 Model Y,已经把悬架调得更倾向舒适,纯粹的驾控很难取悦大众,或许 " 特斯拉 " 三个字所带来的社交属性,才是 Model Y 常年位于销量榜首的核心原因。随着消费观念转变,大家开始更看重产品的体验,而非品牌带来的心理加值。
更何况,智界 R7 也做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设计,像 "KK 前备箱 " 互動、电吸前舱盖、轻触感应门把手等,这些设计其实更方便做了美甲的女性群体使用,出圈也就不奇怪了。
但有句话说得对,开局大卖并不代表标杆的确立,能在接下来的迭代和市场竞争中持续高销量,长期才会形成标杆效应,给市场带来影响,就好像 Model Y 那样。
纯电版本的智界 R7 能有好的开局,接下来的增程版智界 R7 也就更值得令人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