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过家家风”席卷文创,本土jELLYCAT能火多久?,欢迎阅读。
文 | 毒眸
是谁还没体验过美食 " 过家家 "?
桌上一口 " 小耳朵 " 用来 " 煮面 ",四个小碗里,分别装有 " 肉丸 "" 西红柿 "" 鸡蛋 "" 青菜 " 四种配菜," 煮面师傅 " 正拿着 " 面团 " 削 " 面 "。
" 削了一碗细的,您要软点,还是硬点?"" 软点的。"" 那我们多煮一会。"" 煮面师傅 " 拿出一碗 " 刀削面 ",把散开的 " 面条 " 夹进 " 碗 " 里,打包给顾客。不过,这碗 " 刀削面 " 不是吃的,而是山西推出的文创—— " 刀小面 ",一个有着拟人形象的毛绒玩具。
近期,甘肃麻辣烫、山西肉夹馍、天津煎饼果子、武汉热干面……这些光听名字,就让人垂涎三尺的地方美食,竟然变成一个个可爱的毛绒玩具,在店员有模有样的 " 烹饪 " 下,被 " 打包 " 到一个个顾客手里。
社交媒体平台上,各地 " 美食 " 打包视频争奇斗艳。店员与游客共同置于一场 cosplay 里,进入设定好的虚拟情境,把玩具当做原型实物,一起演一出戏,就像小时候的 " 过家家 "。
这种新消费场景的建构,不仅满足了 " 成年人也想过家家 " 的心理,更能让游客从游览状态的旁观者、欣赏者变成参与者,用沉浸式的消费场景去链接游客与产品,从而进一步打破了文博文创业给大众留下的 " 老干部 " 形象,让城市美食文化的讲述有了新可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 过家家 " 的售卖方式?这种方式又是怎么火起来的?文创 " 过家家 " 又能火多久?
文创 " 过家家 "
最近各地文创开始流行的 " 过家家风 ",源头是甘肃省博物馆。
最早在 6 月 4 日,抖音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就发布了 " 麻辣烫 " 这一文创新品,创意原型是年初因一条短视频跃升为 " 顶流 " 的甘肃天水麻辣烫。7 月,# 甘肃省博物馆卖麻辣烫了 # 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博物馆卖的当然不是真麻辣烫,而是毛绒版麻辣烫菜品。
甘肃省博物馆所卖的 " 麻辣烫 " 有 " 嘻嘻西蓝花 "" 香香香菇 "" 黏黏年糕 "" 哇哇菜 "" 谢谢蟹排 "" 玩去吧丸子 " 的 6 种经典 " 菜品 ",分别对应现实生活中的西兰花、香菇、年糕、娃娃菜、蟹排和丸子,还有不辣、微辣、中辣、唏不辣四种辣度的取号牌。
除了推出各有表情的拟人态玩偶,甘肃省博物馆更提供了一套沉浸式演绎的售卖流程。顾客点单、选好辣度后,店员为顾客一一 " 挑菜 ",再用标有辣度的取号牌将 " 菜品 " 捆起来,放进毛绒小耳朵里,等待几秒,一捆麻辣烫花束就 " 出锅 " 了。
相关评论区有人称 " 刚买完就售罄了 ",有人求卖装这些 " 菜品 " 的毛绒小耳朵,遍地可见的是 " 没货了 " 的哀嚎。据雷报数据,8 月初,甘肃麻辣烫玩偶花束在天猫旗舰店开启预售后,一周便引发近 20 万人涌入旗舰店抢购,并推动店铺成交同比大涨 343%。
麻辣烫玩偶花束已售 1w+,销售额仅次于最火的由镇馆之宝铜奔马开发的 " 绿马 " 玩偶挂件。在淘宝神店榜博物馆文创店铺榜里,甘肃省博物馆文创淘宝店 " 东方蜜语原创官方店 " 老顧客排名第二,仅次于故宫淘宝旗舰店。
几乎同一时间,西安也有了肉夹馍文创 " 绒馍馍 "。
从 6 月 18 日开启线上预定," 绒馍馍 " 也逐渐发展到线下 " 过家家 "。店员烤馍、跺肉、夹肉、浇汁,肉夹馍制作程式一个也不少,给足顾客情绪价值。在 " 肉肉配件 " 的基础上," 绒馍馍 " 又逐渐增加了生菜、花干、土豆片等配件。
赶上国庆,各地文创品牌都开始玩起美食特产 " 过家家 ",山西刀削面、天津煎饼果子、广州早茶、潮州粿条汤、福州佛跳墙、漳州麻糍等各地美食都被制作成毛绒版。
美食毛绒玩具并不特别,特别的是被网友称为 " 精神状态良好 " 的过家家式 " 烹饪 " 打包服务。
由于这些玩偶形似 jELLYCAT,"XX 自己的 jELLYCAT" 成了一种文体在评论区里流行起来。
jELLYCAT 是一个有 25 年之久的英国玩具品牌,旗下生产的毛绒玩具被誉为 " 世界上最柔软的安抚玩具 "。同时,它也是去年双十一打败迪士尼,销量最高的毛绒玩具顶流,一年吸金 13 亿。
这种 " 过家家 " 模式,出现在去年 9 月。纽约玩具店 FAO Schwarz 与 JELLYCAT 合作,推出了首个 "JELLYCAT Diner" 体验店,提供各种食物形状的毛绒玩具,如羊角包、甜甜圈、爆米花,玩具餐厅正式开业。
直到今年 5 月 17 日 -21 日,jELLYCAT 与野兽派在北京打造了全球首家联名限时花店,将这一模式引入国内。店员化身花艺师,给玩偶盆栽 " 松土 "" 喷水 ",不少网友感慨 " 没点信念感在身上,还干不了这活 "。
成年人也要 " 过家家 "
jELLYCAT 本身就不便宜,体验式消费场景的建构又多了一层服务费,高于平常价格的部分,就在于这一服务体验。
各地文创推出的类似拟人风玩具,价格相对亲民很多,被称为 " 平价版 jELLYCAT",因为带有城市文化特色也 "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又因为门店出现了相似的 " 过家家 " 服务,不仅使这些文创在线上得到抢购,也引起不少人开始在线下打卡围观。
社交平台上,这些 " 过家家 " 打包视频都令人津津乐道。体验过的博主里,e 人随地大小演,i 人一边羞耻一边配合,最后不乏给出情绪价值拉满的肯定。国外版 jELLYCAT 打包视频则更疯狂,夸张的演技与超强信念感都给看客带来不少乐子。
评论区里,有人调侃 " 可云生错了时代 "" 好像冷宫里疯掉的妃子 ",有人认为自己的 " 精神状态很适合做这个店的店员 "" 好喜欢这种脱裤子放屁的工作 "。
这种 " 过家家 " 已经从线下互动,演变为一场大型互联网 " 过家家 ",契合流行的 " 抽象文学 " 精髓,也就变成了营造一个 " 癫世界 ",并让大家合理发癫。
这也是 Kidult 文化壮大的表现。Kidult 是 "kid" 和 "adult" 的结合,用来指代喜欢做孩子爱做的事的成年人,或有点孩子气的成年人。
这几年,不乏现象级 Kidult 文化案例。比如去年的《芭比》,这不仅是去年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更让芭比风回潮;前年,麦当劳推出的 " 限量版成人开心乐园餐 " 既销量大涨,还让麦当劳客流量同比增长 37%。
卡通 IP 的快速更迭,也是 Kidult 现象的表征之一。玲娜贝儿、线条小狗、loopy、卡皮巴拉、chiikawa、黄油小熊,这些表情包中的常客,也是备受市场青睐的卡通形象 IP,一浪更比一浪强。它们有的可爱满满,有的略显抽象,但都满足了成年人做回小孩的心理,某些被赋予的反差效果比如 " 打工牛马 " 的表达又实现了对现实的戏谑。
这也是相对更具 " 网感 " 的衍生品发展路径。从单纯的卡通形象出发,再赋予其新的内容与表达,使得这些形象拥有了更多可被解读的空间,更容易找到与当下年轻人建立链接的新故事。
比如成人 " 过家家 ",就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找属于童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从 jELLYCAT 到文创," 过家家 " 服务里的表演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抽离,如同抽象、梦核、荒诞文化所指向的,都是对现实的解构,是备受苦闷的青年一代慰藉自己的解药。
这也印证了那句 " 小学生觉得幼稚,大学生觉得刚刚好 " 的调侃,因为至少到了大学这个阶段,才能理解为什么成年人也想 " 过家家 ",小学生们刚刚脱离 " 过家家 " 的阶段,对现实充满幻想,对更大的 " 过家家 " 则一无所知。
文创的 " 家 " 要如何过下去
文创 " 过家家 " 体现出文创产业对热点以及当下年轻人情绪需求的精准捕捉,是一次文创营销的更新。
这些文创产品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能够以可爱的拟人态戳中小孩以及有 Kidult 心理的成年人,又带有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符号的载体,具有可延展的文化意义。
据 Mob 研究院《2024 年文创行业报告》显示,文创产品消费主要由消费者兴趣驱动。附加价值、设计感以及纪念意义是最能促进消费者购买的三大爽点。
回到 2013 年,台北故宫以一款 " 朕知道了 " 纸胶带走红,让故宫博物院看到了文博文创的潜力和价值。2013 年到 2017 年,故宫博物院的文创收入 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门票收入的 20 倍。
其他省市博物馆也火速跟上,努力融合端庄与趣味、古典与流行等元素,巧借社交平台与短视频造浪。
甘肃省博物馆打造龇牙咧嘴的丑萌 " 绿马 "、三星堆博物馆则推出会打麻将的青铜小人等趣味文创 " 整活文物 "。
这次文创产业借鉴 jELLYCAT 开发出的一系列拟人态文创产品,以及创新的营销方式,再次打破文创留下的传统印象:国风少不了,冰箱贴、扇子、徽章是三宝。
新问题也随之而来。绵延不绝的游客队伍、终于排到自己结果售罄、线上客服说有货,线下又说没货 ......
流量突如其来,考验的是一系列售后配套裝务。
这就要求各地省市博物馆、文创品牌店需要及时跟上货品供应链,线下店铺与线上客服信息也需要沟通一致,避免顾客线下落空。
另外,不能让饥饿营销伤害顾客的热情。不少网友吐槽有些文创店开始 " 饥饿营销 ",明明有货,却故意让顾客大排长龙,显得很火的样子。
这一点,甘肃省博物馆就做得比较好,在甘肃麻辣烫文创缺货时,及时发布视频告知顾客 " 串菜 " 阿姨手工制作过程的不易,既安抚了顾客,又传递了工匠精神,收获了一波好感。
更重要的是产品设计,借鉴的同时也要创新。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质疑这些文创是 " 盗版高仿的 jELLYCAT",甚至存在各家互相 " 抄袭 " 的质疑。
比如,保定驴肉火烧文创就因太像西安文创 " 绒馍馍 " 被吐槽," 花纹一摸一样,肉也不改,感觉直接加个驴耳朵就上架了 "。由于驴肉火烧和肉夹馍本身比较像,创作之初,创作团队也担心被人说抄袭,但最后的成品还是让部分保定人看了也感到 " 尴尬 "。
文创 " 抄袭 " 早已存在。有网友扒出 " 绒馍馍 " 抄袭 " 馍问题 "," 塔大舅 " 抄袭 " 塔宝 "。除了文创产品的同质化,写有相同文字的扇子,文旅地标的网红化,全国一致的 " 我在 xx 很想你 ",都成为一种模式化套路,被网友极尽调侃。
只有差异化发掘城市特色,才是文创乃至文旅最核心的竞争力。
这次文创 " 过家家 " 风潮里,出现不少抓住新风口的新文创品牌。这股风潮与去年疯狂涌现,结果不到半年闭店无数的 " 谷子店 " 有些相似。
任何打卡式与体验式的 " 网红营销 " 都是有时效性的,体验过的游客很难再次卖单。跟风很容易,如何快速且持续捕捉年轻群体的情绪,以及大众潮流的风向,是文创产业需要持续思考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