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央视网:研究生不该是导师的“黑工”,欢迎阅读。
4 月 10 日,对于 15 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事件,北京邮电大学发布正式通报,决定取消郑某研究生导师资格。
在举报材料里,学生称郑某情绪不稳定,经常对学生破口大骂;还长期指使学生做和科研无关的事,比如代取快递,替其开车接送家人朋友,去其家里打扫卫生;为其女儿做作业、帮其女儿考试作弊等等。
此外,举报中还提到郑某的学生每天工作时间普遍超过 10 小时,且全年无休,多名学生出现了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通报显示,学校已经查实,教师郑某确实未能履行导师职责,疏于指导学生学业,没有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做和学习、科研无关的事,未按规定给学生发补助津贴。
学生举报导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近年来,围绕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闹出了不少负面新闻。
有学生举报老师抄袭剽窃(过往报道:周末谈|当为师者被弟子联名举报);有学生吐槽老师平时不管不顾;还有学生反映被老师压榨,长期无薪 " 打黑工 ";甚至,性骚扰、性侵等丑闻也不罕见。
教育部曾于 2020 年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强调导师要精心尽力投入指导、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得安排研究生做无关事务、不得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等等。
这也侧面反映了,一些导师确实没有尽到老师的职责、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期待。
对于部分导师的 " 越界 " 行为,除了少数学生鼓起勇气反抗,更多学生是 " 敢怒不敢言 "" 咬牙熬到毕业 "。这背后的无奈,根源还是在于导师与学生极不对等的权力结构。
客观上,导师掌握着学生的 " 生杀大权 "。从申请助学金、论文开题到毕业,大事小事经常需要导师的首肯签字。
而且,尽管各个学校都有导师的行为规范,但由于缺少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否好好带教,全凭导师自觉。不同导师带教的差异极大,因此,有人说:" 读研就像开盲盒。"
有的 " 神仙导师 ",不仅操心学业,还关心学生的吃穿用度;不仅不会找学生帮忙,还经常为学生提供方便。分享自己与导师温馨日常的帖子评论区,每次都有不少网友现场破防,为什么自己遇不上这种导师。
比如,前不久因为教师个人主页走红的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吕震宙。
在其个人主页上,吕震宙教授将自己指导的所有硕、博士生的毕业年份、姓名、就业去向一一公布,并列出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表(完全统计)。
吕震宙还在网页上表示,"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本人以前从未将自己名下的研究生交由课题组青年教师指导,本人名下研究生的指导将全程亲力亲为。"
物以稀为贵。好好带教的老师之所以能引发大家的讨论和关注,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在象牙塔里,大家遇到过不少 " 导师压榨学生 "" 不给学生署名 "" 骗取学生科研成果 "" 不管学生学业 " 的案例。
传统社会,曾经有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的说法,弟子要 " 遵师命,守师训 "。如今,时代变了,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只有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独立的个体,老师才能收获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该成了压榨学生的 " 黑心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