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一爐生萬牌死?這款“冰島三國殺”憑什麼還在蒸蒸日上,歡迎閲讀。
Salieri | 制作
怪物馬戲團 | 配音
最近這半個月,我身邊有些 90 後 " 中老年 " 玩家最開心的事,莫過于《爐石傳説》國服回來了。雖然大家嘴上罵暴雪,剛回歸的時候還拉了坨大的,但好歹送得多,容易引發失憶症。説到底,想要玩遊戲摸魚、打發時間,沒了爐石還真有點不習慣。
有趣的是,在爐石國服消失的日子裏,流行過一種説法:一爐死,萬牌生。大大小小的卡牌遊戲都在這個節骨眼,想要從爐石難民中拉人,甚至有廠商為此把早就關服的遊戲復活。短期内,真有不少遊戲搶到了用户,被稱為 " 爐石平替 "。
我們今天要聊的《KARDS》,嚴格來説也是其中的一員。這是一款二戰題材的卡牌遊戲,乍看這個對戰界面分布,确實和爐石有幾分相似。
實際核心玩法很不一樣
但《KARDS》也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比如,這遊戲沒有國服,但它在國内可能比國外還要火—— Steam 的 3 萬多個評價裏,将近有一半是中文,國内社區的二創氛圍也很活躍。
還比如《KARDS》看似只是一款普通的卡牌遊戲,但很多人説它帶來的臨場沉浸感,不輸一些同題材的 3A 遊戲,尤其是近些年劇情翻車嚴重的二戰遊戲們。
其實《KARDS》并不是那種一致好評的神作。《KARDS》的開發商是位于 " 彈丸之地 " 冰島的 1939 工作室,初創團隊只有 9 個人,因此經常被戲稱為 " 冰島原神 "(同樣有這個稱呼的是《EVE》)" 冰島三國殺 "。這限制了遊戲的體量,或許也埋下了嚴重的運營問題:擺爛的更新頻率和棄療的平衡性。
一些在别的卡牌遊戲中,短時間就會和諧的惡心機制,在《KARDS》裏卻被保留了下來,有時候制作組還會靈機一動,反向平衡後留下一句 " 這就是我們拿高薪幹的活 "。
徘徊在 80%以下的好評率就能説明些問題
但在承認硬傷後,就像前面説的,《KARDS》依舊收獲了不少玩家的認可,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這是怎麼做到的?它能夠繼續蒸蒸日上嗎?
今天的視頻節目,我們想聊聊《KARDS》是如何通過美術、音樂、玩法等多個方面,營造遊戲的沉浸感,成為市面上獨樹一幟(好壞都有)的二戰遊戲的?
點擊下方視頻即可觀看完整節目(不含任何商業推廣,請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