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注意预防!“食腦虫”病死率高相对罕见,欢迎阅读。
近日,贵州苗女士在网上持续记录自己的孩子小丁(化名)生病就医的经历。6 岁多的小丁去海南旅游回家后出现发烧症状,十余日不见好转,辗转几家医院就医,还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苗女士称,孩子是被一种名为 " 狒狒阿米巴原虫 "(俗称食腦虫)感染引发的腦膜炎。
" 食腦虫是老百姓的说法,该病的学名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腦炎。"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腦科医院门诊及腦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胜云介绍,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腦炎首次被发现是在 1990 年,当时,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的一只狒狒因感染该病原体导致腦膜炎最终死亡。该病比较罕见,刊发于 2022 年的文献显示,中国仅报道过 32 例患者,且多数集中于农村地区,仅 3 例患者居住在城市。
据悉,阿米巴(原虫)主要存在于淡水、土壤和灰尘中,经常与土地打交道的人感染可能性相对较高。" 作为一种机会性感染,阿米巴(原虫)通常在人们免疫力低下时,通过污染破损的皮肤或经口、经鼻吸入包囊后,通过鼻子、嗅神经、肺或胃肠道多途径进入人体。" 陈胜云表示,阿米巴(原虫)感染后,患者会通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除却案例中小丁发生的化脓性腦膜炎外,也可能表现为肉芽肿性腦膜炎。
" 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出皮肤感染,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且临床上,出现化脓性腦膜炎通常怀疑为细菌感染,如果医生经验不足,患者没有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及二代基因测序,医生很难进行诊断,易发生误诊延误诊疗。" 陈胜云指出,全球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腦炎的存活率不足 5%,死亡率很高,因此人们应该从预防角度入手,避免该病的发生。
陈胜云提醒,人们应加强户外活动时的自我防护;经常与土壤打交道的职业人群,通过周期性检查水箱、淋浴器、空气过滤器等设施降低风险;科学饮食、规律作息,增强自身免疫力;如果孩子皮肤出现破损,尽量不让孩子接触野外的土壤、脏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