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广汽埃安自研电池投产,总经理古惠南:埃安不止造车,将介入生态上下游,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旭
在经历了碳酸锂价格暴涨的 " 阵痛 " 后,越来越多车企选择自研自产电池,试图掌握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国际上有特斯拉、大众集团,国内有比亚迪、长安等。
12 月 12 日,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工厂竣工投产,P58 微晶超能电芯下线,成为这一潮流最新成果。此举也标志着广汽埃安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
因湃生产线。
对于备受关注的新技术方面,广汽埃安表示,因湃电池工厂将在 2026 年量产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多种电池也将在这条产线实现量产。
在发布会后的媒体采访环节,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直言:" 我们不仅要造车,相关行业的上游和下游,我们都要介入。"
自研电池,更耐用更安全
在电芯下线前一周,广汽埃安就给因湃电池预热,称 " 更牛车企电池巨头来了 "。
官方数据显示,因湃电池是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寿命 150 万公里(循环≥ 4000 次),整包能量密度 146.5Wh/kg。在预热海报中,官方对比了 " 行业 TOP 电池 ",后者寿命 120 万公里(循环≥ 3000 次),能量密度 140Wh/kg,不过埃安没有点出 TOP 电池来自哪家。
图片来自广汽埃安微信公众号。
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第一代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是 140Wh/kg,预计到 2025 年,刀片电池可实现能量密度大于 180Wh/kg。而宁德时代的第三代麒麟电池,磷酸铁锂体系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为 160Wh/kg。
对比来看,埃安首款自研电池在能量密度上进入第一梯队。在续航方面,除了能提供超过 700 公里续航外,还具备 3C 快充能力,可实现充电 10 分钟,续航 250km。
安全性方面也顺利通过针刺实验。在现场展示的针刺实验中,该电池没有冒烟没有起火,温升小于 1 摄氏度。官方表示,配合弹匣电池 2.0 技术,可实现整包电池枪击不起火。
工作人员介绍称,P58 微晶超能电池将逐步应用于广汽埃安旗下的昊铂和埃安品牌车型,并能够提供超过 700 公里的续航里程。此外,广汽埃安计划在 2026 年开始量产全固态电池,并首先将其应用于昊铂品牌的车型上。
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首期可实现 6GWh 产能,后期将完成 36GWh 产线导入,同时满足 60 万销量需求。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多种电池也将在这条产线实现量产。
车企加大垂直整合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安之外,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自研电池。究其原因,成本是关键考量。
按照业内观点,动力电池约占整车成本的 40%,且动力电池与整车匹配的开发周期至少需要 2-3 年时间。因此,低成本、可稳定供应的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整车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在第 12 届中国汽车论坛上直言," 缺芯 "" 贵电 " 导致长安汽车在 2022 年损失 60.6 万辆产能。2023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也表示:"(材料厂)想让我们打长工,但这是不现实的,头部企业的拉动才是最重要的。"
因湃大楼。时代财经 摄
车企一边承受 " 贵电 " 之痛,一边向动力电池领網域布局。11 月 24 日,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深蓝汽车共同合资成立的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正式迎来首款电芯产品下线。
据介绍,时代长安通过 " 快离子环石墨 "" 超高导电解液 "" 多梯度分层极片 " 以及电芯温控等技术,在充电方面,常温情况下,30%-80% 全系充电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电芯循环寿命可达 2000 循环以上,满足整车 10 年 30 万公里需求。
在此之前,比亚迪全系车型均搭载自主电池,凭借旗下新能源车的熱賣,稳居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宁德时代;长城汽车旗下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近年来扩产动作频频;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也在科技日活动上展示了自研圆柱电池。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年 8 月,保时捷称正与潜在合作伙伴洽谈,准备建立一个产能高达 20GWh 的电动汽车电池工厂,投资或将高达 3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236 亿元。近期,大众汽车也宣布了电池计划。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汽车主机厂布局动力电池拥有几方面优势:动力电池技术趋于成熟,主机厂具备后发优势;背靠主机厂,动力电池出货增长快且稳定;主机厂对车理解更深,车端需求可直接穿透到电池;新技术、工艺和设备可快速应用;电池和底盘同步开发,更易应用 CTC 等技术方案。
无数车企,纷纷选择向产业链上游进发。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带来优秀的成本控制,为降本增效,这一招数正在被竞争对手们学去。
埃安回应车市价格战
回顾 2023 年,汽车圈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是 " 价格战 "。在媒体采访环节,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坦言,价格战是意料之中,但碳酸锂的涨势超出了预期。广汽埃安过去的策略是 " 抢资源,抗成本 "。而成立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体现的是广汽埃安思路的转变。
古惠南直言,价格战一定会继续,应对的关键是保持成本质量性能优势。" 明年埃安的战略是‘聚资源控成本’,自研自产是我们控制成本的底气。同时我们要用极致的质量、成本和性能来保持竞争力。" 他同时提到,目前的电池技术不是终极形态,除了自研自产,埃安会强化外部合作,不断迭代推动技术革新。
值得注意的是,因湃电池不仅用于埃安车型,还将为广汽集团其他品牌供货。
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俊海表示," 因湃的产能将优先满足内部需求,起步阶段供应埃安,接下来计划为集团内的其他品牌供应,明年配套传祺系列,包括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企业,也在陆续接触。"
埃安 Hyper SSR 超跑。时代财经 摄
而对于集团外部企业,目前因湃还没有开放供应的计划。原因在于埃安对动力电池有旺盛需求。
产销数据显示,广汽埃安 11 月份销量达 41567 台,同比增长 45%;今年 1 月 -11 月累计销量 434056 台,同比增长 80%。随着当月数据的累加,2019 年 4 月份开始投产的广汽埃安,用时不足 5 年总产销已接近 95 万辆,距离百万大关仅一步之遥。
许俊海也解释道:" 明后年,因湃的产能是 36GWh,可供约 60 万辆车,但埃安总产销已接近 100 万辆,因此将以内部销售为主。"
除了电池,埃安还把电驱掌握在自己手中。官方预告称,由广汽埃安控股、总投资 21.6 亿元的锐湃电驱工厂即将竣工。体积减半、功率翻倍的夸克电驱近期也将实现自产,更好地实现自身能源生态闭环。
而对于更远的未来规划,古惠南表示,生态是关键。" 随着电动化时代的进一步演变,汽车行业竞争正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转变为‘产品 + 生态’竞争。对于新能源车而言,电池是动力来源以及关乎生产制造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和取胜关键之一。"
广汽埃安还要继续对上游进行布局。古惠南透露:" 因湃很快就要去挖矿了,很快。" 因湃下一步将投资矿产,打造矿-原材料-电池-电池回收,以电池为产业链的能源生态。还有以 " 电 " 为中心的,比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来赋能充电桩、充电站,建立 " 电 + 电池 " 的闭环产业链,这将带来重要竞争力。
古惠南总结道:" 我们不仅要造车,相关行业的上游和下游,我们都要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