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对话新希望刘永好:猪周期罕见漫长,猪企如何走出谷底?,欢迎阅读。
中新经纬 12 月 9 日电 ( 马静 王玉玲 ) 当前,多家生猪养殖企业陷入亏损。何时能够走出谷底,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难题。
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给出的答案是不焦虑不躺平,有些改革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很难做,但在底部的时候就可以,比如 " 六费 " 管控。9 日,在 2023 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刘永好接受了中新经纬专访,并回应近期受市场关注的定增争议。
在 " 六费 " 管控上下功夫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相对此前,本轮猪周期较为漫长。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12 月 8 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 20.02 元 / 公斤,与上周五 ( 12 月 1 日 ) 相比下降 0.8%。持续走低的猪价也导致猪企经营不振,据三季报,新希望、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十家上市猪企前三季度全部呈亏损状态,其中新希望归母净利润亏损 38.58 亿元。
" 以前猪周期通常 3 — 4 年,但现在光猪周期的底部已经持续 3 年了。" 刘永好坦承,当前整个畜牧养殖行业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不管是养猪、养鸡,还是养牛、养鸭,几乎所有的养殖户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亏损,而且这种情况持续较久,农民和相关企业都压力比较大。
刘永好称,这是现实,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守旧,更不能自乱阵脚。在处于周期谷底的时候,要用一系列变化去唤醒、拥抱未来。
如何在当下 " 活下来 ",他表示应该捏紧拳头聚焦主业,把原来亏损较多的项目进行调整,把该做的、能产生价值的主业做好,包括做大饲料主业、推进节粮计划等。同时,进行组织管理体系变革。要治理大企业病,优化人员配置,把年轻人提上来。
在优化组织结构方面,刘永好谈到,新希望的薪酬激励和考核方面更加和业绩挂钩,三个人做五个人的事,拿四个人的工资。新希望也在 " 六费 " 管控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差旅费。通过数字化手段来精管理、降费用、优管理、提绩效,这叫 " 拧水分 "。比如开会改成在线会议,比如 600 多家子公司独立的财务体系全部集中到总部的财务中心,既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同时也提高了财务安全性。
在刘永好看来,顺风顺水的时候有些改革很难做,但谷底相对比较容易,大家都是一条心,也都得到了认同,因为不变革就会死,要把压力化成动力,而不是在谷底时简单地躺平。
回应定增争议:融资会更有底气和 " 子弹 "
近期牧原股份和新希望等猪企均抛出了融资计划。据新希望公告,拟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 73.5 亿元,主要用于公司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及数智化更新项目、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项目、偿还银行债务。
但定增方案推出后,新希望股价在 12 月 1 日下跌 8.8%,创下 2019 年 2 月以来的新低。随后几个交易日,股价略有回调,截至 12 月 8 日,本月累计跌幅为 5.8%。
对此,刘永好表示,行业已经连续亏损两三年,这时候比拼的是信心、耐力,比拼的是抗风险的能力,而资金支持是抗风险能力中最核心的部分。
在他看来,前述提及的组织变革、" 拧水分 " 和工具箱调整都只是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适当的融资,对帮助新希望度过周期极为重要。
刘永好还提到,新希望定增在谷底期借助积极的金融手段和资本力量,在周期波动的时候子弹更多,就会更有底气。" 打赢周期底部的这场仗需要勇气和子弹,用好资本市场的力量是积极的,并不是有些观点说的,你是不是有什么大问题了,然后你来定增。" 他说道。
在刘永好看来,新希望未来的增长点主要体现在更加聚焦主业、更加科技化、更加年轻化、组织更加扁平化。
他还表示,新希望在过去 40 余年发展中,绝大多数时候盈利都不错,可以说 " 底子相对比较厚 ",不论是管理层面还是公司层面,都没有质押或担保过股权,外债发得也并不多,调整比较有余量。加之评级较高,金融机构授信不错,这些都是新希望应对风险的关键因素。
谈及猪周期何时迎来拐点,刘永好表示,无法预测,也希望市场尽快走出恢复期。最关键的还是要在谷底期坚守信心,适当调整规模,不盲目扩大,更重要的是降成本,结构更加聚焦。
(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马静,邮箱:[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经纬 APP )
(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部門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
作者:万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