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喜剧不好笑那还叫什么喜剧,它已经算功德无量了,欢迎阅读。
写在前面
今天我们开始写元旦档新片,今晚是第一部,虽然目前元旦档片子还没完全上映,但我们也已经看了过半了,目前最喜欢的是这一部,我们就先写它了——
《年会不能停》
说新其实也不新了,陆陆续续点映了大半个月,点映票房累计了八千多万,折算下来大概是两百多万观众。这个数量口碑硬是没看到什么差评,也是非常罕见的。
电影是那种我本身不会喜欢的 " 投其所好 " 的电影——骂资本,发疯,不讨论原因,理想化叙事,不解决问题,只抒发打工人怒气。
但架不住它的完成度实在是颇高,故事也非常好笑,讽刺几乎是开足了马力,讽刺到了极点,于是上面那些 " 原罪 " 也就被消解掉了。
因为当它完全成为一部 " 破口大骂 " 型的电影的时候,这部电影便不是投群体所好,而是投时代所好了。
它的意义就像是《芭比》一样,浅层,但是用大众的笑声——出于共通的 " 苦楚 " 而产生的那种笑声,去精准的反映当下。
这对于一部讽刺喜剧来说,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正文
这片的好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当代性。
往前 5 年,往后 5 年,这部都不会有今天这么好的口碑,它只能是现在上,现在看,现在笑。
它切中了一个国产喜剧从来没有注意到过的 " 小事情 " ——网民在和自己有关的新闻底下讲梗,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最普遍传播的文字形式。
类似 " 除夕不放假 " 的新闻底下,大家都是涉及的 " 当事人 ",就都有了开玩笑苦中作乐的资格。
「笑」不可阻挡的成为了时代语言,严肃的争论、讨论、发声比以往都难以解决问题,于是大众比以往都更对讽刺产生刚需。
这是这部片成立和成功的土壤,它让片子本身多了一些拍案叫绝和会心一笑的时刻。
" 自愿加班 ""996"" 办公室政治 "" 对领导拍马屁 "" 关系户走后门 "" 职场黑话 "" 下班后团建切忌早退 "" 出问题了,下面背锅,出成绩了,上面抢功 "" 站对队伍 "" 当领导的方法之一,是挑起下面人的内讧,推卸责任 "。
这些都成了类似于 " 除夕不放假 " 这种新闻的存在,最重要的是这些不是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是大家都在念的同一本无字天书,素不相识的大家,因为类似的时代遭遇而有了笑出来的默契和底气。
强化这点,片子用了一种手法,在偶然事件中,输出一种必然。
先说前半句的偶然。
片子的主线,本身是荒诞喜剧非常常用的身份错位梗——工人胡建林(大鹏饰)被错调,从零件厂被调到了总部大厂,就任高位,上演闹剧。二者搭配,让本就荒诞的设定变得异常合理。
这是一个绝对的偶然事件,它可以负担出非常多的 " 讽刺笑料 "。
因为错位的是身份的高低,工人和白领,观众从胡建林这个有真本事的工人眼里去看官僚谄媚,形式主义浓重的职场,讽刺就出来了。
比如胡建林被错调后,马杰(白客饰)为了不指出错误,被开除,给他派了最简单的数人头的活,而他因为被传为关系户,被同事以为叫到就将被裁员,甚至幻想出他是巡山的银角大王。
那一句 " 我叫你名字你敢答应吗 ",是今年国产喜剧最辛辣的笑话。
这是偶然的效果,再说必然。
这必然的意思是,即使没有发生这样的错调,但 " 关系户 " 的存在并没有连带成为偶然,出现一个关系户,胡建林接收到的所有关系户的待遇,这一切都是必然。
比如马杰前面迎接胡建林这个想象中的关系户,先是温和地带他到处转,然后说出一句:" 以后您就是我的下属了。"
还有胡建林学到领导的三招,对下属说的那句 " 领导专属废话 ":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关键的问题。
最牛的是被误解为董事长私生子的窗影戏,这里也有一个错位,胡建林去找董事长还有董事长对他说的话,都是真挚的,但因为窗投影进来之后,像极了父子的互动,里面公司高管的表情以及后续的谄媚都充满了必然。
这些事情不会随着胡建林的走和留消失,只是轮替罢了,这才是最核心的讽刺。
这点我们可以接着往下说。
讽刺喜剧的笑点,属于 " 森严的笑 ",是在严肃的话题上讲笑话,本质当然是现实悲剧。
《年会》也是如此,它把喜剧和现实的悲剧以一明一暗的方式,很巧妙地放在了一起,企图碰撞出一种更有余味的张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胡建林这个人物是整部电影的喜剧核心,他走的是逆袭人生的道路,最后还成功回到自己一心守卫的工厂里,当了副厂长,看似名利、志向两全。
但同时,他具备的所有喜剧成分,也就是不太真实的成分,又都能在电影里找到悲剧的对应,可以说是用悲剧垫起了喜剧。
首先他是被错调上位的,属于大厂高层的过失,既有命运的眷顾,又有时代的推手,幸运且理想。
而现实里,更多的人是像庄正直,要拿出几乎全部积蓄去贿赂、求人,赌一次上升的机会,还因为距离权力中心太远,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太多而未必可得。
电影也特意把两条线写得悲喜交错,经常是胡建林因为意外做对了事情,被提高职位而喜悦时,切到庄正直这边,他还在给作为关系渠道的那个老同学打电话(老同学已经因为庄正直的一次失误而被送去急救了),呈现普通人在时运上的乏力。
还有同样是人到中年,胡建林能够凭借着误打误撞获得赏识,步步高升。
更多的人是没有这层光环的,到了中年,往往是被像瑕疵品一样 " 优化 " 丢弃,就像那个具备才能,但到了一定年纪就要被裁员,只能带头闹事的老员工,或是已经进入了优化程式的那三千个员工。
包括最后,胡建林赶上了年会,将自己的心声对着董事长悉数吐露,为自己的遭遇出了口气。
但具备同样心情,甚至有着更差遭遇,拿着低微工资的打工人,也就是那个为了不被裁员,壮着胆子送了胡建林一个苹果的女职员,她连年会都没有机会去,在办公室加班的同时,看着年会视频掉泪。
两相呼应,更见讥讽。
三个中心角色也有着有趣的设计。
他们看起来整体是目标一致的,是想要借胡建林被错调这件事,试图推翻职场不公,包括最后也似乎有了很圆满的结果。
但我又隐隐从导演埋好的一些细节和暗笔看出,这件事是不可能的,它更接近于一种面向胜利的假想。
借助年会,他们得以出口恶气,但现状根本不会被改变。
这一点比较隐晦地体现在对马杰的人物刻画上,他从一开始就根据上司命令做事,听说胡建林可能是关系户,不敢有丝毫怠慢,发现胡建林是上司的失误后,每一步也都是按照保全自己的方向来走。
哪怕到了可以吐露心声的年会,马杰也要到条幅上签个名,词背不下来也要不错眼珠地看手机,生怕说错什么。
还有一个很细节的地方是,胡建林在管理课上让他们动手做锤子,唯独马杰做的那把,是已经被磨平了棱角的。
这些都指向了一件事——马杰是一个被职场压迫所内化了的人。
更狠一点说,他经受了多年不公的职场规则,已经像锤子一样被浇筑成型了。
所以对着最后升职的结果,他也是满意的,因为他早就不会被轻易地改变了,一切所谓联盟情谊,领导的煽情保证,在他这里其实就是无效的。
胡建林这个角色也有类似意义的伏笔,他看似理想主义,但他的一切行事都助推了 " 优化 " 计划,比如误会 " 优化 " 是加薪升职,结果意外瓦解了闹事者内部,让他们成为了无头之兵,等于无意间成为了资本的帮凶。
他最后的要求也只是得到了很小范围的实现,工厂被保留,他也当了副厂长,可同时,95% 的优化已经借他之手完成了,这 5% 留与不留,本就无足轻重。
他和马杰从头到尾顶多就是两颗棋子。
潘妮这个人物更是凝结着对整个权力结构的质疑和反对。
她前期对上司,对胡建林的崛起都是冷眼的态度,最后也离开了大厂,去参加歌唱比赛。
这既是她想追梦的个人行为,更是因为作为外包员工,劳碌多年而未得转正,逐渐对职场从本质上失望,不再信任眼前的一切,知道热闹和和平只是暂时的。
包括很小的一处闲笔是,年会结束后,皮特还偷偷拉着马克问,自己到底站对队了没,自己没跟胡建林一起跳舞,提早下台了。
一切看起来改了,一切又好像没改。
年会不能停!这样看上去,那个感叹号,更像是无助的喊叫,而不是高歌。
可能是实在是太久没看到过如此好笑,内容又不轻浮的国产原创喜剧片了,《年会》让我觉得,也许这可以算是一个转好的开始,不管对于整个喜剧片市场,还是对于逐渐失去期待的我们来说。
也但愿来年的电影院能有更多的笑声吧。
音乐 /
配图 /《年会不能停》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