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拜耳进入拆分倒计时?业绩表现不佳、深陷“除草剂致癌”诉讼,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拜耳 2023 年三季报截图
蓝鲸财经 屠俊
当地时间 1 月 17 日,拜耳全球官网信息显示,其将在全球范围内启用一个名为 "Dynamic Shared Ownership"(DSO)新运营模式,以此减少层级、消除官僚主义、精简机构并加快决策进程,目标就是让拜耳更加敏捷,能够显著提高运营效率。
业内认为,此次拜耳启用 DSO 类似高层裁员计划,而这或许是拜耳拆分的前奏。
" 由于种种原因,拜耳目前处于困境。为了迅速、持续地改善我们的运营表现和提高运作空间,有必要采取影响深远的措施。我们希望让拜耳尽快回到成功的道路上," 拜耳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兼劳工主管 Heike Prinz 在新闻稿中指出。
2023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 除草剂致癌 " 深陷高昂诉讼
Heike Prinz 所说的困境或指拜耳目前的经营业绩。
根据拜耳去年 11 月公布的 2023 年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其整体营收 357.75 亿欧元,同比下滑 7.65%;净利润亏损 42.78 亿欧元,同比去年下滑 220.88%。
拜耳目前业务分为三块:做物科学(Crop Science)、制药业务(Pharmaceuticals)以及消费者健康(Consumer Health)业务。
三季报显示,上述三个板块销售数据都有所下滑,其中做物科学(Crop Science)和制药业务(Pharmaceuticals)占比最大,前者 2023 年前九个月销售额为 176.4 亿欧元,同比下滑 10.0%;后者前九个月销售额为 135.02 亿欧元,同比下滑 6.2%。
做物科学(Crop Science)板块,可以看到其主要营收业务除草剂业务前九个月整体销售额下滑 32%,拜耳在财报中提到,主要由于其草甘膦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而在制药业务(Pharmaceuticals)板块,拜耳最主要的产品是口服抗凝药 Xarelto ™ ( 利伐沙班 ) 和眼科药物 Eylea,但这两款药物在 2023 年前九个月表现并不佳,前者下滑 8.4%;后者微增 0.5%。
除了重要产品表现不佳,拜耳近几年更是深陷 " 致癌 " 除草剂 Roundup 的诉讼泥潭。
2016 年,刚接受 CEO 一职的维尔纳 · 鲍曼 ( Werner Baumann ) 决定从农业入手,加大作物科学的竞争优势,在 Baumann 力排众议下,2018 年 6 月,拜耳斥资 630 亿美元完成收购种子公司和农药生产商孟山都,创下德国公司海外收购交易之最。
但就在拜耳完成此次收购案,成为孟山都的唯一股东后没多久,也就是 2018 年 8 月,孟山都被指认隐瞒除草剂危害,于当地时间 8 月 11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方面由陪审团裁决,孟山都被判赔偿患癌园丁 2.89 亿美元,约合 19.8 亿元人民币。
当事人 46 岁的德维恩 · 约翰逊(Dewayne Johnson)日常工作包括喷洒孟山都公司生产的除草剂 " 农达(Roundup)" 等产品,每年使用 " 农达 " 除草剂 20-30 次。
约翰逊说,他在工作中发生过两次意外,身体被除草剂浸湿。第一次意外发生在 2012 年。而 2014 年时,约翰逊被确诊患有非何杰金淋巴瘤,时年 42 岁。目前,他全身 80% 的面积都布满了伤口。在病情最糟糕的时候,他无法讲话。
而约翰逊仅是数以百计起诉孟山都公司的当事人之一,以其为开端,拜耳陷入诉讼漩涡,去年 11 月,美国地方法院裁定,因为 Roundup 的致癌问题,拜耳需向 4 名被告赔偿 15.6 亿美元。
而自收购孟山都以来,拜耳已支付了超过 100 亿美元来解决与这款最畅销除草剂的相关索赔,还预留 64 亿美元用于未来的法律费用。拜耳在三季报中指出,截至 2023 年 10 月 10 日,在总共约 165 000 项索赔中,约 113 000 项已得到解决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不符合资格。
也就是说,当下仍有约 5 万起索赔案悬而未决。
制药背景新 CEO 上任,抛出拆分计划
Werner Baumann 是否后悔过对于孟山都的收购不得而知,不过,去年 2 月,拜耳宣布由比尔 · 安德森(Bill Anderson)接替 Baumann 成为拜耳的下一任 CEO。Anderson 于去年 4 月加入拜耳,并于 6 月正式担任拜耳集团 CEO。与此同时,Baumann 在任 CEO7 年后,提前离职。
在今年三季报公布后,Anderson 曾表示," 公司 2023 年度的业绩表现不太理想。营收近 500 亿欧元,但现金流为零,这是难以接受的。"
他当时表示,到明年年底(也就是 2024 年年底),拜耳将取消多个管理和协调层级。
" 这将释放我们团队的力量,使大家专注于完成使命,从而扭转局面。组织中 95% 的决策权将从管理者手中转移至执行工作的员工手中 "。安德森表示,虽然这将涉及工作岗位的显著缩减,但它并非传统的成本削减计划。
就组织结构方案而言,安德森指出,除维持现在的三个事业部外,拜耳仍在评估剥离健康消费品事业部或作物科学事业部的方案。
" 我们也考虑并放弃了一些选项。例如,我们曾考虑同时将公司拆分为三个业务,但现在已排除了这个选项。三方分拆需要执行两步式过程 "。安德森表示。
有分析师估计,拜耳的健康消费品部门价值在 150 亿至 200 亿欧元之间,分拆消费者健康业务或是创造价值的最简单方法。
公开信息显示,Bill Anderson 曾在渤健、基因泰克、罗氏制药等多家制药公司任职核心职位,曾参与了 25 种新药的开发和上市,其中包括 15 种重磅畅销药物。
Anderson 的上任,业内普遍认为拜耳开始更注重制药板块的投入。
事实上,其 2023 年三季报中也传递出一些好消息,比方说,其前列腺癌新药 Nubeqa2023 年前九个月销售同比增长 98.4%;可申达(Kerendia)2023 年前九个月销售同比增长 213%。
近年来,拜耳还在大力投资细胞和基因治疗领網域。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 5 年,拜耳对 CGT 的投资额已超过 50 亿美元。光是 2020 年 10 月宣布收购 AskBio,交易就高达 40 亿美元。AskBio 的产品组合,涵盖神经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代谢、罕见病等多个领網域。业界预估投资 CGT,可能会帮助拜耳的营收增长数十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