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海外媒体曝光纯电车真实续航,「杂牌车」遥遥领先?,欢迎阅读。
你嘲笑的「杂牌车」,可能并没有那么差?
撰文:梁志豪
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崛起,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与自信,在「弯道超车」成功以后,曾经对合资品牌、进口品牌趋之若鹜的买家们,纷纷转投国产品牌的怀抱,在网上甚至还出现了「传统国外品牌造的电动车都是杂牌车」的论调。
诚然,在一众中国品牌极度内卷的态势之下,传统合资品牌、进口品牌在智能化、本地化、性价比方面的优势已经被迅速抹平并超越,但是这些拥有多年造车底蕴的品牌在这个新时代所造出来的产品,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至少在续航方面,还真的不是。
近日,美国权威测评机构《Consumer Reports(消费者报告)》发布了一项针对电动车真实续航能力 VS 标称续航能力的测试,里面涵盖了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等品牌的各个价位级别车型,通过高速续航测试找出那些「虚标」严重的车型。
而他们所公布的测试结果,也确实是让人大跌眼镜,在这次测试的 22 款电动车之中,有多达 10 款车型无法达到官方宣称的 EPA 工况续航里程。
其中表现最差的是福特的 F-150 Lightning 电动皮卡,其官方标称续航为 320 英里(515km),但是实测下来的真实续航却仅有 270 英里(434km)。虽然身为皮卡的它在能耗方面必然没有优势,但是在极其严格的 EPA 工况之下,出现多达 15% 的续航折扣,还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
而同为福特品牌的另一款参测车型——福特电马 Mach-E 四驱长续航版的表现,却是相当优秀,在官方标称续航 270 英里(434km)的情况下,它取得了实测 299 英里(481km)的续航成绩,比标称足足多了 10.7%,妥妥的是反向虚标了。
不过,要是论「反向虚标」,最强的还是奔驰与宝马这两个豪华品牌。这次这两个品牌一共有六款车型参测,而这六款车型均取得了比官方标称更高的续航里程。
其中最夸张的要数奔驰的 EQE 350 4Matic,官方标称 260 英里(418km)的它,最终跑出了 332 英里(534km)的成绩,比标称成绩足足高了 27.7%!
而 EQE SUV、EQS、EQS SUV 也都纷纷取得了比官方标称高出一大截的续航成绩,虽然此前在国内多次体验奔驰 EQ 系列的时候就知道奔驰纯电车型的高速续航能力很强,但是如此夸张的数据还是把我给惊到了。
同样的,宝马参测的两款车型—— i4 M50 与 iX xDrive50 的表现也都相当惊艳。官方标称续航 271 英里(436km)的 i4 最终跑出了 318 英里(511km),而官方标称续航 324 英里(521km)的 iX,则是跑出了 370 英里(595km)的续航。
要知道,不管是奔驰的那四款 EQ 系列中高端车型,还是宝马的这两款 i 系列新力军,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不可谓不低迷,折扣力度更是一台比一台夸张。就以进口身份售卖的宝马 iX 为例,iX xDrive50 在中国市场的指导价为 84.69 万元起,但是目前终端售价已经能够做到 60 万以内了,而定价 74.69 万元起的,更为入门的的「40」版本,价格甚至能做到 45 万上下,已经接近六折的水平了。
除了奔驰宝马以外,像大众的 ID.4 四驱版、捷尼赛思 GV60、现代 IONIQ5、起亚 EV6 等车型也都取得了超越 EPA 官方续航的成绩,但这些车型在国内卖得却也是一台比一台惨。
相反,作为先进电动车代表的特斯拉 Model S,在官方标称续航为 405 英里(651km)的情况下,却仅跑出了 366 英里(589km)的成绩,同为「美国造车新势力」的 Lucid Air 实测续航也比官方低了 40 英里。不过,也并非所有的传统车企在这次测试中都取得了好的表现,比如雷克萨斯的 RZ450、奥迪的 Q4 e-tron 以及斯巴鲁的 Solterra 续航打折均相当明显。
可能你会疑惑,明明这份榜单中的绝大部分车型在国内都有对应的版本,为什么两者之间的标称续航会差那么远呢?比如 EQE SUV 在国内的标称续航为 613km,在美国的标称续航却仅有 407km,主要的原因其实是中美两国的续航测试方法存在巨大的差异。
与我们常用的 CLTC 工况续航不同,美国市场采用的是 EPA 标准工况续航,这个标准不仅要远比 CLTC 严格,甚至要比不少人的真实使用场景还要严格。其大致流程可分为四步:
1、把车辆充满电,然后静置一个晚上。
2、把车辆放置在台架上进行测试,除了传统的城市 / 高速两大工况以外,EPA 还加入了「激烈驾驶工况」与「空调使用工况」两大场景,在电量跑光以后便能得到一个粗略的续航数据。
3、将车辆重新充满电,记录充入的电量以及充电过程之中的损耗,从而得出等效油耗值。
4、在测得的续航成绩基础上,加入风阻或其它影响系数,得出一个「打折」后的数据,这个数据便是最终的 EPA 工况续航。
作为非官方机构,《消费者报告》为了得出一个比 EPA 更真实的续航数据,采用的测试方法甚至要比官方的测试更加的严格。根据他们公布的测试规程,参测车辆均是行驶里程在 2000-15000 英里以内的「准新车」,这样既保证了车况,也确保了每台车都已经过充分的磨合。
而测试流程也相当严谨,每台车都会按照官方要求进行整备,包括轮胎、胎压都会设定在标准值,且测试环境均选定在 21-32 度的气温下,空调温度也会被固定在 22 度,同时每台车都会设定在 70 英里(112km)/ 小时的速度定速巡航,开启节能模式 / 动能回收调至最低。一旦遇到堵车工况导致平均时速出现明显波动,该车将会直接重新测试。
因此,在如此严格的真 · 纯高速测试工况之下,也意味着那些能够取得比 EPA 工况续航还要优秀成绩的车型,在高速能耗上确实是具备一定实力的。
恰好前段时间在国内,蔚来的董事长李斌亲自驾驶着一台搭载了 150 度电池包的蔚来 ET7,进行了一场高速 1000km 续航挑战,虽然最后挑战成功,但是因为其在高速上长时间以 90km/ 小时的速度行驶,导致不少网友都吐槽这次的测试缺乏参考价值,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关于高速续航以及车速的热议。
这其实也反映了许多电动车潜在买家对于高速续航能力的焦虑,在续航测试方面,各国都有不同的路况与国情,我们固然不可能照搬美国 EPA 的标准。但是既然 CLTC 标准工况在消费者之中已经落得了一个不好、不真实的口碑,那有关部门甚至是车企也许应该开始考虑推动更严格、更贴近于实际的续航工况测试标准了。
而我更好奇的是,假如后续真的有更新的续航测试标准落地,如今这些被消费者所「唾弃」的合资 / 进口品牌电动车,有没有机会在续航扎实程度方面给自己扳回一城,并重新俘获那些对续航尤其焦虑的买家呢?
今日话题
CLTC 续航的参考意义还大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