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顶流新恋情,给网友集体看无语了,欢迎阅读。
暑期档收官,票房 116.43 亿,远低于去年的 206.3 亿。
真 · 一夜回到十年前。
扑到地心?
但。
真正的扑街其实是——
扑到了地板穿都没有人留意。
说的就是,爱情片。
要知道,今年的爱情片专属档期(情人节档、520 档、七夕档),形形色色的真人爱情片上了一堆。
但截止到今天。
口碑出圈的,0 部;票房过亿的,3 部;甚至,纵使有当红流量加持,也因为 " 爱情片 " 三个字让人望而却步。
从全民热恋到全民失恋,不过 13 年。
而当潮水退去。
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个不忍直视的事实——
国产爱情,不谈 " 爱 " 已经很久了。
01
爱情片,退潮了
现在的观众到底有多不喜欢爱情片?
从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
以前,爱情片是票房大卖的保障——
乃至于。
如果不知道怎么卖出一部文艺片,那就包装成爱情片吧。
2018 年,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上映,以 7000 万成本卖出 2.82 亿票房,靠的就是 " 爱情片 " 的壳子——
" 观众可以与最重要的人一起度过一个最有仪式感的夜晚,一吻跨年!"
此招虽诈,但是稳赚。
而现在——
当一部电影里带有爱情元素时,观众往往会避之不及。
甚至还会质疑片名 / 宣传的方向。
△ 出自《负负得正》与《爱情,到此为止》
个例吗?
不。
数据的对比或许更直观。
我们可以在其中,很明显地感受到爱情片下坠的三个阶段——
早年,小爱情、大收益的情况,比比皆是。
" 黑马爱情片 " 的鼻祖,《失恋 33 天》(2011),以 890 万成本,撬动了 3 亿票房;内地爱情片票房冠军,《前任 3》(2017),以 3000 万成本,狂揽 19 亿票房。
质量再差。
可粉丝对偶像的爱、大众对于爱情的兴致勃勃,依然撑起红红火火的票房。
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
2022 年情人节档,《十年一品温如言》斩获单日票房冠军,可第二天票房直线下落,从 1.4 亿跌至 1300 万,最终票房仅 1.67 亿。
去年跨年档的《一闪一闪亮星星》,凭 " 下雪场 " 圈住了过 7 亿票房,可从日票房来看,档期一过,爱情失效。
爱情片,成为了 " 一夜情 "" 速食爱情 "。
而今年呢?
流量效应愈发失效,所辐射的圈层愈发狭窄,粉丝再爱,在票房大盘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以至于 " 一夜情 " 都不见了。
于适主演的《欢迎来到我身边》,4554.6 万;张子枫胡先煦主演的《穿过月亮的旅行》,4583.5 万;朱一龙主演的《负负得正》,6724.6 万。
从票房上来看,爱情片,观众不爱看了。
对于年轻观众而言,爱情片似乎越来越成为过期的凤梨罐头,哪怕上架了,也不能、不想吃了——
" 这年头,连恋爱都不谈,谁去看爱情片啊?"
当 " 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 大行其道、经济压力抢跑情感需求、个人空间高于亲密关系的时候。
青年一代正前所未有地对爱情充满狐疑与拒绝。
过去,人们还能跟着《前任 3》缅怀爱情;现在," 劝退恋爱腦 " 反而成为了一传十、十传百的火爆卖点。
似乎。
高压的现实正在挤压大众对于爱情浪漫想象的空间。
大众和爱情片的爱情,也只能划上句号。
02
爱情片,没爱了
可是,爱情片的当下窘境,真的是上演了一出 " 现实杀死爱情 "?
别忘了。
好的爱情片也能诞生于经济低迷期。
房地产泡沫破裂、年轻人少子化、老龄人口上升、大众转向低消费低欲望 ……Sir 说的是上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
一部至今影响着中国影迷、时隔 26 年重映依然拿下 6520.6 万票房的爱情经典诞生了——
《情书》。
优质爱情电影是能穿越时空的限制,经得起广大观众一品再品的。
那么。
现在的国产爱情,问题出在哪里?
或许不在于我们需不需要爱情。
而在于,我们院线的爱情片,早已没了爱。
有一说一。
比起 " 堕胎、车祸、难到老 " 的疼痛青春和 " 分手、前任、你的婚礼 " 的狗血煽情,今年的国产爱情新片似乎进步了,进入了 3.0 时代。
主打一个 " 正常 "。
没有因疑似出轨等误会闹得天翻地覆、没有 " 我爱你所以你值得更好(富)" 的自我感动、也没有白富美高富帅等高贵设定,国产爱情新片都在往 " 普通人谈恋爱 " 的方向靠拢,以此唤起多数人的共鸣。
但。
这 " 正常 " 的外衣下,藏着的又是什么?
标签化。
它 " 正常 " 得那么俗套,那么类似,那么扁平,像是将年轻人、小情侣的切身困扰简化成一个个标签,简单粗暴地往爱情片上贴。
于是你可以看到以下桥段被不断重复——
有工作的,被上司为难;没工作的,找工作困难,以此体现社会的毒打;
因为工作,要么频繁吵架,要么异地分手,以此表示 " 爱情终究输给现实 "。
所谓以职场情节折射年轻人的生存困境、精神状态,最终飘在半空中,不接地气,倒是接结节。
那么爱情呢?
不幸的是,爱情也成了标签。
事实上,如果光从爱情元素看来,当下的国产爱情片拥有一切以往经典爱情片所囊括的元素,但问题是,也只是元素而已,编导用起这些元素来似乎不假思索,也从未考虑它的真实性。
比如,两个人如何相爱。
这个问题当然不会有确切答案,或者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模糊与暧昧,到了国产爱情里,就变成了一个过场——
既然无法解释,那么索性变成强设定。
于是,关于情何以所起,我们的国产爱情新片永远都是急匆匆的、不讲情理的。
看脸——
在高考考场上,只因为多望你一眼,便一见钟情,哪怕这个人害得自己高考丢了十分。
看爱好——
今天和你在出租车上大声念爱伦 · 坡,时间好像过的很快,特别高兴你也那么爱艺术而且有自己的见解。
看有没有逗对方笑起来——
大学四年闷闷不乐的女同学,因为一个笑话笑了,就爱上了讲笑话的那个人,可问题是,那么会讲笑话的男同学,为什么就喜欢她呢?
甚至什么理由都不需要——
爱情的发生
不需要他们是一样的人
只需要他们有爱的需求
他们不是因对方而爱,而是因设定而爱。
好吧,既然爱情的产生不去解释,那么爱情的过程呢?
最可怕的是——
我们的爱情片,选择在这个时候去教育观众。
什么意思?
其实你光看那些 slogan 就会发现,如今的爱情新片,更重在于传递道理——
《被我弄丢的你》说,别弄丢那个人。
《欢迎来到我身边》说,爱让人成长、爱需要磨合。
《负负得正》则说,爱情让人解放天性、找到真我。
在爱情故事未能动人的情况下,它们试图通过各种角度、各种方式去教育观众何为爱、怎么爱、珍惜爱。
为什么会这样?
大概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
国产爱情的创作者们,其实也不再相信爱情了。
他们在拍着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
罗伯特 · 麦基在《故事》里曾说,作家必须相信他写的东西——
" 相信你的人物会比真人更真实,相信你虚构的世界要比具体的世界更深沉。"
这是讲好一个故事的前提。
而现在。
我们往往连爱情的前提都没法相信,于是也只能在空中楼阁里,用一些刻板符号去涂涂画画。
也难怪会把爱情片拍成教育片了。
03
不拿观众当成年人
当然,这只是国产爱情何以至此的直接原因。
但究其根本。
Sir 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
它面对的是成人观众。
却越来越不把观众当成年人来看。
那些真实的、成熟的、复杂的、带有缺陷的成人爱情,被人为地销声匿迹,以至于国产爱情变成了节日特供的玫瑰花,它们不再真的探讨爱情,而是强调一种仪式,强调正确的价值观。
以至于节日过后,特价拋售也无人问津。
怎么说?
举例来说,以前的爱情片是什么样的?
《2046》。
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游走在不同女人之间,如果换到现在上映,可能一句 " 渣男 " 就将周慕云盖棺论定。
可王家卫偏要细细雕琢周慕云的 " 渣 ",从 " 渣 " 中描绘出成年人爱情的复杂与残忍。
有这么一个片段。
在周慕云与白玲(章子怡 饰)第一次发生关系后,周慕云掏出一沓钱,递给白玲。
信号很明确:
可以讲钱,但不可讲感情。
白玲自然也是懂这 " 道上规矩 " 的,她利落地拆穿了周慕云:
我知道
你是怕我以后缠着你
面对情场浪子,白玲努力地淡化、隐藏自己的情意,还不惜 " 自我贬低 ":
我就当把自己便宜卖了
以后你想要的时候
随时来找我
还是这个价
强忍着心底的泛酸,一脸倔强、不在意的样子,却在周慕云出门之后,给了一个白玲忍了忍、还是忍不住落了一滴泪的镜头。
是的。
如果换成现在上映,这样的角色可能会招来 " 辱女 "" 恋爱腦 "" 畸形恋爱 " 等一片骂声。
可这种 " 爱一个人,卑微到尘埃里 " 的心境,与因为寂寞不断在情人之间周旋的状态,何尝不是在现实的人间情事中一次次上演?
这不算爱吗?
当然算。
成熟的爱情是盲目又清醒的,是自私又无私的,是美好又缺憾的,是势均力敌又无能为力的,是说不清道不明,但又能让你坚定地认为它存在的。
就像王家卫说的,爱情,其实 " 是一场大病 "。
而现在呢?
当爱情片为了传递所谓正确的爱情观,免不了 " 削足适履 ",成为无菌环境,否认任何 " 病 " 的存在。
比如爱情不能物质主义——
所以在新的爱情片里,鲜少出现贫富差距,即使有,富二代情敌也成为了一闪而过的路人,老母亲的嫌贫爱富也只敢简化成一句台词:
那交了房租也剩不了几个钱了
比如爱情要从一而终——
因为高考考场上的一面,男主大学整整四年不谈恋爱,即使有女孩子喜欢,也要拒之千里,守身如玉。
杜绝了他人插足、减少了家庭阻挠、规避了三心二意。
最重要的是,爱情,还不能残忍——
以前,《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还敢告诉你,年少的白月光终有一天会成为别人家新娘的残忍;《前任 3》还敢告诉你,相爱不一定就能在一起的遗憾。
可现在,只要有爱,兜兜转转,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感觉就像在春晚上,观看完一对夫妻闹离婚、一家子闹矛盾,最后和和气气包饺子一样:一家人要和谐,一对情侣要一直在一起。
永远回避问题、忽略矛盾、讲大道理。
这让当下的爱情片,上了一堆又一堆,似乎只为了告诉你:
要好好爱哦!
所以说白了。
国产爱情愈发低迷的原因并不在于观众 " 不相信爱情 " 了。
那些只是表象。
真正的原因,在于现在的国产爱情创作者们自己本身便已不在意爱情,于是他们无心也无力去呈现爱情的真实与复杂,而只是把这个词当做一个卖座元素,一种收割年轻人钱包的工具罢了。
他们以爱情的名义,拍着与爱情毫无关系的商品。
他们不断虚张声势,避免任何角度的棱角与思考。
长此以往。
国产爱情,也就逐渐变成了虚情假意的代名词。
以至于爱情片里什么都有。
但偏偏,没有了真正的爱情。
我还以为我们的交往是建立在感情之上
想不到,原来只是一盘生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