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去南极的年轻人,花10万“重启人生”?,欢迎阅读。
中新经纬 2 月 16 日电 ( 罗琨 实习生 徐畅 ) " 闭上眼睛,可以听到冰山随着海水上下浮动的声音,或者突然有一个气泡出来,‘砰’的一声碎掉。"2018 年,21 岁的荆棘树第一次来到南极。这次南极旅行也为她后来从互联网大厂辞职,并回到旅行社埋下了种子。
去年,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售价 9.98 万元起步的南极科学考察旅行项目,一经推出立马售罄。荆棘树所在的旅行社也和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包船,推出了 2024 年 2 月的南极旅行项目,行程总共 17 天。此时正值中国农历春节,船上的所有游客也在南极迎来了龙年。
各大船司的原价船票价位在 1 万美元到 5 万美元不等,换算下来,大部分原价船票至少需要六七万元人民币。数万元一张的船票,在很多人看来昂贵,但有人却说它值得。是什么吸引着他们踏上南极这片遥远的大陆?
南极游,重启人生的钥匙?
" 和自然接触的感觉非常美,会让你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地回想," 荆棘树说,"2018 年南极旅行结束后,我坐飞机回国,让空姐给我拿了一杯冰可乐,当看着冰块在杯子里上下浮动的时候,感觉我的手里也有一杯小小的南极。"
作为地球上人类最后到达的 " 第七大陆 ",美丽、陌生、遥远常常成为很多人提及南极的第一印象。而近年来,随着南极旅游热度升温,这片神秘的大陆似乎也不再难以触及。
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 ( IAATO ) 统计,2022-2023 年南极季,全球到达南极的游客共计 103988 人,首次突破 10 万大关。总人次相比 2019-2020 年同期的 74381 人次提高了约 39.8%。中国也在成为南极旅游的主力国家。2017-2018 南极季,中国游客以 8273 人次,占南极总游客人次的 16%,成为南极第二大客源国。
同时," 南极科考游 " 的火热讨论,也将南极旅游进一步带入大众视野。
" 点赞过百闪电裸辞!明天生日说到做到!"2023 年 9 月 6 日,某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胡静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帖子。点赞最后没过百,但这显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拥有百万年薪和晋升机会,31 岁生日当天,她还是选择了提交离职申请,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以及重启人生的钥匙。而辞职这一决定,她已经酝酿了三年。
在这三年里,胡静一直思考生命意义的重要性。加之互联网行业流量红利消逝,对胡静来说,旧的人生选择正在祛魅,而新的人生选择存在无限机遇。于是她选择启动一年的 gap year ( 间隔年 ) ,在环球旅行的同时,探索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南极旅行便被纳入了胡静的愿望清单。
荆棘树第一次去南极则是机缘巧合。2018 年,21 岁的荆棘树在成都行之悦国际旅行社工作,最终被公司选中去南极出差。"10 万多的行程,两周的时间一分钱都没有花,还拿了公司的补贴。"
后来,荆棘树去了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机械忙碌的工作常常让她觉得自己成为了一颗 " 被异化的螺丝钉 "。
" 在一个夏天,我在公司楼外等红绿灯,忽然回想起来在坦尚尼亞的塞伦盖蒂,我们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等待一只猎豹起身。但此时绿灯亮起,你就会跟随着人潮一起走入办公室。" 无数个这样的瞬间给荆棘树带来了关于人生的深刻感触,比起世俗定义的好工作,她更愿意去实践自己的 " 理想主义 "。于是她回到最初工作过的旅行社,从事营销负责人和领队的工作,目前已经去了三次南极。
受访者荆棘树供图
肥鹅前往南极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庆祝 30 岁生日。巧合的是,她发现船上的 4 个中国游客,几乎都是为了庆祝 30 岁生日而来。更奇妙的是,添加了联系方式后,发现大家拥有共同微信好友。" 那时真的觉得世界很小,我们好有缘分。"
肥鹅说,在上船之前,游客可以在个人信息表上填写是否要在船上度过节日。如果要过生日,餐厅的后厨会准备生日蛋糕。整个餐厅的服务团队,会在某一个瞬间端着蛋糕走来,唱着生日歌为你祝福。而这样热情的仪式,几乎每天都会在船上上演。
10 多天的共同行程,让人际关系变得亲密。而每个去往南极的旅行者,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胡静在船上认识了一个女生。她因为事业发展受阻,选择从原来的工作环境离开。离开后一年的时间里,她用大量时间去全世界各地旅游,探索了很多原始的地区,比如热带雨林、非洲大草原。胡静觉得这个女生和她很像。她们都认为,旅行本身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从旅行中,收获一种看待世界的新鲜视角。
船上会举办旅行者见面会,肥鹅在船上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有 82 岁独自旅行的老奶奶,也有辞职之后南美旅行八个月,开船前临时买票来到南极的年轻人。
肥鹅还曾经在船上遇到一名拄着拐杖、只有一条腿的游客。后来才知道,他曾是巴西的一名帆船运动员,但在一次事故中意外截肢了一条腿。退役之后的他转行做教练,宣传奥运精神,后来也培养出了很多奥运冠军。" 真的非常令人钦佩," 肥鹅感慨," 当意外剥夺了你的所有天赋后,要有非常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克服困难,而克服之后,人生会变得越来越好。"
怎么去南极?
前往南极的邮轮通常在每年的 10 月到次年 3 月发船。最常见的登船点位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或者智利的威廉姆斯港。除了邮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前往南极,常见的登机点位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
由于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因此办理什么签证,要看从哪个国家上船或登机。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目前并没有直飞阿根廷或智利的班機,因此至少需要从美国、中东、非洲、欧洲等地转机 1 次,购买机票时可能还需要考虑中转第三国的签证问题。
荆棘树所在的旅行社推出的南极旅游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跟团游,另一种是单船票。
跟团游会有领队带团,从中国国内城市集合,飞往邮轮出发地并前往南极,费用包含国际段机票、中文服务等。单船票则需要游客自己到达登船港口,费用包括船上所有的非自费活动,而不含往返的机酒。
在旅游线路安排上,有南极半岛、南极三岛、穿越南极圈等产品种类。南极半岛的行程需要 10 天以上,而南极三岛和穿越南极圈的行程需要 20 天以上。荆棘树表示,九成左右的游客会选择去南极半岛。
比起购买高昂的原价船票,很多人会购买 "last minute" ( 最后一分钟 ) 船票,即船司在开船前 1-2 个月放出的特价船票,折扣力度一般在五折以上。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旅行博主分享抢五折票甚至更低折扣票的攻略。中新经纬从采访中获悉,各大船司的 "last minute" 船票价位一般在 4000 到 10000 美元 ( 约合人民币 28756 元 -71899 元 ) ,最低拋售价可能只需 3000 多美元 ( 21566 多元人民币 ) 。 多名受访者表示,如果没有抢到特惠价格的船票,一趟南极行花费基本要到 10 万元人民币以上。
肥鹅购买的就是 "last minute" 船票,在比较了载客人数、航行天数、船型参数、硬體设备等因素后,肥鹅确定了目标船司,最终以 6500 美元的 4 折折扣买下该船司的 "last minute" 船票。船票费用包含 13 天行程的全部食宿,但部分船上活动如皮划艇要另外缴费。算上机票以及在阿根廷游玩的一段时间,肥鹅整个南极之行的开销在 1 万美元左右。
胡静的南极行程定在 2023 年 12 月。在锁定了几家目标船司并办好签证后,胡静提前两个月开始联系国内外各代理商,并同步签证有效期内所有的特价船票。最终在开船前一周,她以 3 折折扣买到了一家船司的 "last minute" 船票,除了需要自行负担上船前和下船后的机酒费用,船上体验和原价票完全一致。
" 好像来到另一个世界 "
如果坐船到达南极,需要穿越德雷克海峡,而这条海峡所在的海網域,也被称为 " 魔鬼西风带 "。晕船,几乎是每位游客经历的第一堂南极必修课。
肥鹅是晕船体质,于是提前吃了晕船药。但当游船跟随大浪摇晃时,还是会感到晕眩。此时,走路基本要扶着墙走,餐盘在桌子来回游移,如果桌子上的玻璃杯没有收好,会 " 叮叮咣咣 " 全部晃到地上。
这样的摇晃大约要持续两天时间。而当穿越了德雷克海峡的大浪,进入南极,海水便开始变得平静。" 好像瞬时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几乎每个受访者都会用这句话来形容初次到达南极的感受。
受访者肥鹅供图
虚幻与真实的边界,在地球的最南端模糊消解。
最令胡静感到印象深刻的南极景色是一处峡湾地带。" 海面是风平浪静的,有着绵长的纹理,只有轮船驶过时会泛起一些涟漪。天空偏灰度,被水面完整地倒影。白色的冰川在此刻就像是被专门展示出来的景观。" 这样的景色让胡静想起了 " 太虚幻境 " 这个词。
邮轮上信号不好,整个南极行程中,几乎完全隔绝网络。在胡静看来,正是这种极致纯粹的环境给予她前所未有的平静:" 我也参加过禅修,去过寺庙,但我发现还是静不下来。但在南极的几天,我觉得很舒服,很畅快,那种平静是我很多年都没有的平静。"
" 南极是一个可以和自己和解的地方," 肥鹅说," 在城市中生活的时候,生活的烦恼基本在几十年的维度中,但在南极的千万年时间维度面前,人世间的烦恼会变得非常渺小。天气是不确定的,航线也需要随时调整,你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这种不确定性也会帮助人破解执念。"
受访者胡静供图
从事量化金融工作的肥鹅喜欢摄影,这次去南极,她带了好几款不同的相机。极具震撼的美景会让她时刻想按下快门。曾经有一天,她拍下 3000 多张照片。
受访者肥鹅供图
在社交媒体上,肥鹅分享了一组摄影作品,名为 " 冰川的肌理 "。漫长的时光里,碎块于冰山脱落,落在海洋中。经过风吹日晒,以及海浪的剥蚀,便雕琢出不同走向的纹路。" 我们会坐着皮划艇,在冰川之间穿梭,距离可能只有一米。肉眼看非常壮观,那一刻会让人非常敬畏自然。"
受访者肥鹅供图
南极日常
每天,邮轮上会举办各类讲座,向游客科普南极生物、地理环境、科考历史等各种知识。而下船的行程被抽成两种:登陆和巡游。登陆是踏上南极的陆地板块,而巡游则是乘坐冲锋艇,在海平面上游览观光。
杨冰来到南极的原因,是想要探索遥远与未知。她所在的邮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登陆或者巡游的活动,每次活动时长一小时,可以下船近距离观看南极的动物,切身感受南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杨冰提到,邮轮上配备了 14 名来自各个国家的探险队员,其中 2 名中文探险队员。探险队员每天会事先做好游览线路的探查和规划工作,以确保线路的安全性,如果线路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就需要临时更换。除了线路规划,探险队员还会负责冲锋艇驾驶、知识讲解等工作。
好的探险队员能让南极旅行的体验更上一层楼。
杨冰说,热情可爱的探险队员会带领他们去看新发现的美丽冰山,和他们分享之前邮轮上发生的趣事。南极的海水中有一种黑冰,这种冰经过数万年的挤压而形成,几乎没有气泡,在海水里呈现黑色。探险队员会从海水中捞起黑冰,并主动帮他们拍摄照片。
黑冰 受访者杨冰供图
有时,行程中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活动项目,比如海上皮划艇、南极跳水等。
" 跳水开始时,船上会播放特别的音乐,而每一个跳入海水的人都会收获一阵欢呼。" 杨冰说," 这时的氛围很像一个 party。" 而跳完水上船的人,都会得到一杯酒,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大家一起为这份不可多得的经历庆祝干杯。
杨冰还记得,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午后,邮轮甲板上开放了烧烤。" 这时,船长开始提醒,我们的六点钟方向有鲸鱼,接着,两点钟和十二点方向也出现了," 杨冰回忆," 最后船长说,我们被鲸鱼包围了,所以决定停船。请大家到甲板上,尽情享受这个时刻。" 此时,所有人就聚在甲板上,欣赏鲸鱼摆尾,为鲸鱼的每一次摆尾阵阵欢呼。晴空之下,南极的海面会泛着金色的波光。对杨冰来说,这样的画面也成了她南极旅行中的金色时刻。
受访者杨冰供图
从事艺术工作的她,仍会震撼于南极的美丽。" 人类创造了很多艺术作品,但南极的美是一种不需要人类、天然去雕饰的美。"
南极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对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较高。所有去南极的旅客,都要遵守《南极条约》。比如单次登陆人数不能超过 100 人、与企鹅至少要保持 5 米距离、与海豹至少保持 15 米距离。在上下船前,游客也要进行全方位的生物检查,包括对衣物进行消毒,以确保不会将病菌带入南极。
两周到三周的行程看似很长,但其实能接触到的,只是南极的冰山一角。对已经去过 3 次南极的荆棘树来说,南极依然存在着无限的未知与新鲜感。
" 南极有 200 多个登陆点,所以还是像开盲盒一样,不知道盲盒里究竟是什么," 荆棘树说," 有一些同事已经去过南极 20 次,但有的登陆点他可能也是第一次去,有些风景他可能也是第一次看到,这就是南极的神奇所在。"
而了解越深入,越能感受到,南极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美景。3 次去往南极工作和旅游的经历,让荆棘树对南极的人文历史有了更深入的感触:" 整个南极在过去逾百年的时间里,有非常残忍的捕鲸史。当了解了这样一段历史之后,再看见南极的鲸鱼怡然自得地游弋,会觉得是一件非常感动的事情。"
受访者荆棘树供图
去南极的都是什么人?
受访者们普遍表示,来南极旅游的游客普遍分为两类人,一种是退休的中老年人,另一种是年轻的背包客。
从荆棘树接触的中国游客来看,客户主要是 40 岁以上、财务自由的群体。年轻人占比相对较少,其中大部分是留学生,或从事互联网、医药等行业。
" 中国游客比例越来越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荆棘树的上一次南极出差中,整艘邮轮一共有 152 名游客,中国游客就有 60 人左右。她也提到,游客的年龄会越来越下沉:" 随着社交媒体对船票营销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和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也会想要买票到南极去。"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向中新经纬表示,南极旅游的火爆只是冰山一角,大众旅游时代只会滚滚向前。"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物质消费发展充裕,必然要走向精神消费," 刘思敏表示," 而旅游是以物质消费为载体,以精神消费为诉求的消费形式,兼具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双重特征,也会成为我们进入小康社会后的主要消费形式之一。"
产业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认为,目前的旅游市场呈现出差异化需求特征。高端旅游主要面向高净值人群,这部分人会追求更加独特的旅游体验,南极旅游恰好符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过去,国内的高端旅游产品相对较少,因此需要供给侧的变革和提升。
对于中国未来的高端旅游市场,周鸣岐表示看好。他认为高端旅游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和迭代,产品将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017-2018 年南极季,中国已经成为南极第二大客源国。关于未来发展趋势,周鸣岐表示,中国游客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从出境游人数来看,疫情前中国游客的出境游人数在全球处于第一。他预测,未来中国游客的占比有可能进一步攀升,甚至可能成为南极第一大客源国。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荆棘树、肥鹅为化名 )
(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罗琨:[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经纬 APP )
(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部門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李中元
作者:郭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