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教育部等十七部门: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欢迎阅读。
图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据教育部消息,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 — 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定下的工作目标是: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 " 四位一体 " 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更加完善。2025 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 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 60%。
为此,《行动计划》将部署开展八项重点工作:
一是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全面素质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其中,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部分提到,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設定 2 个学分(32 — 36 学时)。
三是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区網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用好开学重要时段,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建立 " 一生一策 " 心理健康档案。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合理增加测评频次和范围,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止信息泄露。
四是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健全预警体系,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鼓励高中、高校班级探索設定心理委员。高校要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 " 学校—院系—班级—宿舍 / 个人 " 四级预警网络,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院系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重点关注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以及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的学生。
五是建强心理人才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配齐心理健康教师,畅通教师发展渠道。其中包括配齐心理健康教师,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 1:4000 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 2 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 1 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六是支持心理健康科研,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基础性、前沿性和国际性研究,推动成果应用。
七是优化社会心理服务,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八是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做法,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行动计划》还强调,要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二是落实经费投入,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三是培育推广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