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汽车股遭“三周连跌”!拐点将至?,欢迎阅读。
仿佛没有悬念,汽车股连续第三周下跌;年关临近,能否翻盘?
作者 | Mary
责编 | 陈 楚
出品 | 汽车 K 线
【要点提示】
· 第 49 周,汽车股整体继续走弱,一周平均股价下跌 2.83%,总市值降至 5.82 万亿;
· 新能源 & 智能化板块勉强上涨 0.04%;
· 乘用车、经销商、零部件和商用车集体下跌,跌幅分别为 3.33%、4.22%、4.49% 和 4.59%。
12 月第一个完整交易周,中国汽车市场" 价格战 "烽烟四起,各大汽车上市公司陆续发布11 月销量。可面对看似还算不错的同比销量数据,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这或许也与沪指跌破3000 点,深证和恒生指数兜底有关。
本来还能给汽车股打气的华为汽车概念,上周偃旗息鼓。9 个涨停后,东安动力被打回原形。不过,随着国家再度放出氢能利好消息,部分相关汽车股蠢蠢欲动。
2023 年第 49 周,《汽车 K 线》统计在册的 81 只汽车股继续走弱,一周平均股价跌幅扩大至2.83%,总市值再缩水 600 亿左右。
其中,上涨的个股仅 15 只,占比不足两成;正通汽车和宇通客车持平,余下 64 只个股普跌。
从总榜单来看,涨幅超过10%的个股仅3只,即榜单前三甲,其中出自商用车板块的汉马科技上涨16.48%,"锂业双雄" 赣锋锂业 H 股和天齐锂业 A 股各上涨 11.67% 和 10.93%。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赣锋锂业 A 股、天齐锂业 H 股和雅化集团也表现相对较强,跻身榜单前六。
跌幅方面,五菱汽车下跌16%垫底;金龙汽车、一汽富维和美东汽车,跌幅超过 11%;其余个股,跌幅在 10% 以内。
以下,《汽车 K 线》将统计在册的股票分为五大板块,逐一进行分析。
01
乘用车
蔚来 " 略高一筹 "
华为概念股遇冷
2023 年第 49 周,乘用车板块仍是大面积飘绿的状态,一周平均股价下跌3.33%,板块市值降至 3.24 万亿元,约缩水 500 亿左右。
具体来看,蔚来美股和 H 股分别上涨 3.22% 和 2.39%,比亚迪H 股和 A 股各上涨 2.33% 和 0.76%,赛力斯上涨 2.08%,已是该板块全部上涨的个股。
蔚来近期回暖,与其获得独立汽车生产资质,以及三季度业绩" 好转 " 有关。
根据江淮汽车公告,旗下资产一包(乘用车公司三工厂存货、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和三包(乘用车公司新桥工厂构筑物和设备)被蔚来汽车收入麾下,作价31.58 亿元。
借此,蔚来可以结束由江淮 "代工" 模式,转为独立制造。蔚来 CEO 李斌预计,制造成本因此会下降10%。
12 月 5 日,蔚来披露三季报,交付量、营业收入同比都有所增长,但净亏损也同步扩大。
这或许也能一定程度解释,蔚来虽不断有利好,包括之前就换电业务与长安、吉利牵手,裁员降本,涨幅却相对有限。长期来看,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蔚来,还是令人担忧。
相较之下,比亚迪虽然股价表现不及蔚来,但在新能源汽车赛道遥遥领先,已是不争的事实,11 月比亚迪交付30 万辆,年累计交付268 万辆。
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近日提议回购部分公司 A 股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计划或减少注册资本等;另外上周,交银国际表示" 看好 "比亚迪,机构麦格理、里昂均给予比亚迪 H 股 310 港元 / 股的目标价;而截至 12 月 8 日收盘,该股报收 210.8 港元 / 股,展现出企业侧与资本市场的乐观预期。
因华为联合长安和江淮而被冷落的赛力斯,也有好消息。11 月,赛力斯交付2.38 万辆,同比翻倍;其中 AITO问界系列共交付新车1.88 万辆,AITO 问界新M7 交付新车 1.52 万辆,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
据官方披露,ATIO 问界新 M7 自 9 月 12 日上市以来,两个半月累计大定突破10 万,AITO 问界M9预订数量已经突破3.3 万辆,可谓未发先火。
跌幅方面,海马汽车下跌 8.49% 垫底。消息面上,海马汽车 11 月销售汽车2001 辆,同比减少 22.77%;11 个月累计销售 2.22 万辆,同比减少 0.16%。
理想汽车和长城汽车两家港股上市公司跌幅均超过 7%,跌幅居前。长安汽车和江淮汽车各收跌 4.38% 和 3.36%。
整体而言,华为汽车概念的热度被时间冲淡,乘用车板块表现归于平静。
02 经销商
" 稳 " 即是赢
2023 年第 49 周,汽车经销商集团板块集体收跌,仅正通汽车一周股价持平。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美东汽车,本期再次领跌,跌幅为 11.93%。
其实整体来看,该板块个股跌幅从不足 1% 到接近 12%,已折射出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的严峻形势。
汽车市场进入年末冲刺阶段,不少汽车厂家宣布降价促销,价格战已然打响;同时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 11 月再次突破了 60% 的高点。
从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来看,11 月这一数值为 1.43,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经销商在加速消化库存。另外,该协会测算 11 月底经销商库存总量在 300 万辆左右。
「图片来源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年关将近,奋力一搏,不退步也许就已经值得庆幸。
03
新能源 & 智能化
" 白色石油 " 大跌
锂业双雄走高
2023 年第 49 周,新能源 & 智能化板块较上周小幅回暖,飘红个股数量增至 8 只,其中锂业双雄霸榜前四,其余个股涨幅均在 5% 以内。
12 月 4 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跌破 10 万元大关;现货价格方面,上海钢联同日数据显示,当日电池级碳酸锂每吨下跌 2000 元,均价报 12.95 万元 / 吨,也连续创下年内新低。
有机构表示,短期来看,部分前期减产的锂盐企业开始恢复生产,叠加智利进口量大增,碳酸锂需求较为平淡,价格或加速探底。
面对 " 白色石油 " 大跌,赣锋锂业表示将灵活调整产能规划。
12 月 6 日赣锋锂业A 股获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 1.81 亿,共有 11 个北向席位净买入,其中摩根斯坦利净流入 1.33 亿。
同日,天齐锂业获融资买入 9.81 亿元,连续 2 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 50%,融资客在加大融资买入。
跌幅方面,亿华通下跌 8.58% 垫底,另外当升科技、均胜电子的一周跌幅,均超过 5%。
最近的氢能源成为热词,作为燃料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的亿华通却意外 " 爆冷 " 了?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氢能的未来前景受到广泛关注,会议期间还发布了《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京津冀氢能高速场景发布及启动仪式也在大会期间举办。
未来京津冀三地将围绕京津冀高速区網域氢能综合应用场景,打造绿色氢能应用示范标杆。
亿华通在近日的投资者问答中表示,公司股价受到市场环境、宏观政策、企业基本面等多种因素影响。截至 12 月 8 日收盘,该股报收 49 元 / 股,股价逼近52 周低点(47 元 / 股),令人匪夷所思。
04
零部件
止步 10 连板,
妖股 " 失灵 "?
第 49 周,零部件板块仅东安动力飘红,微涨 0.26%,其余 9 只个股全部下跌。
之所以称为" 妖股 ",是因为东安动力创造了连续 9 个交易日涨停的奇迹,放眼近几年的汽车股市,牛股 " 舍我其谁 "?投资者的疯狂想象确实 " 法力无边 "。
不过 12 月 6 日,东安动力来了个 " 天地板 "。在此背景下,还能保住周度上涨已属难得。
跌幅方面,一汽富维下跌11.94% 垫底,精锻科技下跌 7.2% 排在倒数第二,另外宁波华翔、玲珑轮胎两家企业的跌幅,均超过 6%。
其中一汽富维这两周的表现有点儿像 " 过山车 "。华为向一汽集团抛出的橄榄枝,让一汽富维和一汽解放 " 平地起跳 ",而后又迅速回落。
05
商用车
汉马科技 " 一骑绝尘 "
五菱汽车刷新低
第 49 周,商用车板块仅汉马科技上涨,且涨幅高达16.48%,领跑总榜单;宇通客车持平,其余个股全部下跌。
具体来看,汉马科技周内实现两次涨停,直接助推了股价走高。截至 8 日收盘,该股报 7.28 元 / 股。
消息面上,12 月 5 日,汉马科技新增" 氢能源 "概念。汉马科技在投资者问答中表示,目前已有氢燃料车型产品进入国家工信部公告目录,但尚未形成批量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11 月,汉马科技销售中重卡 858 辆,同比上涨 153.1%;1-11 月累计销售 6955 辆,同比上涨 33.11%。其中,醇氢动力系统 11 月销售 361 套,年累计销售 2580 套,同比均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提速关键期。1-11 月,我国累计生产燃料电池汽车 5261 辆,同比增长 35%。在技术方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到每千瓦 3000 元,比 2020 年降低 80%。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市场规模扩大,氢能商用车市场,未来可期。
跌幅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五菱汽车,大跌 16%,且 8 日收盘价刷新 52 周最低 0.42 港元 / 股。
五菱汽车最近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一纸律师函和道歉视频火爆网络,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还是研究研究怎样重回销量 " 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