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有理想的内卷,才是真的卷,欢迎阅读。
文|萝辑
之前预测理想能不能完成 80 万销量目标时,我提到理想有两个发力点,一是杀入 30 万内的全新车型 L6,能大幅拓展目标群体;二是一直没加入价格战的理想,还有很大的降价换量的空间。
如今 2024 年还没过三分之一,理想这两大 " 后手 " 就甩出来了,而且参与降价的不仅仅是卖了一年多的 L 系列,还包含刚刚上市的 MEGA。市场内卷的大浪,终于把理想卷进来了。
理想为什么降价?
在车市螺旋内卷的时代,车企降价是普遍现象,但因为降价能引发广泛关注的,基本就三家车企——比亚迪、特斯拉和理想,因为它们都是各自领網域的销量标杆,一旦调价,就会改变整个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
降价的目的,永远是为了促进销量,但三家车企的降价逻辑,又各有不同。
比亚迪的降价,是从去年的冠军版开始的,之后又叠加了荣耀版,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全系主销产品,并没有受到明显的竞争压力,降价的主因来自极具野心的销量目标,每年 100 多万辆的增量目标,让它一次又一次把自己、也把友商逼到了极限。
特斯拉刚国产时,也有实现销量目标的巨大压力,前两年的主基调基本就是降价。但是当大家产生 Model 3 早晚跌破 20 万的预期时,特斯拉反而进行了几次涨价,这倒不是说友商不给力,而是特斯拉本身的销量压力变低了,产能没有大幅提升时,就开始转而保利润率了。
能在价格上来回 " 翻烧饼 ",这几年也只有特斯拉能干得出来了。不过特斯拉前几天的这波降价,也不简单是受极氪、小米等友商的冲击,因为这次降价是全球同步进行的,特斯拉显然还是有着自己的节奏。
至于理想,在去年年底之前,销量和终端价格都极其稳定,放眼市场看不到任何有威胁的竞品,给了理想 2024 年卖 80 万辆的底气。但是在新款问界 M7 改款降价后,一切都变了。
今年前三个月,问界 M7 一款车的累计上险量达到 7.49 万辆,同时期理想 L7/8/9 三款车的总上险量,是 8.16 万辆。此前连续半年月销过万的 L8 和 L9,今年已经连续 3 个月未能破万。
这也仅仅是个开始,新款 M7 之后,问界定位压过理想 L9 一头的问界 M9,近两个月才刚刚开始批量交付,3 月份的上险量已经超过了 6400 辆,对比当月理想 L9 的 9600 辆还差一些,但问界 M9 的主售價来到了 50 万,而且后续显然还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仅仅半年时间,理想 L 系列就从放眼全国无对手,变成了被问界两头挤压,而理想新的战略车型 MEGA 又出师不利。按照今年一季度的销量表现,即便是网传 60 万辆的新销量目标,对理想的压力也不算小。
聊到这就能明白,理想降价是势在必行的。
姿态放低,反击问界
其实理想 L6 上市时,我就感觉到它的定价体系,是和 L7/8/9 有些脱节的。虽然砍掉了空气悬架、后排大屏等配置,24.98 万起售的 L6,还是比 L7 便宜了太多,而两款车型的尺寸、空间等差异并不算大,不调价的话,L6 势必会对 L7 产生很大的冲击。
这次调价之后,L7 的门槛降到 30.18 万,除了空气悬架外,主要配置和 24.98 万的 L6 基本一致,把空气悬架按 2 万元折算,和 L6 的差价差不多在 3 万元,在考虑到电池类型、纯电续航的小幅差别,也算是比较合理了。
更关键的是,6 座布局的理想 L8,调价后门槛降至 32.18 万,和问界 M7 的 6 座版更加接近,基本就形成了 L6/L7 打问界 M7 的 5 座版,L8 打 M7 6 座版的态势。而此前理想只能凭 L7 一款车来勉强抵御问界 M7,随着全系调价和 L6 的上市,理想和问界的竞争方式也彻底转变。
至于理想 L9,调价后价格降至 40.98 到 43.98 万,这就完全脱离了和同级竞品问界 M9 的直接接触,后者起步价就达到了 46.98 万,主销配置更是高达 50 万左右。
虽然目前问界 M9 的销量还没反超理想 L9,但 M9 的增长势头非常猛,订单热度甚至不亚于爆火的 M7,出于保销量的目的,理想 L9 主动避其锋芒,很明显是想尽量避免再出现 L7、L8 被问界 M7 压制的情况。
最后是理想的首款纯电车型 MEGA,上市一个多月降价 3 万,创下了新车官降的速度记录,虽然比例上只相当于打了个 95 折,但这也算是短期内提振 MEGA 销量,为数不多的可行措施了。
理想降价,仍有后手?
销量增长放缓、甚至停滞,全系降价 2 到 3 万,能看出理想现在确实压力不小,不过深入分析的话会发现,理想虽然有点紧张,但阵脚并没乱,而且依然留有后手。
首先是全系双电机四驱,理想依然在坚持,而 L6、L7 的主要对手问界 M7,多半销量都来自两驱版,如果理想也跟进两驱版,舆论压力并不会太大。
配置方面,虽然 L6 砍掉了空气悬架,但依然标配了 CDC 减震器,其它类似前后排的座椅加热、通风,真皮座椅,方向盘加热,19 扬声器组成的全景声音响系统等等,仍是全系标配。
另外在电池成本上,理想 L 系列全系的纯电工况续航都在 200 公里以上,如果砍到 150 公里左右,也足以应付日常使用。
以上这些配置,如果全部减配掉,那么在不牺牲单车利润的前提下,理想 L 系列的价格门槛最少能再降 2 到 3 万元。这样一来,理想 L6 门槛能进一步拉低到 20 万出头,6 座的 L8 甚至能杀入 30 万内。
这样的操作可能会引起不小的质疑,但是从真实客户的角度看,如果售价能进一步下调,以上这些配置牺牲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短时间内理想不大可能做出这种动及根本定位的措施,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理想依然具备随手可用的降价工具。如果竞争压力真的大到一定程度,连号称不降价的蔚来,都能对自己立身之本的换电服务动刀子,理想在四驱、续航、配置上做妥协,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理想目前瞄准的唯一目标,就是问界,但因理想降价而受到影响的,绝不仅只有问界。
首先是中高端定位的新能源车企,以极氪、小鹏、智己、腾势甚至特斯拉为主,主售價位集中在 20-30 万区间,此前一直没有真正和增程路线的理想直接竞争过。而随着理想 L6 的上市,聚焦纯电的车企,将进一步承受来自增程阵营的压力。
其次是传统的豪华品牌,此前通过终端市场的大幅降价,还能勉强维持销量不大幅下滑,如今随着理想的全线降价,传统豪华品牌在空间、舒适、动力、配置、智能化等领網域的相对劣势,会进一步凸显。
前两年主流合资品牌的份额已经大幅萎缩,而传统豪华品牌的基本盘,在今年还能不能守住,就很难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