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DeepSeek挤泡沫,小度、讯飞们的学习机还有“技术溢价”吗?,欢迎阅读。
DeepSeek 的热潮还在翻滚。
科技公司、车企或者是新消费企业,一时间都宣布接入 DeepSeekR1 大模型。DeepSeek,成了当下的 "AI 显学 "。
教育行业,也在积极拥抱这门显学。
网易有道、学而思、云学堂行业里做軟體的,做内容的,做平台的都宣布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
科大讯飞也宣布接入了 DeepSeek-Math 大模型,并推出了 AI 数学 " 星火助学 "。百度文小言(原文心一言)也宣布接入 DeepSeek-R1 模型。小度方面,虽然还没官宣,但是背后大哥都 " 跪 " 了,自己接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接入 DeepSeek 这个事儿,小度和讯飞其实多少有些难受。接是打自家大模型的脸,不接只能眼看着被友商超越。接入 DeepSeek 是大势所趋,也掺杂着无奈。
进入 DeepSeek 时代,教育赛道这条路小度们该怎么走,是个问题。
DeepSeek,掀起 AI 教育平权
面对 DeepSeek 浪潮般的冲击,李彦宏、刘庆峰都很识时务,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多一个朋友永远好过多一个敌人。
只是,拥抱 DeepSeek 这件事儿,可能是个双刃剑。
于小度、讯飞而言引以为傲的 " 自研大模型 " 一夜之间 " 降了 ",颇为让人唏嘘。
越是拥抱 DeepSeek 越快,越是说明在技术上不够自信,自研大模型烧了那么多钱,到头来可能还是需要做足表面功夫,然后用 DeepSeek 的开源技术成果去变现。
挣钱嘛,不丢人。
只是,在教育这个赛道,拥抱开源的 DeepSeek 越积极,反倒可能越没有独家竞争力。
做 AI 教育硬體的玩家,大致分为两派。
一派是做技术,比如小度 AI、讯飞学习机,主打一个大模型技术标签;另一派是内容派,比如小猿学练机、网易有道等。
DeepSeek 来了之后,纯 AI 派的优势被 " 平权 " 了。
小度推出的文心大模型学习 Z30,售价 6699 元,不便宜,讯飞 AI 学习机 X1pro 价格 3999 元,T30Pro 价格更是达到了 9999 元。要知道 2024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不过 34707 元,平均到每个月,还不到 Z30 大模型学习机售价的一半。
小度、讯飞的学习机产品卖这么贵,AI 老师是一个很大的卖点。
只要贴上 "AI 老师 " 的标签,然后以自家 AI 技术为背书,产品就有溢价。毕竟,在大模型上烧了那么多钱,总需要高利润来 " 回血 "。
只是,谁也没想到,小度和讯飞们的 " 如意算盘 ",被 DeepSeek 打破了。
DeepSeek 是开源技术,也就是说小度、讯飞们可以直接拿来用,省去了不少研发费用,如果将来用上了 DeepSeek,小度 Z30 还卖 6000 多,讯飞 T30Pro 还卖 9000 多,这个溢价是不是太高了?
毕竟 DeepSeek 都开源了,大家都成了 " 二道贩子 ",而且训练成本较之前更是九牛一毛,基于 DeepSeek 的模型包装一下品牌再卖那么贵,多少就有点不合适了,不如直接来一波大降价,把实惠给到家长,毕竟,市面上卖的学习机产品还是太贵了。
百度讯飞之外,网易有道、学而思、云学堂纷纷接入开源的 DeepSeek,所谓的 AI 老师再也不是小度、讯飞的独家卖点,反倒是内容派抹平了技术差距之后,可能会更有优势。
这就好比,三体人还妄想通过技术优势压制地球人之时,对地球人的技术封锁失效了,然后人类的一波科技爆发,抹平整个技术差距。
DeepSeek 对所有的大模型教育硬體厂商,都是一波 " 降维打击 "。
小度也好,讯飞也罢,大模型技术派再怎么宣传 AI 老师,其实已经意义不大,这就像新能源时代马力平权,车企还在宣传 0 百加速一样,没有意义。这波 AI 技术平权,让 AI 大模型的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并非不可复制。AI 老师的标签,恐怕很难占领用户心智了。
这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技术派的厂商,要挖掘新的用户利益点。
用户端来看,买小度、讯飞学习机,本就是图个大模型能力,现在大家都有了 DeepSeek,还有什么理由去买小度、讯飞?这个问题值得反思。
第二:内容派的厂商,后发优势会更明显。
有道、小猿、学而思、云学堂等 " 后来者 ",反倒可能有后发优势,AI 教育硬體赛道的格局,有了更大的变数。
还是那个 " 三体思路 ",试想一下,当三体人技术优势不再,有上千年计谋经验的人类,会不会反过来对三体人 " 降维打击 "?
教育硬體赛道,技术重要还是内容重要这个问题,以前还有争论,现在大家都接入了 DeepSeek,内容派的教育硬體品牌的竞争优势会进一步凸显。
小度、讯飞本来就没有很强的内容优势,接下来怎么跟对手厮杀,颇为关键。
AI 学习机的市场逻辑:情绪价值>教育价值
我一直都认为,孩子学习好不好,不是一个学习机或者一个其他的什么工具就能决定得了的。我自己两个孩子,也从来没有买过什么 AI 学习机之类的产品,实在是没有必要。
教育本就是个效果导向的事情,与其花大价钱买个 " 平板电腦类似物 ",还不如请个大学生家教来得实在。
说句实在话,你我都是从学生时代成长过来的,对于 " 学习违反天性 " 这事儿都有切身的感悟,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儿。
因此,教育这事儿,再好工具,都不如一个好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来得直接,都不如家长自身的潜移默化影响来得更有效果。
道理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但为啥看见小度学习机、讯飞学习机,看见各种各样的词典笔还是会有要买的冲动?
原因其实就四个字:情绪价值。
我关注智能教育类硬體行业这么多年,感受最大的一件事儿是,市面上的几乎所有面对 C 端的智能教育硬體产品,都是在满足家长的情绪价值。
从心理学上来看,这种情绪价值,本质上是一种 " 补偿机制 "。
比如,上班太忙没时间关心孩子学习,买一个 "AI 学习机 ",给孩子请一个 " 大模型老师 "。看似是关心孩子学习,但本质上是找到一种 " 没时间关系孩子学习 " 补救措施。
这个 " 补救 " 究竟有没有效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几千花出去了,也弥补了家长自己内心的愧疚感。
这种补偿机制很常见,就好比春节期间,很多县城中高端中老年服装的生意都很火,原因就在于外出大城市挣钱的子女回乡,给父母买几件贵衣服,来弥补自己的陪伴不足。
AI 学习也好,县城里的中老年服装生意也好,某种意义上,都是现代中产人群的 " 赎罪券 "。
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对家长有情绪价值的学习机,也许并非孩子学习生活中的 " 好老师 "。相反,学习机上自带的某功能反而可能会成为 " 坏老师 "。
犹记得曾有家长在网上爆料,自家孩子的科大讯飞学习机中出现了一些扭曲历史等违背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当时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回应,合作伙伴在试用时未经审核就上线了相关内容,并做出整改。
类似的事情,小度也发生过。
去年 9 月份,有用户向某款搭载小度 AI 的儿童电话手表提问," 中国人诚实吗?" 却得到了 "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诚实的人,最虚伪的人 " 的回答。该手表工作人员称,内容来自第三方的小度 App,正在排查整改。
由过去种种来看,教育硬體产品,最大的潜在问题恐怕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内容问题,是价值观引导的问题。
乐观地来看,随着更成熟的 DeepSeek 接入,这类问题也许会更好地解决,只是当 DeepSeek 更深入落地教育领網域之后,学习机类的产品价值似乎也没那么高了。
一方面,接入 DeepSeek 的学习机,本身其实就成了一个终端入口,但现在孩子们接触平板电腦的时长远大于用学习机的时长,由此来看,学习机的入口价值,是很容易被替代的。
另一方面,在场景端,相比平板电腦等智能设备,学习机虽然可以带入学校,但未来随着学校端逐步接入 DeepSeek,似乎也没有了必要,学校端对 AI 教育技术应用,可能会更有效果。
对于大模型落地教育,我的一贯看法是 AI 教育真正的价值其实不是在 C 端,而是在 B 和 G 端。
用天眼查 APP 搜索教育硬體,检索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搜到的企业就有 300 多家。这些企业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做 B 端、G 端生意的。
但从品牌规模和声量上来看,反倒是、小度、讯飞等更有优势。
原因可能在于,从商业逻辑看,B 和 G 端的 AI 教育生意是远不如 C 端赚钱的。做生意,讲究的是规模效应。C 端电子消费赛道天然就比 B 端卖技术方案市场空间更大。
所以,营收利润上,C 端教育硬體产品的想象力空间更大。
之所以市面上学习机广告那么多,是因为厂家广告预算足够多,不光是在各种网站投流买量,线下的电梯广告也是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
"AI 大模型老师 " 也好,AI 家教也罢,所谓 " 教育刚需 " 感觉,都是广告投流营造起来的焦虑。
什么生意最挣钱?焦虑生意最挣钱,情绪的生意最挣钱。
如果 AI 技术 + 教育,能够激发起广大家长们的 " 鸡娃 " 焦虑,那么也不啻为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只是,品牌们勇立 AI 潮头,作为家长,我们还是要冷静一些。毕竟 DeepSeek 的浪潮才刚刚掀起,教育行业真正的波澜壮阔还在酝酿。
DeepSeek 究竟能给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
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