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不会代码的独立开发者,除了学Cursor,还该会些什么?,欢迎阅读。
" 十多年前有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但现在可能才真正到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刻。"
苹果商店付费榜 Top1,这是一个不会代码的独立开发者用 Cursor 开发 App 的最佳战绩。
背后独立开发者用 1.5 个小时,开发并上架了包括「小猫补光灯」在内的 2 款 iOS App,这个初代版本最高冲到了苹果商店 " 摄影与录像分类 " 免费排行榜前 20。
后来因为抄袭者众,开发者一怒之下,选择的竟然是开发功能进阶的「小猫补光灯 Pro」,收费 1 元。不料上架 4 小时内竟然冲上付费总榜第一。
它成功地告诉我们:
AI Native 的独立开发者,一行代码不会写,真的能做出一个可上架的爆款。
小猫补光灯是什么?
提供不同明暗冷暖色调的纯色照片,通过简单调整参数来补光打光,以拍出更好看的照片。
免费版只能补光,收费的 Pro 版能够边补光边拍照。
△免费版(左图)和 Pro 版(右图)
毫无疑问,这是 AI 原生时代,一个典型小体量黑马的故事,人们喜闻乐见,充满好奇,因此 App 和陈云飞迅速被放到聚光灯下。
今天量子位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和大家一起看这件事——
AIGCer、AI Native 独立开发者们,在这个想打造一款成功的产品,除了学会用 AI 工具,还应该学会些什么?
十问小猫补光灯后,我们梳理出一个答案,大致可以概括为:
产品思维、找准需求、后续运维。
(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部分内容做了书面化汇编整理)
Q1:Cursor 出现前,做过 AI-Native 产品吗?怎么做的?
太长不看版:用 OpenGPT 做过小应用,用 GPT-4 做过 Chrome 插件,在 GPT Store 做过很多 GPTs。
去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叫OpenGPT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基于 ChatGPT 使用和创建小应用。它和编程技术没有什么关系,你设定一些系统提示词,就可以让 Chatbot 有特别的功能。
当时我就创建了几个,做了一些尝试,觉得还挺有趣。
GPT-4出来过后,编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我用它做了几个 Chrome 插件——每个插件只需要三四个代码檔案。
我通过对话的方式,让 GPT-4 吐出不同插件的檔案代码,我复制后再按流程调试,有问题我再反馈给 GPT-4,不停重复这个过程。
一段时间过后,我感受到了当时 GPT-4 编程能力的上限,就停止了。
去年 11 月,GPT Store 上线,我做了得有三、四十个 GPTs,有一个叫「更勤奋更聪明的 GPT-4」上过 GPT Store 首页,至少 Top 100 的水平,使用量有 200k 以上。
实际上那些 GPTs 的用户量比我想象中高,有一波用户在相对高频地使用。
但是因为 OpenAI 没有实现原来的承诺给创作者抽成,以及在工具能力上没有做任何迭代,因此能做的东西并没有太多。
所以我现在也没有在这个事情上去花很多精力,只是说把它作为一个工具去进行使用。
最近我又投喂了更丰富的资料和自己沉淀的一些经验,用它做了一个关于 cursor 的快捷答疑的 GPTs,但用户数和使用量都大不如前了。
Q2:小猫补光灯会火了,最关键的点是什么?
太长不看版:愿意尝试 + 勇于发布 + 洞察需求 + 后续营销。
从女朋友偶然的建议——了解什么是补光灯—— Cursor 开做,前后决策没有超过五分钟的时间。
最开始其实很多开发者不看好。
△图源陈云飞公众号 " 花叔 "
我觉得最重要的点就是我可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及我自己愿意去做尝试,里面还有很多运气成分。只是说我做了很多事情,让这个运气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我只是把自己丢给了运气。
如果非得说这个产品好的地方,那就是它确实是一个很少见的、洞察的、很广泛,但是又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这一点是这个产品的基础出发点。
然后后面有一些做得还不错的营销,看营销数据炸不炸;还有很多切中需求后,用户的支持成分在里面。
但这个过程中,首先我得愿意去发布产品,而且发布后的流量、用户都控制和管理得比较好。
Q3:怎么寻找用户需求?
太长不看版:观察很多用户在用什么非产品化的、比较麻烦复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小某书上经常有《大家觉得市面上缺什么 App?》的帖子,我有时候倒是也会看到,但我确实不会太关心那底下评论的内容。
假如一个人现在想学 AI 编程,但自己压根没有发现需求的能力的话,我会建议 ta 可以找一些这样的帖子去看一看。
但从寻找真实需求的角度来说,我会对这种帖子比较谨慎。
对我来说,找需求不是说那些人需要什么,大多数人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记账工具。
找需求应该是去观察,很多用户现在在用什么非产品化的、比较麻烦复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去发现 " 大家用很麻烦的方式来满足需求 " 或 " 现有的解决方案不是很好 ",而不是用新的技术来解决旧的需求,比如用 AI 编程做记账工具什么的——这类东西已经太多了。
我没法特别信任用户 " 关于自己需要什么 " 这部分的东西,我会更关注用户的行为,已经在表达时传递出的信息,知道用户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Q4:App 火了过后 iOS/ 安卓 / 小程式出了很多山寨版,怎么看待?
太长不看版:早已预料,抄不走核心点;应该想到要把一切不利于我皆转化为有利于我;哪怕大厂出同款,和自己的目的也不同,没什么可竞争的。
我不算很愤怒。
山寨小猫补光灯的,一种是自己没有想法,然后别人出来火的东西要抄。我之前在互联网公司那么多年,知道这都是常态。
很多个人 / 小团队 / 小公司抄来说的话,产品抄得看起来很像,但因为不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抄的只是逻辑,所以抄都抄得非常差、非常糟糕,甚至都没有什么好竞争的。
他们做得实在太烂了,嗯。
非要说愤怒,我有一部分愤怒是对安卓混乱的应用生态。很多人完全百分百照搬名字和 logo 在各个应用商店上架,这个是让我愤怒的,因为这个行为绝对地欺骗了我的用户群体。
△图源陈云飞公众号 " 花叔 "
我更多是把这作为可以营销的一个事件。
抄袭的事情发生了,那我怎么应对和应用这个事情?我的思维方式其实是这样的。
包括看到很多山寨 App 后,我做了一个反常识的决定,上线新增拍照功能但收费 1 元的 pro 版。
至于大厂做类似的产品(不管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 ——我觉得可能有很多做相机 App 的公司会意识到女性用户需要补光灯来帮助拍更好的照片,但这个东西非常简单,大厂产品经理在公司内部去推进,说清楚它各方面的价值,是有一定的困难存在的。
同时大厂产品和小猫补光灯(或我做的其它产品)形态类似,但是要定位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举个例子,我之前有一个 App 叫拍照搜单词,我知道有些入局大模型的大厂 / 创业公司也有这个功能,有的比我出得还早。
△陈云飞 " 拍照识单词 "(左)和阶跃星辰 " 跃问 - 单词卡 "(右)
但他们更多是把它作为展示大模型能力的一个視窗,是在大模型能力基础上叠加的一个功能产品。
跟我做的这个事情不太一样。
因为我足够小,所以不至于被山寨或抄袭就死掉。
Q5:为什么会在小某书评论区和大家当 " 姐妹 "?
太长不看版:让自己被实实在在地人格化,以及形成有趣的氛围,带动更多 @和转发。
AppStore 会显示个人开发者的全名,所以小猫补光灯在苹果商店上架后,用户是能看到我的名字的。
评论区有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用户喊出我的名字 " 陈云飞 " 之后,两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首先,我不再是个独立开发者,我不再是个小红书博主,我被实实在在地人格化,拉近了和 " 姐妹们 " 的距离。
其次,这种 meme 元素让这条笔记本身有了更强烈的标签,形成了一个更有趣的社区氛围,很多人会因为这个氛围而在评论区 @自己的朋友或者将笔记转发给自己的朋友(而分享,是小红书最最喜欢的一类数据)。
我后面大概做了几件事让它延续:
第一,我在评论区作为一个更真实的人,以及造了个和 " 姐妹们 " 站在一起的形象。
第二,拼命关注这个产品的问题和用户需求,在笔记爆火的两天内连夜改了三个版本。
不过我关注用户需求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
追根溯源的话,其实跟我原来在大厂做用户研究的经历有关,就是到底怎么发现用户需求?到底什么样的需求是真 · 用户需求?
原本我在这些事情上就会做非常多的思考,是我的自有习惯。
Q5:怎么看待 " 陈云飞 " 也火了?
太长不看版:个人身上集中太多吸引人的标签和话题度。
小猫补光灯的走红,和我个人 " 陈云飞 " 的走红,其实是两件事。
产品在小红书上火了,其实是谁切中了对应群体的需求。后续肯定没有办法像原来那么爆,平台不可能每天、每周都给我原来那种级别的推流。
不过从现在实际的产品数据来说,是比较稳定的,用户增量也不错。很多用户是口口相传,所以我觉得小猫补光灯是会继续被传播的。
至于我个人的火,那就属于另一件事了。
只是说可能因为我这个人身上有一些要素,命中了一些契机,然后不同领網域、圈层的媒体或者 KOL,会从各自的角度去做对应的传播。
比如科技圈内传播我的新闻,是因为圈子里大部分是男性,并且大部分没有用过这个产品,或者大家绝对不理解这个产品有什么用?为什么要用?就他肯定不是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
比如我原来不会编程,现在会用 AI 编程。现在很多人想尝试 AI 编程这个事情,那就自然会把我当做一个例子。
比如很多独立开发者都是工程师出身,不会洞察用户需求,那么也可以拿我当例子。
又或者说现在很多人想做自媒体,也可以拿我作为案例。
(而且陈云飞身上的 tag 不止这些,还有大厂十年,管理层裸辞;企业咨询顾问;过去一年是数字游民;裸辞至今靠 AI 赚了近百万。)
△陈云飞在维也纳去布拉格的火车上工作、在苏门答腊岛迭代小猫补光灯
一个人正好被搭建出来了一个还挺有趣、能传播的故事,很多传播方只是各取所需,拿我这个案例去进行传播而已。
不过这个事情肯定会很快就会过去。
Q7:怎么看待 ChatGPT 时刻和 Cursor 时刻?
太长不看版:不要以带入评价者姿态去看刚出现的 AI 工具 / 产品。
ChatGPT 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会以一种评价者视角去使用 AI,觉得这个 AI 现在很傻,很多问题都回答不了,或者某个 AI 比这个 AI 棒。
如果把自己带入一种评价者的姿态来看,就是很无聊,很没用,没有办法真正探索 AI 能力的边界。
其实真的,绝大多数人(应该 95% 以上)觉得 AI 不好用,是他们不会用——这是我的观点。
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想办法。
比如 Cursor 已经比低代码还简单,但不会编程的人中途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bug。这时候我会思考,我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否定说它不好用)?
这是我对新 AI 工具 / 产品的态度。
Q8:现在会写代码了吗?后续有学习编程的计划吗?
太长不看版:仍然不会写,但以赛代练中。
我现在依然是一行代码都不会写。
不过我一直在学,但不是通过课程的方式学,而是在不断地通过实操,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和积累经验。
Cursor 帮我写代码的过程中,本身就会让用户自己增加很多架构上的、代码常识的理解,我做越多项目,越理解如何实现。
我觉得这是下一代编程学习的新范式。
Q9:怎么自视 " 不会写代码的独立开发者 " 这个身份?
太长不看版:现在可能才是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的时刻。
(量子位:现在一个独立开发者已经不用写任何的代码,那以后所谓的开发,是不是更可以看作一个产品 or 产品经理的角色,而不是程式员的角色去干这个事情?)
可以这么理解。
2010 年除了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但也许现在才真正到了那个所谓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并且这个产品经理还能真正变出产品的时刻。
△图源豆瓣
在我的公众号里,我写了几句对程式员 / 独立开发者的真心话:
我非常能理解你们在厂内工作时评绩效、晋升时需要讲清楚自己的代码量和技术难度,这对你们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想自己尝试做产品,做独立开发的话,那还是尽早丢弃这种理念。
代码多不多,难不难真的一点都不重要,没有任何一个用户关心你这点。
用户唯一想知道的就是你的产品能帮 ta 做什么,能解决 ta 的哪些需求!这是唯一重要的事。
Q10:怎么看独立开发者的 AI 产品总是 " 一波流 "?
太长不看版:很常见,不奇怪。
首先,我觉得这个现象还挺常见的,这确实挺常见的。
然后我倒不觉得 " 一波流 " 是必然的。
我们之所以提到那几个所谓 " 一波流 " 的例子,是因为这些 App、小程式有过足够爆的时刻,所以被关注。
其实还有更多独立开发者在做,并且是持续开发,默默经营,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只是因为它没有格外出圈的爆红时刻,所以我们很难举出例子来。
参考链接:
[ 2 ] https://mp.weixin.qq.com/s/OjrbaIcMvJJNY-IA1G6cDQ
— 联系作者 —
— 完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