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一场价格战,谁被骑脸,谁在狂欢?,欢迎阅读。
比拼一年的价格战终于在 2023 年末迎来了最后的狂欢。
比销量海报来得更快的是车企降价促销活动,在 2023 年的最后一个月,内卷还在继续,并且打了一年的价格战终于在年终迎来了最后的狂欢。
按照购置税减免政策的规定,明年起超过 33.8 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将不能完全享受购置税优惠政策,而在这个价格之下的新能源汽车将依然全免购置税。
特别是对于 10 万元级的新能源车辆来说,今年和明年政策上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本次价格战正是从 10 万元级新能源车开始的,几家有实力的传统车企直接改变了定价规则,新车的价格完全是盯着竞品制定的。
至于 30 万元以上的车型反倒没有出现太多的降价,新能源汽车对于熱賣车型的渗透还在进行最后的攻坚。
骑脸输出,10 万元级混动家轿的刺刀战
作为市场的主力,A 级家轿一直占汽车销量的大头,根据统计 2022 年 A 级轿车占全年乘用车销量的 24.1%,在燃油车时代 A 级轿车就是合资品牌的利润奶牛,可以说谁能赢得这一细分市场,谁就能称霸市场。
随着新能源的渗透率逐步提升,作为市场主力的 A 级车的新能源渗透率也终于在 10 月来到了 22.6%,仍旧远低于其他细分市场,但可以肯定的是 A 级车市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主战场。
面对这样的局面,最先破局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老大,比亚迪在 12 月 1 日就开启了年终大促,作为销量主力的比亚迪秦 PLUS DM-i 冠军版价格更是直接降到了 8.98 万元,这样的价格放在整个市场都是相当具有性价比。
可以说拥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比亚迪,将 A 级混动轿车的成本卷向了极致,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市场的底价时,上汽集团接连抛出两个重磅车型,要和比亚迪这位大哥掰掰手腕。
12 月 5 日,荣威 D7 直降 1.5 万元,将入门级车型的价格直接降到了 10.98 万元,要知道荣威 D7 可是一款 B 级轿车,并且入门级的配置并不弱,纯电续航 125km,综合续航 1400km,馈电油耗 4.3L/ 百公里,完全不输比亚迪秦。
而就在第二天,12 月 6 日,五菱星光再次告诉市场,什么叫极致的成本控制,8.88 万元的起售价完全是盯着比亚迪秦的价格来的。
此前在广州车展时,五菱星光的预售价为 9.38 万元,最终售价再降 5 千元,压着比亚迪 1000 元开卖,只能说这样的价格必然是从供应链到主机厂又进行了一轮凶残的谈判。
在 10 万元级的混动轿车中,能够在年末进行降价的车企都是十分具有实力的,只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才能支撑。目前参与到这个细分市场竞争的也就只有比亚迪和上汽。
至于合资燃油车中,目前仅有一汽丰田对卡罗拉部分车型提供了 5 千元的购置税补贴。
这场 10 万元级的高端局目前仅有两家实力派车企参战,多数车企还依然选择观望,但是在更高价位的 20 万元级新能源车型中,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3 万元只是开始,绝不是车企的极限
20 万元级的新能源的价格战,其实来得更早一些。11 月 30 日,极越 01 在上市仅一个月就开启了第一次降价,官方直降 3 万元,同时对所有付款的老车主进行补贴,在价格调整之后,极越 01 的起售价也来到了 21.99 万元,直接面对纯电车型中最有挑战性的车型。
一定程度上来说,极越的降价完全是被市场所逼出来的,同级的小鹏 G6 和智己 LS6 的起售价都 21 万元,并且在性能和配置上这三款车的入门车型差别并不大,本想靠着百度 Apollo 智驾提升的品牌溢价,但是在消费者看来这些并不值 3 万元。
同时和极越同架构的极氪 001 在今年已经进行了几次降价,入门车型的起售价已经降到了 24.9 万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极越只能通过降价来稳住上市初期的销量,如果不能打开市场,那么在未来,极越的路将更难走。
在外界看来降价 3 万元已经是十分具有诚意,但没过两天哪吒汽车就用实力证明 3 万元对于 20 万元级的车型来说只是开始,哪吒 S 纯电车型全系也降价 3 万元,入门款的价格直接突破 20 万元来到了 19.98 万元。
进入 12 月份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车企的价格战就直接进入到了白刃战的地步,10 万元和 20 万元级的主流车型已经开启了最高 3 万元的降价幅度,至于售价更高的车型,能降价的幅度必然会更大。
首先在 30 万元以上卷起价格战的是理想,已经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理想 11 月份售出 4.1 万辆新车,还想接着销量上涨的势头冲击下月销 5 万辆的目标。
为了防止落下被刺老车主的口舌,理想选择了通过置换补贴、保险补贴和借着互联网双十二购物节的热潮,进行一波促销活动,推出靠最高 3.6 万元的补贴力度和 2 千元油卡以及礼品赠送,只能说理想在顶住问界的压力后还想继续扩大战果。
汽车作为房子之外的大宗消费品,每增加一名车主就能让竞争对手少卖一辆车,特别是在岁末年终,不少观望一年的消费者都开始跃跃欲试,而价格战无疑是打动这些消费者的最直接的方式。
同时,供应链市场还有实力能够支撑新能源汽车降价,12 月最新的碳酸锂价格已经跌破 10 万元 / 吨,12 月 6 日碳酸锂的价格一度跌至 8.56 万元 / 吨的年内新低,与 2022 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碳酸锂价格大幅走低的行情下,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也稳定在 12 万元 / 吨,相比于年初的 50 万元 / 吨和年中 20 万元 / 吨的价格已经有了明显下降,主机厂在采购成本方面也能留出巨大的空间,特别是电池包的价格,很有可能迎来新低。
可以预见,电池价格回落到正常区间后,新能源汽车 3 万元的降价还只是开始。
根据相关统计,截止本周已经有超过 15 家车企进行了价格调整,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有不少车企跟进,毕竟价格战都已经打了一年,谁也不可能再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放弃。
从销量达成率来看,能够完成年度目标的车企并不多,努力在最后一个月时间冲刺一把,交上一个 60 分以上的成绩还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