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對話新希望劉永好:豬周期罕見漫長,豬企如何走出谷底?,歡迎閱讀。
中新經緯 12 月 9 日電 ( 馬靜 王玉玲 ) 當前,多家生豬養殖企業陷入虧損。何時能夠走出谷底,是擺在每個企業面前的難題。
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給出的答案是不焦慮不躺平,有些改革在順風順水的時候很難做,但在底部的時候就可以,比如 " 六費 " 管控。9 日,在 2023 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劉永好接受了中新經緯專訪,并回應近期受市場關注的定增争議。
在 " 六費 " 管控上下功夫
市場觀點普遍認為,相對此前,本輪豬周期較為漫長。據農業農村部最新監測數據,12 月 8 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 20.02 元 / 公斤,與上周五 ( 12 月 1 日 ) 相比下降 0.8%。持續走低的豬價也導致豬企經營不振,據三季報,新希望、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等十家上市豬企前三季度全部呈虧損狀态,其中新希望歸母淨利潤虧損 38.58 億元。
" 以前豬周期通常 3 — 4 年,但現在光豬周期的底部已經持續 3 年了。" 劉永好坦承,當前整個畜牧養殖行業都面臨比較大的壓力,不管是養豬、養雞,還是養牛、養鴨,幾乎所有的養殖戶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虧損,而且這種情況持續較久,農民和相關企業都壓力比較大。
劉永好稱,這是現實,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守舊,更不能自亂陣腳。在處于周期谷底的時候,要用一系列變化去喚醒、擁抱未來。
如何在當下 " 活下來 ",他表示應該捏緊拳頭聚焦主業,把原來虧損較多的項目進行調整,把該做的、能產生價值的主業做好,包括做大飼料主業、推進節糧計劃等。同時,進行組織管理體系變革。要治理大企業病,優化人員配置,把年輕人提上來。
在優化組織結構方面,劉永好談到,新希望的薪酬激勵和考核方面更加和業績挂鉤,三個人做五個人的事,拿四個人的工資。新希望也在 " 六費 " 管控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差旅費。通過數字化手段來精管理、降費用、優管理、提績效,這叫 " 擰水分 "。比如開會改成在線會議,比如 600 多家子公司獨立的财務體系全部集中到總部的财務中心,既極大解放了生產力,同時也提高了财務安全性。
在劉永好看來,順風順水的時候有些改革很難做,但谷底相對比較容易,大家都是一條心,也都得到了認同,因為不變革就會死,要把壓力化成動力,而不是在谷底時簡單地躺平。
回應定增争議:融資會更有底氣和 " 子彈 "
近期牧原股份和新希望等豬企均抛出了融資計劃。據新希望公告,拟通過定增募資不超過 73.5 億元,主要用于公司豬場生物安全防控及數智化更新項目、收購控股子公司少數股權項目、償還銀行債務。
但定增方案推出後,新希望股價在 12 月 1 日下跌 8.8%,創下 2019 年 2 月以來的新低。随後幾個交易日,股價略有回調,截至 12 月 8 日,本月累計跌幅為 5.8%。
對此,劉永好表示,行業已經連續虧損兩三年,這時候比拼的是信心、耐力,比拼的是抗風險的能力,而資金支持是抗風險能力中最核心的部分。
在他看來,前述提及的組織變革、" 擰水分 " 和工具箱調整都只是一方面。作為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進行适當的融資,對幫助新希望度過周期極為重要。
劉永好還提到,新希望定增在谷底期借助積極的金融手段和資本力量,在周期波動的時候子彈更多,就會更有底氣。" 打赢周期底部的這場仗需要勇氣和子彈,用好資本市場的力量是積極的,并不是有些觀點說的,你是不是有什麼大問題了,然後你來定增。" 他說道。
在劉永好看來,新希望未來的增長點主要體現在更加聚焦主業、更加科技化、更加年輕化、組織更加扁平化。
他還表示,新希望在過去 40 餘年發展中,絕大多數時候盈利都不錯,可以說 " 底子相對比較厚 ",不論是管理層面還是公司層面,都沒有質押或擔保過股權,外債發得也并不多,調整比較有餘量。加之評級較高,金融機構授信不錯,這些都是新希望應對風險的關鍵因素。
談及豬周期何時迎來拐點,劉永好表示,無法預測,也希望市場盡快走出恢復期。最關鍵的還是要在谷底期堅守信心,适當調整規模,不盲目擴大,更重要的是降成本,結構更加聚焦。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馬靜,郵箱:[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作者:萬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