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現代詩《希望是一只小鳥》同課異構,歡迎閲讀。
《希望是一只小鳥》這首詩中,狄金森将希望比喻成一只帶有羽毛的小鳥,它栖息在人類的靈魂之中,唱着沒有詞的曲調且永不停歇。即便身在最寒冷的地方和最陌生的海洋,它依然在歌唱;面對猛烈的風暴,它也不畏懼,從不向人索求任何回報。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六期點燈人飛翔計劃 · 親近母語培訓師蘭海英、曾斐、姜明霞老師如何解讀《希望是一只小鳥》這首詩,以及如何把這首詩帶給學生們。再聆聽孔曉豔老師、盧江老師、吳建邦老師講述現代詩歌如何教,如何做有生命的誦讀,怎麼設計一首詩的教學才是最合理的,如何選擇教學點。
選自《日有所誦》
六年級上卷第一單元
蘭海英
■ 寧夏西夏中石油希望小學教師
■ 第六期點燈人飛翔計劃培訓師
教學目标
1. 通過誦讀使學生懂得人應該有生命不息,希望不停的信心。
2. 根據自己理解練習誦讀詩文。
3. 能夠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激發誦讀興趣
師:如果讓你圍繞希望做個比喻,你會把希望比作什麼?(土壤、飛鳥、陽光)
師:大家的比喻很恰當,老師帶來一首詩,你們讀讀,看看讀明白了什麼。
二 、初讀文本,讀懂大意
師:同學們自己讀兩遍詩文,説説你的理解。
1.生匯報自己的理解
2.指名讀詩
3.分組讀
齊讀
三、深入誦讀,理解文本
1.師:當我們深處困境時,最不應該丢掉的是什麼?(希望)
作者在詩文中對希望做了诠釋,你認為希望是什麼?
2.指名談自己的理解。
3.帶着自己對希望的理解,再讀詩文。
( 1 ) 師生對讀
( 2 ) 男女對讀
( 3 ) 齊讀
四、指導背誦,嘗試仿寫
1.師:前面我們已經對詩歌進行了充分的誦讀和理解,下面我們嘗試着背背這首詩
師引生背
填空背
齊背
2.這首詩很能鼓舞人心,我們也可以仿照這首詩自己寫一首
學生練寫
五、總結
師:狄金森告訴我們希望是一只小鳥,讓我們知道了希望的力量,讓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困難仍要心存希望,要學會在困境中繼續勇敢前行。
曾斐
■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濱江小學教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所藴含的人生啓示。
一、直接導入
我們一起來看一個視頻(邊播放邊説明)——盛夏的清晨,白雲簇簇,綴滿藍天。但,層疊的縫隙裏,一道道金光,從東方的天邊,温柔,但強烈地射出……這一幕,讓我想起了一句話 "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光,就是希望啊。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首關于希望的詩,齊讀課題——《希望是一只小鳥》。
艾米莉 · 狄金森的詩歌我們已經讀過不少了,你們還記得有哪些嗎?(《籬笆那邊》《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于哀傷》《親愛的三月》《有另一片天空》)
很好!這些讀過的詩歌讓我們離狄金森更近。
二、自由讀
現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詩歌三遍,讀通每一個句子,讀順每一個小節。(适時反饋)
三、指名讀
現在,請從四個大組中選出來的同學讀一讀。(适時反饋)
四、齊讀
你能用你的聲音吻醒這首詩嗎?讓我們一起來齊讀吧。
五、思考
希望是看不見的,但狄金森讓我們看見了希望的模樣,你能描繪描繪你看見的希望有什麼特點嗎?(聽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進行自我表達:比如,真正動人的希望來自内心深處,它永遠在召喚、永遠在歌唱、永遠不知疲倦,它永遠存在、永遠支持,它最能撫慰人心,它最值得信賴者信賴……)
六、對比
對于這首詩,不同的翻譯者有不同的翻譯。我看到過這麼一種翻譯(右),你們來讀一讀:
# 希望是一只小鳥
[ 美 ] 狄金森 張瑜 / 譯
希望是一只小鳥,
在心靈的深處安家。
唱着一支無言的歌,
一刻不停地叫喳喳。
在狂風中這聲音最美妙,
點燃多少人心中的火。
哪怕是最險惡的風暴,
也難以使這只小鳥畏縮。
它伴我走遍天涯海角,
用親切的歌聲暖人心房。
即使在危難的時刻,
也從不乞求一粒糧。
#" 希望 " 是個有羽毛的東西
[ 美 ] 狄金森 江楓 / 譯
" 希望 " 是個有羽毛的東西,
它栖息在靈魂裏,
唱沒有歌詞的歌曲,
永遠,不會停息。
在暴風中,聽來,最美,
令人痛心的是這樣的風暴,
它甚至能窘困那温暖着
多少人的小鳥。
我曾在最陌生的海上,
在最寒冷的陸地,聽到,
它卻從不向我索取,
些微的,面包。
請你們對比一下兩個譯本的第 2 節:
" 哪怕是最險惡的風暴,也難以使這只小鳥畏縮。"" 令人痛心的是這樣的風暴——它甚至能窘困那温暖着多少人的小鳥—— "
請問:" 希望 " 這只小鳥到底畏不畏懼 " 風暴 "?你更喜歡哪種翻譯?
(學生自由表達觀點,老師總結:不管是否有所畏懼," 風暴 " 是能将希望這只小鳥捶打得遍體鱗傷的,但,盡管如此,它依然選擇在 " 最陌生的海上 "" 最寒冷的陸地 " 繼續歌唱,不知疲倦……)
真正的希望是有力量的,它不會在絕望中沉淪,只會在絕望中奮起。因此,正如李娟在《冬牧場》裏所説:是的,一切總會過去,人之所以能夠感到 " 幸福 ",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
七、總結
生活充滿希望,人生才充滿意義。讓我們再一次齊讀狄金森的《希望是一只小鳥》,走進這顆孤獨但豐盈的靈魂。
姜明霞
■ 河南範縣顏村鋪鄉第一小學教師
1.正确流利朗讀詩歌。
2.通過聲音再現詩情,達到熟讀成誦。
一、激趣導入,出示 " 希望 " 一詞
你是如何理解 " 希望 " 一詞的?
預設:
①希望是對于美好的一種向往。
②希望就像暗道裏的一道光,給我們勇氣。
③希望……
是啊!" 希望 ",多美好多明亮的一個詞語!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誦讀美國狄金森的一首小詩《希望是一只小鳥》
二、初讀詩歌,能正确流利地誦讀詩歌
1. 出示詩歌《希望是一只小鳥》;
2. 學生自由朗讀;
3. 教師指導,和學生一起讀出詩歌結構上的停頓、韻律;
4. 三人合作分小節讀;
5. 指名讀;
6. 齊讀。
三、品詩再讀
1. 在這首詩歌中,詩人把希望比作什麼?
2. 這只希望的小鳥給了你什麼慰藉?讓你心中燃起了什麼?(可以用詩中句子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理解表達。)
①它撫平我心底的創傷,重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②遭遇挫折時,它給我心理上的安慰。
③它讓我在遇到困難時不退縮。
④我喜歡這只希望的小鳥,即使它不放開喉嚨歌唱,在它默默的陪伴中也足以給我力量!因為此時無聲勝有聲。
⑤感謝希望這只小鳥,給了我生活的力量。
⑥我喜歡這只希望的小鳥,我要讓它時刻陪伴在我的身邊,我自己也要做一只充滿希望的小鳥,給别人以温暖,以力量,以勇氣!
……
3. 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情感再次誦讀詩歌。(教師指導和學生一起讀)
四、通過聲音再現詩情,感受詩歌的美好,達到熟讀成誦
1. 分小組誦讀。(三人一組,一人讀一小節)
2. 師生共讀,試着背誦。
3. 指名挑戰背誦。
4. 齊背詩歌。
五、感受詩歌的美好
孩子們,詩歌是美好的,它會把我們帶向明媚的春天,帶向明亮的遠方,讓我們帶着這樣的美好再次背誦這首《希望是一只小鳥》。
精彩點評
盧江老師
深圳市百仕達小學
今天我是抱着學習的态度來評價的,因為我對現代詩歌教學的理解不夠深,所以我也想趁此機會和大家一起談一談現代詩歌教學應該帶領學生走向什麼地方。
我認為詩歌教學目标,一般有三種:第一個是針對于詩歌本身,理解詩歌的内涵;第二個是欣賞詩歌的藝術魅力,包括它的表達方式;第三個是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文學素養。
在對詩歌内涵的理解上,三位老師下的功夫特别足,對文本理解也很到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通過多種方式誦讀,引導學生對詩歌整體的感知。另外,對詩歌中意象的分析也尤為重要。
第二個就是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詩歌有别于散文、小説等,他對老師和學生文學素養的要求特别高。在這麼高的要求下,我覺得只有走進詩歌,去認認真真地品味一下詩歌中的詞句修辭、語言表達,才能為下一步的情感表達提供依據。
談到情感表達,有個建議,就是我們不妨去看一看作者的創作風格、時代背景。這樣才能能夠更好地理解詩中的希望、鳥等,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意象,為什麼會營造那麼多的意境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整體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也在不斷地提升。
另外我們看到蘭老師、姜老師和曾老師也設計了很多閲讀的延伸拓展活動,這些對詩歌的教學和應用也尤為重要。那麼在對比教學中,我覺得可以找相關的、同主題的詩歌,也可以找不相關的同主題或者不同風格的詩歌,進一步培養詩歌的理解和感悟。第二個就是創作實踐,我們幾位老師開展朗誦比賽,手工創作,詩歌仿寫等等,都是在通過實踐加深學生對詩歌内涵的理解,引導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
吳建邦老師
新疆伊寧市第二十四小學
今天幾位老師的教學設計,都是按照日有所誦教學範式進行的:第一是情境導入,激發孩子們的誦讀興趣;第二初讀感知、反復讀,鍛煉孩子們的誦讀能力;第三品讀感悟,幾位老師都讓孩子帶着問題去讀、去思考,深入地理解文本。第四是感情誦讀;第五是拓展延伸。下面我集中談談幾位老師的教學設計。
首先,詩歌導入。大家都緊緊圍繞學習内容展開,重點突出語言的精煉。直奔主題,揭示課題,簡單明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姜明霞老師通過與學生互動,直接導入。
其次,教學過程。第一點是指導朗讀,讀出節奏和韻律。詩優美的語言除了詞語的錘煉要準确恰當,聲音節奏更具有音樂性。在初讀、感知、品讀、感悟、感情誦讀方面,各位老師都以啓發學生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讀的目标為出發點,根據文本的特點設計形式豐富多樣的讀。比如有自由讀、老師範讀、齊讀、指明讀、分角色讀等。
第二點是開展活動,放飛想象和心理。蘭老師、姜老師和曾老師的設計中,都做了拓展活動,如詩歌朗誦、仿寫等,我認為這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點是,現代詩歌中的大多數篇幅都比較短小,内容和情感都比較貼近孩子們的現實生活,也比較容易理解。那麼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激發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感體驗或者是理解來進行。
孔曉豔老師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開元小學
首先,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如何做有生命的誦讀。現在老師遇到的困難是非常多的,特别在做閲讀時,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和難題。當我們遇到這些難題的時候,我們如何去看待它?
首先我們要解決自己心靈的問題。當我們走進這首詩的時候,可能會對我們内心有所觸動。當我們的内心被觸動、被打動時,當我們帶着這樣的感受走進教室時,孩子們才能夠從老師身上感受到一種力量。這樣的誦讀才是真正的有生命的誦讀。
第二點,怎麼設計一首詩的教學,才是最合理的。我想説只有适合你的孩子的教學設計才是最合理的。我經常跟老師們聊三個話題,就是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首先要考慮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我在哪?也就是説我是如何來理解這首詩的。在讀這首詩的時候,首先,我們要去思考哪個地方深深地打動了你,為什麼這些點打動了你,以及這首詩給你帶來了怎樣的觸動。
當你有了自己對文本的解讀之後,不妨去找一找作者的有關資料。這樣你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這首詩,也就是説更接近于作者本身想要表達的内容。然後,開個小小的讀詩會。去找我們身邊對詩歌、對文學感興趣的人,一起共讀這首詩,一起去看作者,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既看見了别人,也看見了自己。
經過這三步之後,我覺得每個人對詩歌的認知都會變得豐富而有個性。豐富是内容的豐富、維度的豐富,有個性是指依然保有着你自己的理解。這個就叫作我在哪,是如何做到的。
第二個問題是,孩子在哪裏?這裏的 " 孩子 " 有兩個層含義:第一個是普遍意義的孩子,就是六年級的孩子。六年級的孩子在哪裏呢,他對這個世界是如何認知的,他的生理、心理的發展是怎樣的,他們關注的點在哪裏等。第二個層面的孩子,你的那個班的孩子在哪裏?
今天我們有三個老師進行分享,我們會發現三個老師選擇的教學點各不相同。難道説他們真的有水平高下之别嗎?教學水平的高下之别嗎?我不認為,我認為是他面對的班上的孩子不一樣。
在設計教學時,我們要考慮:你的孩子在哪裏?在之前他有着怎樣的認知?他是不是讀過狄金森的詩?他對狄金森的詩有什麼樣的了解?了解到了什麼程度?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面臨哪些生活中的難題?怎樣的話題最容易通過這樣一首詩給到孩子啓發,給到孩子真正的生命的觸動等。
第三個問題,我們在哪裏相遇,也就是教學點的選擇。當你有了對這首詩特别豐富的、多維的、深刻的理解,又有了對 " 孩子 " 的把握。我們很容易從這首詩裏找到最适合班級孩子的教學點。
今天我們三位老師的設計,我覺得各有亮點。首先,蘭海英老師深入誦讀裏有一個問題,當我們身處困境時,最不應該丢掉的是什麼?我覺得這個特别的好,因為很公正地説,現在的鄉村孩子最大的一個群體是什麼?是當年的留守兒童,成了現在留守兒童的父母,就是雙重留守兒童。這樣的身份對孩子來説,他會遇到特别的問題和困難。所以我覺得蘭老師設計的這個讨論,對孩子可能能真正的起到心靈的慰藉,是最适合班上孩子的。
曾老師的教學設計,我特别欣賞兩個文本的對比,讓孩子去看,對這樣的東西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達,不同的翻譯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增加孩子多維的認知,還能提升孩子的鑑賞能力。
姜老師的教學設計,我覺得特别棒的一句 " 這只希望的小鳥給了你什麼慰藉?讓你心中燃起了什麼?" 因為我知道姜老師也是身處鄉村。在信息高度發達時,其實你會一下子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可能很多鄉村的孩子會想為什麼我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為什麼不是那樣環境?為什麼我的父母是這樣的?為什麼我的教室是這樣的?等等。所以姜老師問的這個問題,是一個特别好的教學點。
關于優化,我覺得蘭海英老師設計的仿寫,其實對孩子來説有點難,為什麼呢?因為孩子需要思考,結合他對生活中事情的理解後,用自己獨特的手法去表現出來。而且寫詩難度相當大,那怎麼優化呢?我的建議是可以把仿寫變成一篇讀後感。比如説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讓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寫讀後感對孩子來説比較容易,而且也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
最後,我們一定要把誦讀課和詩歌的賞析課、教學課分開。誦讀課是以讓孩子多遍誦讀為主,讓孩子在不同層面上去讀。第一把詩歌讀對,第二把詩歌讀懂,第三把自己的理解放進你的聲音裏去把詩歌讀好。就是帶着理解地去讀,帶着感受去讀。
第二個公開課和示範課的區别。我其實很希望能聽到老師的分享,是平常的時候我們的家常課,而不是公開課和示範課。誦讀課其實就是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導入,第二個環節初讀,第三個環節深入讀,第四個環節拓展背誦。沒有别的,我們做起來會非常簡單。【END】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