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现代诗《希望是一只小鸟》同课异构,欢迎阅读。
《希望是一只小鸟》这首诗中,狄金森将希望比喻成一只带有羽毛的小鸟,它栖息在人类的灵魂之中,唱着没有词的曲调且永不停歇。即便身在最寒冷的地方和最陌生的海洋,它依然在歌唱;面对猛烈的风暴,它也不畏惧,从不向人索求任何回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六期点灯人飞翔计划 · 亲近母语培训师兰海英、曾斐、姜明霞老师如何解读《希望是一只小鸟》这首诗,以及如何把这首诗带给学生们。再聆听孔晓艳老师、卢江老师、吴建邦老师讲述现代诗歌如何教,如何做有生命的诵读,怎么设计一首诗的教学才是最合理的,如何选择教学点。
选自《日有所诵》
六年级上卷第一单元
兰海英
■ 宁夏西夏中石油希望小学教师
■ 第六期点灯人飞翔计划培训师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使学生懂得人应该有生命不息,希望不停的信心。
2. 根据自己理解练习诵读诗文。
3. 能够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诵读兴趣
师:如果让你围绕希望做个比喻,你会把希望比作什么?(土壤、飞鸟、阳光)
师:大家的比喻很恰当,老师带来一首诗,你们读读,看看读明白了什么。
二 、初读文本,读懂大意
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诗文,说说你的理解。
1.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2.指名读诗
3.分组读
齐读
三、深入诵读,理解文本
1.师:当我们深处困境时,最不应该丢掉的是什么?(希望)
作者在诗文中对希望做了诠释,你认为希望是什么?
2.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3.带着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再读诗文。
( 1 ) 师生对读
( 2 ) 男女对读
( 3 ) 齐读
四、指导背诵,尝试仿写
1.师:前面我们已经对诗歌进行了充分的诵读和理解,下面我们尝试着背背这首诗
师引生背
填空背
齐背
2.这首诗很能鼓舞人心,我们也可以仿照这首诗自己写一首
学生练写
五、总结
师:狄金森告诉我们希望是一只小鸟,让我们知道了希望的力量,让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仍要心存希望,要学会在困境中继续勇敢前行。
曾斐
■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滨江小学教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启示。
一、直接导入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边播放边说明)——盛夏的清晨,白云簇簇,缀满蓝天。但,层叠的缝隙里,一道道金光,从东方的天边,温柔,但强烈地射出……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光,就是希望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关于希望的诗,齐读课题——《希望是一只小鸟》。
艾米莉 · 狄金森的诗歌我们已经读过不少了,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吗?(《篱笆那边》《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亲爱的三月》《有另一片天空》)
很好!这些读过的诗歌让我们离狄金森更近。
二、自由读
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三遍,读通每一个句子,读顺每一个小节。(适时反馈)
三、指名读
现在,请从四个大组中选出来的同学读一读。(适时反馈)
四、齐读
你能用你的声音吻醒这首诗吗?让我们一起来齐读吧。
五、思考
希望是看不见的,但狄金森让我们看见了希望的模样,你能描绘描绘你看见的希望有什么特点吗?(听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自我表达:比如,真正动人的希望来自内心深处,它永远在召唤、永远在歌唱、永远不知疲倦,它永远存在、永远支持,它最能抚慰人心,它最值得信赖者信赖……)
六、对比
对于这首诗,不同的翻译者有不同的翻译。我看到过这么一种翻译(右),你们来读一读:
# 希望是一只小鸟
[ 美 ] 狄金森 张瑜 / 译
希望是一只小鸟,
在心灵的深处安家。
唱着一支无言的歌,
一刻不停地叫喳喳。
在狂风中这声音最美妙,
点燃多少人心中的火。
哪怕是最险恶的风暴,
也难以使这只小鸟畏缩。
它伴我走遍天涯海角,
用亲切的歌声暖人心房。
即使在危难的时刻,
也从不乞求一粒粮。
#" 希望 " 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 美 ] 狄金森 江枫 / 译
" 希望 " 是个有羽毛的东西,
它栖息在灵魂里,
唱没有歌词的歌曲,
永远,不会停息。
在暴风中,听来,最美,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
它甚至能窘困那温暖着
多少人的小鸟。
我曾在最陌生的海上,
在最寒冷的陆地,听到,
它却从不向我索取,
些微的,面包。
请你们对比一下两个译本的第 2 节:
" 哪怕是最险恶的风暴,也难以使这只小鸟畏缩。""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风暴——它甚至能窘困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鸟—— "
请问:" 希望 " 这只小鸟到底畏不畏惧 " 风暴 "?你更喜欢哪种翻译?
(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老师总结:不管是否有所畏惧," 风暴 " 是能将希望这只小鸟捶打得遍体鳞伤的,但,尽管如此,它依然选择在 " 最陌生的海上 "" 最寒冷的陆地 " 继续歌唱,不知疲倦……)
真正的希望是有力量的,它不会在绝望中沉沦,只会在绝望中奋起。因此,正如李娟在《冬牧场》里所说:是的,一切总会过去,人之所以能够感到 " 幸福 ",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七、总结
生活充满希望,人生才充满意义。让我们再一次齐读狄金森的《希望是一只小鸟》,走进这颗孤独但丰盈的灵魂。
姜明霞
■ 河南范县颜村铺乡第一小学教师
1.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2.通过声音再现诗情,达到熟读成诵。
一、激趣导入,出示 " 希望 " 一词
你是如何理解 " 希望 " 一词的?
预设:
①希望是对于美好的一种向往。
②希望就像暗道里的一道光,给我们勇气。
③希望……
是啊!" 希望 ",多美好多明亮的一个词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诵读美国狄金森的一首小诗《希望是一只小鸟》
二、初读诗歌,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诗歌
1. 出示诗歌《希望是一只小鸟》;
2. 学生自由朗读;
3. 教师指导,和学生一起读出诗歌结构上的停顿、韵律;
4. 三人合作分小节读;
5. 指名读;
6. 齐读。
三、品诗再读
1.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把希望比作什么?
2. 这只希望的小鸟给了你什么慰藉?让你心中燃起了什么?(可以用诗中句子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理解表达。)
①它抚平我心底的创伤,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②遭遇挫折时,它给我心理上的安慰。
③它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
④我喜欢这只希望的小鸟,即使它不放开喉咙歌唱,在它默默的陪伴中也足以给我力量!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
⑤感谢希望这只小鸟,给了我生活的力量。
⑥我喜欢这只希望的小鸟,我要让它时刻陪伴在我的身边,我自己也要做一只充满希望的小鸟,给别人以温暖,以力量,以勇气!
……
3.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次诵读诗歌。(教师指导和学生一起读)
四、通过声音再现诗情,感受诗歌的美好,达到熟读成诵
1. 分小组诵读。(三人一组,一人读一小节)
2. 师生共读,试着背诵。
3. 指名挑战背诵。
4. 齐背诗歌。
五、感受诗歌的美好
孩子们,诗歌是美好的,它会把我们带向明媚的春天,带向明亮的远方,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美好再次背诵这首《希望是一只小鸟》。
精彩点评
卢江老师
深圳市百仕达小学
今天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评价的,因为我对现代诗歌教学的理解不够深,所以我也想趁此机会和大家一起谈一谈现代诗歌教学应该带领学生走向什么地方。
我认为诗歌教学目标,一般有三种:第一个是针对于诗歌本身,理解诗歌的内涵;第二个是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包括它的表达方式;第三个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学素养。
在对诗歌内涵的理解上,三位老师下的功夫特别足,对文本理解也很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多种方式诵读,引导学生对诗歌整体的感知。另外,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也尤为重要。
第二个就是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诗歌有别于散文、小说等,他对老师和学生文学素养的要求特别高。在这么高的要求下,我觉得只有走进诗歌,去认认真真地品味一下诗歌中的词句修辞、语言表达,才能为下一步的情感表达提供依据。
谈到情感表达,有个建议,就是我们不妨去看一看作者的创作风格、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希望、鸟等,以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意象,为什么会营造那么多的意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整体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也在不断地提升。
另外我们看到兰老师、姜老师和曾老师也设计了很多阅读的延伸拓展活动,这些对诗歌的教学和应用也尤为重要。那么在对比教学中,我觉得可以找相关的、同主题的诗歌,也可以找不相关的同主题或者不同风格的诗歌,进一步培养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第二个就是创作实践,我们几位老师开展朗诵比赛,手工创作,诗歌仿写等等,都是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引导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吴建邦老师
新疆伊宁市第二十四小学
今天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是按照日有所诵教学范式进行的:第一是情境导入,激发孩子们的诵读兴趣;第二初读感知、反复读,锻炼孩子们的诵读能力;第三品读感悟,几位老师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深入地理解文本。第四是感情诵读;第五是拓展延伸。下面我集中谈谈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
首先,诗歌导入。大家都紧紧围绕学习内容展开,重点突出语言的精炼。直奔主题,揭示课题,简单明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姜明霞老师通过与学生互动,直接导入。
其次,教学过程。第一点是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声音节奏更具有音乐性。在初读、感知、品读、感悟、感情诵读方面,各位老师都以启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读的目标为出发点,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形式丰富多样的读。比如有自由读、老师范读、齐读、指明读、分角色读等。
第二点是开展活动,放飞想象和心理。兰老师、姜老师和曾老师的设计中,都做了拓展活动,如诗歌朗诵、仿写等,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点是,现代诗歌中的大多数篇幅都比较短小,内容和情感都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也比较容易理解。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或者是理解来进行。
孔晓艳老师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开元小学
首先,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如何做有生命的诵读。现在老师遇到的困难是非常多的,特别在做阅读时,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难题。当我们遇到这些难题的时候,我们如何去看待它?
首先我们要解决自己心灵的问题。当我们走进这首诗的时候,可能会对我们内心有所触动。当我们的内心被触动、被打动时,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才能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力量。这样的诵读才是真正的有生命的诵读。
第二点,怎么设计一首诗的教学,才是最合理的。我想说只有适合你的孩子的教学设计才是最合理的。我经常跟老师们聊三个话题,就是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在哪?也就是说我是如何来理解这首诗的。在读这首诗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去思考哪个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这些点打动了你,以及这首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触动。
当你有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之后,不妨去找一找作者的有关资料。这样你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也就是说更接近于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开个小小的读诗会。去找我们身边对诗歌、对文学感兴趣的人,一起共读这首诗,一起去看作者,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既看见了别人,也看见了自己。
经过这三步之后,我觉得每个人对诗歌的认知都会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丰富是内容的丰富、维度的丰富,有个性是指依然保有着你自己的理解。这个就叫作我在哪,是如何做到的。
第二个问题是,孩子在哪里?这里的 " 孩子 " 有两个层含义:第一个是普遍意义的孩子,就是六年级的孩子。六年级的孩子在哪里呢,他对这个世界是如何认知的,他的生理、心理的发展是怎样的,他们关注的点在哪里等。第二个层面的孩子,你的那个班的孩子在哪里?
今天我们有三个老师进行分享,我们会发现三个老师选择的教学点各不相同。难道说他们真的有水平高下之别吗?教学水平的高下之别吗?我不认为,我认为是他面对的班上的孩子不一样。
在设计教学时,我们要考虑:你的孩子在哪里?在之前他有着怎样的认知?他是不是读过狄金森的诗?他对狄金森的诗有什么样的了解?了解到了什么程度?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面临哪些生活中的难题?怎样的话题最容易通过这样一首诗给到孩子启发,给到孩子真正的生命的触动等。
第三个问题,我们在哪里相遇,也就是教学点的选择。当你有了对这首诗特别丰富的、多维的、深刻的理解,又有了对 " 孩子 " 的把握。我们很容易从这首诗里找到最适合班级孩子的教学点。
今天我们三位老师的设计,我觉得各有亮点。首先,兰海英老师深入诵读里有一个问题,当我们身处困境时,最不应该丢掉的是什么?我觉得这个特别的好,因为很公正地说,现在的乡村孩子最大的一个群体是什么?是当年的留守儿童,成了现在留守儿童的父母,就是双重留守儿童。这样的身份对孩子来说,他会遇到特别的问题和困难。所以我觉得兰老师设计的这个讨论,对孩子可能能真正的起到心灵的慰藉,是最适合班上孩子的。
曾老师的教学设计,我特别欣赏两个文本的对比,让孩子去看,对这样的东西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达,不同的翻译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增加孩子多维的认知,还能提升孩子的鉴赏能力。
姜老师的教学设计,我觉得特别棒的一句 " 这只希望的小鸟给了你什么慰藉?让你心中燃起了什么?" 因为我知道姜老师也是身处乡村。在信息高度发达时,其实你会一下子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可能很多乡村的孩子会想为什么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为什么不是那样环境?为什么我的父母是这样的?为什么我的教室是这样的?等等。所以姜老师问的这个问题,是一个特别好的教学点。
关于优化,我觉得兰海英老师设计的仿写,其实对孩子来说有点难,为什么呢?因为孩子需要思考,结合他对生活中事情的理解后,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去表现出来。而且写诗难度相当大,那怎么优化呢?我的建议是可以把仿写变成一篇读后感。比如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写读后感对孩子来说比较容易,而且也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
最后,我们一定要把诵读课和诗歌的赏析课、教学课分开。诵读课是以让孩子多遍诵读为主,让孩子在不同层面上去读。第一把诗歌读对,第二把诗歌读懂,第三把自己的理解放进你的声音里去把诗歌读好。就是带着理解地去读,带着感受去读。
第二个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区别。我其实很希望能听到老师的分享,是平常的时候我们的家常课,而不是公开课和示范课。诵读课其实就是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导入,第二个环节初读,第三个环节深入读,第四个环节拓展背诵。没有别的,我们做起来会非常简单。【END】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