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DeepSeek擠泡沫,小度、訊飛們的學習機還有“技術溢價”嗎?,歡迎閲讀。
DeepSeek 的熱潮還在翻滾。
科技公司、車企或者是新消費企業,一時間都宣布接入 DeepSeekR1 大模型。DeepSeek,成了當下的 "AI 顯學 "。
教育行業,也在積極擁抱這門顯學。
網易有道、學而思、雲學堂行業裏做軟體的,做内容的,做平台的都宣布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
科大訊飛也宣布接入了 DeepSeek-Math 大模型,并推出了 AI 數學 " 星火助學 "。百度文小言(原文心一言)也宣布接入 DeepSeek-R1 模型。小度方面,雖然還沒官宣,但是背後大哥都 " 跪 " 了,自己接入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接入 DeepSeek 這個事兒,小度和訊飛其實多少有些難受。接是打自家大模型的臉,不接只能眼看着被友商超越。接入 DeepSeek 是大勢所趨,也摻雜着無奈。
進入 DeepSeek 時代,教育賽道這條路小度們該怎麼走,是個問題。
DeepSeek,掀起 AI 教育平權
面對 DeepSeek 浪潮般的衝擊,李彥宏、劉慶峰都很識時務,既然打不過那就加入,多一個朋友永遠好過多一個敵人。
只是,擁抱 DeepSeek 這件事兒,可能是個雙刃劍。
于小度、訊飛而言引以為傲的 " 自研大模型 " 一夜之間 " 降了 ",頗為讓人唏噓。
越是擁抱 DeepSeek 越快,越是説明在技術上不夠自信,自研大模型燒了那麼多錢,到頭來可能還是需要做足表面功夫,然後用 DeepSeek 的開源技術成果去變現。
掙錢嘛,不丢人。
只是,在教育這個賽道,擁抱開源的 DeepSeek 越積極,反倒可能越沒有獨家競争力。
做 AI 教育硬體的玩家,大致分為兩派。
一派是做技術,比如小度 AI、訊飛學習機,主打一個大模型技術标籤;另一派是内容派,比如小猿學練機、網易有道等。
DeepSeek 來了之後,純 AI 派的優勢被 " 平權 " 了。
小度推出的文心大模型學習 Z30,售價 6699 元,不便宜,訊飛 AI 學習機 X1pro 價格 3999 元,T30Pro 價格更是達到了 9999 元。要知道 2024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不過 34707 元,平均到每個月,還不到 Z30 大模型學習機售價的一半。
小度、訊飛的學習機產品賣這麼貴,AI 老師是一個很大的賣點。
只要貼上 "AI 老師 " 的标籤,然後以自家 AI 技術為背書,產品就有溢價。畢竟,在大模型上燒了那麼多錢,總需要高利潤來 " 回血 "。
只是,誰也沒想到,小度和訊飛們的 " 如意算盤 ",被 DeepSeek 打破了。
DeepSeek 是開源技術,也就是説小度、訊飛們可以直接拿來用,省去了不少研發費用,如果将來用上了 DeepSeek,小度 Z30 還賣 6000 多,訊飛 T30Pro 還賣 9000 多,這個溢價是不是太高了?
畢竟 DeepSeek 都開源了,大家都成了 " 二道販子 ",而且訓練成本較之前更是九牛一毛,基于 DeepSeek 的模型包裝一下品牌再賣那麼貴,多少就有點不合适了,不如直接來一波大降價,把實惠給到家長,畢竟,市面上賣的學習機產品還是太貴了。
百度訊飛之外,網易有道、學而思、雲學堂紛紛接入開源的 DeepSeek,所謂的 AI 老師再也不是小度、訊飛的獨家賣點,反倒是内容派抹平了技術差距之後,可能會更有優勢。
這就好比,三體人還妄想通過技術優勢壓制地球人之時,對地球人的技術封鎖失效了,然後人類的一波科技爆發,抹平整個技術差距。
DeepSeek 對所有的大模型教育硬體廠商,都是一波 " 降維打擊 "。
小度也好,訊飛也罷,大模型技術派再怎麼宣傳 AI 老師,其實已經意義不大,這就像新能源時代馬力平權,車企還在宣傳 0 百加速一樣,沒有意義。這波 AI 技術平權,讓 AI 大模型的 "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 并非不可復制。AI 老師的标籤,恐怕很難占領用户心智了。
這意味着兩件事:
第一:技術派的廠商,要挖掘新的用户利益點。
用户端來看,買小度、訊飛學習機,本就是圖個大模型能力,現在大家都有了 DeepSeek,還有什麼理由去買小度、訊飛?這個問題值得反思。
第二:内容派的廠商,後發優勢會更明顯。
有道、小猿、學而思、雲學堂等 " 後來者 ",反倒可能有後發優勢,AI 教育硬體賽道的格局,有了更大的變數。
還是那個 " 三體思路 ",試想一下,當三體人技術優勢不再,有上千年計謀經驗的人類,會不會反過來對三體人 " 降維打擊 "?
教育硬體賽道,技術重要還是内容重要這個問題,以前還有争論,現在大家都接入了 DeepSeek,内容派的教育硬體品牌的競争優勢會進一步凸顯。
小度、訊飛本來就沒有很強的内容優勢,接下來怎麼跟對手厮殺,頗為關鍵。
AI 學習機的市場邏輯:情緒價值>教育價值
我一直都認為,孩子學習好不好,不是一個學習機或者一個其他的什麼工具就能決定得了的。我自己兩個孩子,也從來沒有買過什麼 AI 學習機之類的產品,實在是沒有必要。
教育本就是個效果導向的事情,與其花大價錢買個 " 平板電腦類似物 ",還不如請個大學生家教來得實在。
説句實在話,你我都是從學生時代成長過來的,對于 " 學習違反天性 " 這事兒都有切身的感悟,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兒。
因此,教育這事兒,再好工具,都不如一個好老師言傳身教的影響來得直接,都不如家長自身的潛移默化影響來得更有效果。
道理這麼一説大家都明白,但為啥看見小度學習機、訊飛學習機,看見各種各樣的詞典筆還是會有要買的衝動?
原因其實就四個字:情緒價值。
我關注智能教育類硬體行業這麼多年,感受最大的一件事兒是,市面上的幾乎所有面對 C 端的智能教育硬體產品,都是在滿足家長的情緒價值。
從心理學上來看,這種情緒價值,本質上是一種 " 補償機制 "。
比如,上班太忙沒時間關心孩子學習,買一個 "AI 學習機 ",給孩子請一個 " 大模型老師 "。看似是關心孩子學習,但本質上是找到一種 " 沒時間關系孩子學習 " 補救措施。
這個 " 補救 " 究竟有沒有效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幾千花出去了,也彌補了家長自己内心的愧疚感。
這種補償機制很常見,就好比春節期間,很多縣城中高端中老年服裝的生意都很火,原因就在于外出大城市掙錢的子女回鄉,給父母買幾件貴衣服,來彌補自己的陪伴不足。
AI 學習也好,縣城裏的中老年服裝生意也好,某種意義上,都是現代中產人群的 " 贖罪券 "。
從教育孩子的角度來看,對家長有情緒價值的學習機,也許并非孩子學習生活中的 " 好老師 "。相反,學習機上自帶的某功能反而可能會成為 " 壞老師 "。
猶記得曾有家長在網上爆料,自家孩子的科大訊飛學習機中出現了一些扭曲歷史等違背主流價值觀的内容,當時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回應,合作夥伴在試用時未經審核就上線了相關内容,并做出整改。
類似的事情,小度也發生過。
去年 9 月份,有用户向某款搭載小度 AI 的兒童電話手表提問," 中國人誠實嗎?" 卻得到了 "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不誠實的人,最虛偽的人 " 的回答。該手表工作人員稱,内容來自第三方的小度 App,正在排查整改。
由過去種種來看,教育硬體產品,最大的潛在問題恐怕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内容問題,是價值觀引導的問題。
樂觀地來看,随着更成熟的 DeepSeek 接入,這類問題也許會更好地解決,只是當 DeepSeek 更深入落地教育領網域之後,學習機類的產品價值似乎也沒那麼高了。
一方面,接入 DeepSeek 的學習機,本身其實就成了一個終端入口,但現在孩子們接觸平板電腦的時長遠大于用學習機的時長,由此來看,學習機的入口價值,是很容易被替代的。
另一方面,在場景端,相比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學習機雖然可以帶入學校,但未來随着學校端逐步接入 DeepSeek,似乎也沒有了必要,學校端對 AI 教育技術應用,可能會更有效果。
對于大模型落地教育,我的一貫看法是 AI 教育真正的價值其實不是在 C 端,而是在 B 和 G 端。
用天眼查 APP 搜索教育硬體,檢索大型高新技術企業,搜到的企業就有 300 多家。這些企業裏有相當一部分是做 B 端、G 端生意的。
但從品牌規模和聲量上來看,反倒是、小度、訊飛等更有優勢。
原因可能在于,從商業邏輯看,B 和 G 端的 AI 教育生意是遠不如 C 端賺錢的。做生意,講究的是規模效應。C 端電子消費賽道天然就比 B 端賣技術方案市場空間更大。
所以,營收利潤上,C 端教育硬體產品的想象力空間更大。
之所以市面上學習機廣告那麼多,是因為廠家廣告預算足夠多,不光是在各種網站投流買量,線下的電梯廣告也是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
"AI 大模型老師 " 也好,AI 家教也罷,所謂 " 教育剛需 " 感覺,都是廣告投流營造起來的焦慮。
什麼生意最掙錢?焦慮生意最掙錢,情緒的生意最掙錢。
如果 AI 技術 + 教育,能夠激發起廣大家長們的 " 雞娃 " 焦慮,那麼也不啻為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只是,品牌們勇立 AI 潮頭,作為家長,我們還是要冷靜一些。畢竟 DeepSeek 的浪潮才剛剛掀起,教育行業真正的波瀾壯闊還在醖釀。
DeepSeek 究竟能給教育帶來怎樣的變化?
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