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妄想比对:Bf 109 K-4和Fw 190 D-9哪个更强?,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装甲寄居蟹 ,作者装甲寄居蟹
纳粹德国空军 1944 年开始的主力战机除了新是的 Me 262 之外就是 Bf 109 K 系列和 Fw 190 D 系列,而 K-4 和 D-9 则是其中的绝对主力。有关其历史,之前笔者已经写过了,但是实际上两种飞机的飞行特性差别很大,Bf 109 总体上更为全能,尤其是水平机动能力,但是 Fw 190 更为重视快速改变机动平面的能力。最初 Fw 使用空冷发动机主要是为了不影响 Bf 109 的液冷发动机用量,但是到了 K-4 和 D-9 上面,双方都使用液冷发动机,这些差别也就不大了。但实际上德国空军的飞行员们分裂比较大,有人喜欢 109,有人喜欢 190,这也正常,但是到了战争末期,飞机设计的差距其实逐步显示出对战争的适应性了。
D-9 战斗机其实是 Ta-152 的一种过渡机型
K-4 战斗机算是 109 系列的终极版本了
仅从飞行性能本身上说,K-4 在极速、爬升、功重比、翼载荷等数据上比 D-9 要好,但是 D-9 的滚转率和航程则有优势,这些对比网上有很多数据,不再赘述。其实如果玩游戏的话,绝大部分玩家肯定更喜欢全能型的 K-4,如果有火力更强大的 K-6,那简直是梦中情机,杀死 D-9 轻而易举,但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
109 系列以极小的体积和大功率发动机实现了极强的飞行性能,注意,从投影上看,零战比 109 大,虽然其重量更轻
Bf 109 设计完成是在 1935 年,Fw 190 则在 1940 年,这几年的差距导致了 190 战斗机的自动化水平要远远超过 109,这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了,同时 191 系列的座舱视野也要好很多,这对于目视作战很有帮助。另外 109 系列脱胎于竞速机,其整机结构较为脆弱,但是 190 系列则不同,坚固程度更大。另外 109 系列还有一些诸如高速杆力过大、扭矩过大转向倾向明显、起落架间距小不利于起飞降落以及载油量小等缺陷,也很受诟病。
K-4 前方视野
K-4 后方视野
D-9 前方视野
D-9 后方视野
我们从飞行员视角,会得出一些结论。我们去玩《战机世界》,可能主要关注怎么打下敌机,玩《战争雷霆》可能还要考虑气象条件和少量飞机本身的技术局数据限制(例如载弹量等),但是要玩 DCS 恐怕考虑的就不止前面这些了,这就是自动化带来的差异。如果我们闲着没事 DCS 肯定让我们如痴如醉,但是工作累一天就像打两把放松一下,可能会去玩《战机世界》或者《战争雷霆》。
I-16 飞机
在英美被视为 " 扔货 " 的 P-39 在苏联人手里就是杀敌利器
对于德国飞行员来说,最初只有 109 战斗机,自然飞行员最为熟悉这架飞机,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已经开习惯了,缺陷不再是缺陷了,那就只剩下优点了,这就像开惯了 I-16 的苏联飞行员去开 P-39 的感觉一样。但是对于训练时长不断压缩,敌人又一刻不停的老来空隙的战争末期,菜鸟飞行员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顺利克服 109 系列的缺陷,但是自动化程度高的 190 自然更适合,新手飞行员也玩不出那么多花活,所以他们去飞 109 和 190 在空战中可能区别不大,所以说,战争末期从人的角度上说,老鸟飞 K-4 自然如鱼得水,新手飞 D-9 则更容易驾驭,可往往新手飞行员没有那么高的话语权,我们总会关心诸如哈特曼、巴克霍恩、拉尔等人对飞机的评价,但是又有几个人去问问一个战争末期连击落 1 架飞机都没实现的菜鸟的感受呢?
量产型 " 疾风 " 性能远不如原型机,飞行员评价没有 Ki-100 好
所以说很多时候飞机到底强不强,是有很多因素制约的,毛主席早就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还是人,而不单纯是武器。就如同我们的老对手,日本陆航二战末期的纸面万能战斗机四式 " 疾风 " 在实际战斗中飞行员的评价并不见得比拼凑出来的 Ki-100 更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