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一炉生万牌死?这款“冰岛三国杀”凭什么还在蒸蒸日上,欢迎阅读。
Salieri | 制作
怪物马戏团 | 配音
最近这半个月,我身边有些 90 后 " 中老年 " 玩家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炉石传说》国服回来了。虽然大家嘴上骂暴雪,刚回归的时候还拉了坨大的,但好歹送得多,容易引发失忆症。说到底,想要玩游戏摸鱼、打发时间,没了炉石还真有点不习惯。
有趣的是,在炉石国服消失的日子里,流行过一种说法:一炉死,万牌生。大大小小的卡牌游戏都在这个节骨眼,想要从炉石难民中拉人,甚至有厂商为此把早就关服的游戏复活。短期内,真有不少游戏抢到了用户,被称为 " 炉石平替 "。
我们今天要聊的《KARDS》,严格来说也是其中的一员。这是一款二战题材的卡牌游戏,乍看这个对战界面分布,确实和炉石有几分相似。
实际核心玩法很不一样
但《KARDS》也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比如,这游戏没有国服,但它在国内可能比国外还要火—— Steam 的 3 万多个评价里,将近有一半是中文,国内社区的二创氛围也很活跃。
还比如《KARDS》看似只是一款普通的卡牌游戏,但很多人说它带来的临场沉浸感,不输一些同题材的 3A 游戏,尤其是近些年剧情翻车严重的二战游戏们。
其实《KARDS》并不是那种一致好评的神作。《KARDS》的开发商是位于 " 弹丸之地 " 冰岛的 1939 工作室,初创团队只有 9 个人,因此经常被戏称为 " 冰岛原神 "(同样有这个称呼的是《EVE》)" 冰岛三国杀 "。这限制了游戏的体量,或许也埋下了严重的运营问题:摆烂的更新频率和弃疗的平衡性。
一些在别的卡牌游戏中,短时间就会和谐的恶心机制,在《KARDS》里却被保留了下来,有时候制作组还会灵机一动,反向平衡后留下一句 " 这就是我们拿高薪干的活 "。
徘徊在 80%以下的好评率就能说明些问题
但在承认硬伤后,就像前面说的,《KARDS》依旧收获了不少玩家的认可,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这是怎么做到的?它能够继续蒸蒸日上吗?
今天的视频节目,我们想聊聊《KARDS》是如何通过美术、音乐、玩法等多个方面,营造游戏的沉浸感,成为市面上独树一帜(好坏都有)的二战游戏的?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完整节目(不含任何商业推广,请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