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浅析:为何坦克设计师使用廉价软钢取代装甲钢?反而提升防护性,欢迎阅读。
对于所有坦克来说,装甲无一例外地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大量的装甲就意味着沉重的重量和更差的机动性。另外,没有人说在坦克内是绝对安全的,而薄弱的装甲必然导致坦克和人员的损失。所有的坦克装甲车辆都是为了执行特定的任务而设计的,并为此建造了相应的防护装甲用于主要的被动防护手段。但是,为什么坦克设计师会通过使用相对较软的钢型,来节约在坦克上使用的装甲钢数量呢?
本文为俄罗斯博主 " 瓦尔技术员 " 撰写的介绍文章,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
如果笔者告诉您钢材型号的差异,相信不太会令任何人感到惊讶。坦克上使用的钢材可以分为硬化钢、表面硬化钢和非硬化钢。装甲中某些型号的钢材组合取决于坦克的类型、制造目的、国家工业的能力、外部和内部的环境。尽管无法给出一个非常简洁的答案,仅是坦克某个部分使用某个型号钢材的原因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当然,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因为工业制造能力的限制,无法生产足够的稀有金属材料来制造装甲钢。不得不对所有的装甲部件采用回火或表面硬化处理工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钢制装甲的强度,但同时也导致了脆性的提高。现在,合金钢和硬化零件都会应用于坦克生产环节,并且根据设计的需要分别采用两种钢材,获得最理想的耐用性和防护性能。
二战结束后,冶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坦克装甲,至少是正面投影部分,早已与二战时期的装甲材料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二战坦克某个部分的装甲厚度为 80mm,其防护性能无法简单等同于现在同样厚度的装甲。这是因为,装甲钢的成分和制造工艺已经有很大的不同,而防护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因素。
很多人会认为,制造为坦克制造出最坚固的钢材,防护性能就可以解决了。但是,装甲钢的强度并非是防护性能的关键——坚固的装甲钢可能会很脆,即使没有被击穿,背面也会产生崩落的碎片,这些碎片的速度会非常高,足以毁坏车内设备并杀伤车组人员。以往,装甲钢在强度和韧性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分级,但是现在这成为装甲车体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任何采用复合装甲的坦克都有一个主要由装甲钢构成的车体,车体内装满了各种装甲部件、车载设备。通常,最外层的装甲相对较薄且最为坚固。一旦被敌方炮弹击中,它们的碎片就会卡在后面的复合装甲的其他非金属材料当中。而内侧的装甲背板故意采用较廉价的软钢制造,这样的钢材韧性较高,防止产生崩落碎片。
然而,即使是柔韧的软钢也会产生碎片,所以还需要在装甲内层敷设防崩落内衬,以防止碎片对设备和车组的伤害。防崩落内衬可以采用软合金材料制造,也可以由芳纶织物制造,能够有效防止坦克在被高爆榴弹击中时,产生的崩落碎片威胁坦克内部的设备和车组。
还有另一种极端的防护措施——中子防护层。这是一种覆盖在装甲上的柔性材料,用于防止核武器产生的中子流对车组人员造成伤害。这种中子防护层可以在苏联坦克炮塔上看到,覆盖炮塔的后部和顶部,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装甲较薄的部分防护水平。
当然,更换其他材料并不总会让制造成本降低。例如,T-80 主战坦克的发动机舱盖没有采用装甲钢制造,而是采用钛合金。这种金属材料拥有更好的耐用性且重量更轻,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非常昂贵。由于 T-80 坦克使用了燃气轮机,所以就采用了这种钛合金发动机舱盖。设计师首先考虑的是性能,造价似乎并非他们专注的项目。
坦克装甲在钢材性能方面从来都不是统一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只是之前根据坦克炮塔和车体的部位,分别使用不同装甲钢型号的原理不太引人关注。但是,现在随着多层复合装甲的大量普及,根据强度、韧性等性能,有选择地使用装甲钢的方法已经成为明确的知识了。
为了保证主号封禁期间可以接收内容,请大家同时关注以下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