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广东人,撑起一个出行IPO,欢迎阅读。
融资中国· 2024-04-05 12:11
关注
背靠腾讯、广汽,如祺出行能成功上市吗?
近日,如祺出行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想要冲击 " 中国网约车第一股 "。
网约车,已经成为大众生活中并不可缺的一项。最早在 2010 年,易到汽车成立并成为彼时的中国第一家网约车平台。在这之后诸如滴滴、快的、Uber 中国、曹操出行、高德、美团等纷纷入局。几年时间里,网约车的赛道上已经挤满了厮杀的玩家。
到 2024 年,整个网约车市场运力饱和、供过于求,当需要网约车时留给乘客的选择已经太多了,这也导致网约车赛道内的企业们过的苦不堪言。
之前,2022 年国内的网约车第一股滴滴市值跌掉 9 成,最终宣布退市。曾经的行业霸主到今天的唏嘘退场无疑让整个行业冷上加冷。
转眼望去,整个网约车赛道内已经没有撑门拄户的上市企业存在。一眼望得的头的网约车,亟需一个新故事的诞生。
而就在此前,众多网约车企业们都在谋求 IPO 上市,像如祺出行就曾在 2023 年 8 月 18 日递表,但结果以失败告终。本次正是是如祺出行的二战 IPO。
这家背后凝聚腾讯、广汽、小马智行等知名企业的网约车能否成为继滴滴之后的新 " 网约车第一股 " 呢?
从大湾区走出的企业,背后站着腾讯、广汽
如祺出行的名字可能大多数人没有听到过。但是如果在广州地区打车,基本都是来自如祺出行平台的车辆。
2018 年 3 月,如祺出行正式问世。但彼时,滴滴已经从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抢占了中国网约车市场最大份额占比。与滴滴正面竞争基本没有胜算可能。
所以,如祺出行只能选择了另辟蹊径在重点区網域内进行突破,而这一区網域就是大湾区,覆盖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及珠海等主要城市。根据招股书,截至 2023 年底,如祺出行在大湾区的渗透率达到了 45%,并且其 93.9% 的业务来自大湾区。同时,在全国市场上,如祺出行市场份额大约占全国网约车总单量的 1%,暂居排名全国第八,算是一份十分不错的答卷。
而这一份答卷的背后也脱离不了其背后靠山的支持。
成立阶段,腾讯与广汽共同认缴出资 100 亿人民币促使如祺出行的问世。
再到 2019 年 4 月,腾讯继续对其加注,参与了如祺出行的数亿元天使轮投资。同时,根据企查查,如祺出行目前的首席执行官蒋华来自于广汽,在广汽集团领导服务贸易板块多项创新业务的组建,同时带领广汽商贸有限公司发展成为行业知名企业。在孵化如祺出行后,蒋华被集团委任到如祺出行,负责业务开拓。
根据此次上市的招股书,广汽系和腾讯分别位列如祺出行的第一、二大股东。广汽工业直接及通过广汽及中隆间接于如祺出行已发行股本中拥有约 35.21% 的权益;腾讯持股为 18.41%。
可以说,如祺出行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其背后存在着腾讯和广汽量大靠山作为背景。有这样的强大背景,其野心自然也不会小。
2022 年 4 月,如祺出行完成 A 轮融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SPARX、瑞盛亚洲、广州产投集团、岭南商旅集团、工控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合计融资超 10 亿元,投后估值为 30.1 亿元。
时隔仅一年后,2023 年的 8 月,如祺出行 6 又完成 8.42 亿元的 B 轮融资。此轮融资后如祺出行的投后估值达到 53.6 亿元。成立至今仅 4 年时间里,如祺出行的整体估值已经翻了 5 倍。
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腾讯、广汽这些亮眼的巨头投资者,在如祺出行的投资名单中还能看到小马智行、文行知远这样的自动驾驶企业。
早在 2020 年时,如祺出行就先于其他网约车企业盯上了自动驾驶领網域,成为这片领網域第一个吃螃蟹的网约车企业。
除了投资外,小马智行、文行知远、如祺出行三者之间还形成了很深的战略合作关系。三家一起推动 Robotaxi 商业化运营,并于 2022 年 10 月,首次在广州发布 Robotaxi 服务。这一举措也使得如祺出行成为了全球第一家提供有人驾驶网约车与 Robotaxi 服务的混合出行服务平台,也是为数不多致力于 Robotaxi 服务商业化落地的公司。
所以,招股书中如祺出行给自己的定位是 " 全球首个推出有人驾驶网约车与 Robotaxi 服务商业化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 "。同时,如果顺利上市,如祺出行更希望得到的标签是 " 出行科技第一股 "。
汽车、互联网、自动驾驶,三大战略级股东加持如祺出行,如此看来,似乎如祺出行的 IPO 行动大有可为。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三年累亏 20 亿,如祺出行能否顺利上市?
自 2010 年易到用车成立,网约车市场就开始逐渐活跃了起来。
易到、滴滴、快的、Uber 中国等一批玩家出现,主打用互联网思维加持网约车行业。
在到后来,神州专车、曹操出行、首汽约车、T3 出行等平台也相继问世。而在他们的背后,也和如祺出行一样均有汽车产业巨头们的帮助。
神州专车背后是曾经的神州系;曹操出行则是背靠李书福的吉利集团;首汽约车脱胎于首汽集团;T3 出行后面站着东风汽车、一汽、长安汽车三家央企和阿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
本赛道的竞争愈加激烈的同时,其他赛道也过来 " 插 " 了一脚。像美团、高德、抖音等平台也相继杀入网约车市场,直接从用户端切走 " 蛋糕 "。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一家 2019 年成立的网约车公司,如祺出行想要突围并不容易。
从现在来看,如祺出行的最大竞争对手仍是滴滴。而在去年,滴滴在全国网约车市场的份额占比达到了 75%。如祺出行所占比的 1%与滴滴相比无疑是相形见绌。
与其他平台相比,如高德打车、曹操出行、美团打车等日均订单量也均超过 100 万单。而如祺出行目前日均订单量仅约 24 万单。这个状态下,想要从其他企业碗里抢吃的,如祺出行恐怕不太容易。
上文也提到,自动驾驶和 Robotaxi 商业化落地是如祺出行与其他网约车赛道竞争的核心力量。现任 CEO 蒋华也曾表示," 出行行业的拐点在 Robotaxi 的商业化落地 "。同时在招股书中也提到,如祺出行未来的增长点,重点在于 Robotaxi。不止如此。如祺出行还在 Robotaxi 上有继续加码的意图。招股书透露,本次 IPO 所募集的资金将有 40% 用于如祺出行的自动驾驶及 Robotaxi 运营服务的研发活动。
自动驾驶及 Robotaxi 被如祺出行寄予厚望,同时也是如祺出行与其他网约车竞争实现弯道超车的底牌所在。但这张底牌同样存在不小的难题。
从招股书来看,如祺出行的 Robotaxi 业务还处于投入期,远未能实现商业化。目前,如祺出行每年有 90% 以上的收入来自网约车,而包括 Robotaxi 的其他业务收入只有百万元。
而在自动驾驶端,近两年资本市场对于自动驾驶的投资转冷,自动驾驶明星公司纷纷裁员甚至破产倒闭。
2022 年 10 月份,由福特、大众联手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 Argo AI 将被关闭并解散。这家一度融资 36 亿美元,估值超 500 亿的自动驾驶独角兽轰然倒塌。无独有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图森未来宣布退市。这家 2021 年上市的卡车自动驾驶第一股走到了尽头。领头羊们的轰然倒塌让自动驾驶赛道更加寒冷。在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代大佬、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 2023 的年报交流会上直言不讳的发表了自己对自动驾驶的质疑。另一边,阿里巴巴的达摩院官宣放弃自动驾驶的研究,团队全部纳入菜鸟集团。
虽然,有人说正在兴起的人工智能将会拯救自动驾驶,但轉捩點何时发生还仍是个未知数。也就是说,靠自动驾驶和 Robotaxi 业务或许无法支撑如祺出行的 IPO 大业。
另外,从上市企业最重要的盈利上来看。招股书显示,如祺出行在 2021 到 2023 三年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亏损状态,每年亏损 6-7 亿元左右,合计下来三年亏损超过 20 亿。从毛利率上来看,2020 年至 2023 年,毛利率分别为 -22.8%、-24.2%、-10.7%、-7.7%。
而且在《招股说明书》中如祺出行还表示,实现盈利的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司管理成本和开支的能力。但由于公司对技术、人才、司机群体、司机车队扩张以及其他举措的持续投资,未来依然可能出现亏损。
如此来看,如祺出行还需要开发出更多的弹药。
网约车的故事难讲
现在,人们口中最常见的网约车平台只有几个,比如滴滴、高德、美团。但是,那些大多数人念不出名字的网约车公司多的难以想象。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共有 337 家 " 持牌 " 的网约车公司,它们都拿到了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以微薄的力量对抗着行业老大滴滴。
但行业老大的处境一帆风顺吗?显然不是。
从上市到退市,滴滴最初的估值超 5800 亿人民币一度跌了 9 成。滴滴仿佛做了一场黄粱一梦,梦醒之后,便是一地鸡毛。
而滴滴的退市也让其背后投资方损失惨重。阿里巴巴的软银集团曾多次投资滴滴,累计金额已超 120 亿美金,占股超 20%,而滴滴退市时全部市值不足 70 亿美金,曾因投资阿里而名声大噪的孙正义在这一次的失误中净损失超百亿美金。滴滴也成为孙正义踩过的若干个坑其中之一。
行业老大尚且如此,赛道内其他企业呢?
近期,嘀嗒出行与如祺出行在同一时期再次向港交所递表。据悉,这已经是该企业第五次闯荡 IPO 之路了。前面四次无疑石沉大海,而嘀嗒出行的背后也不乏有众多明星投资机构的加持,比如 IDG 资本、蔚来资本、元生资本等。经历了四次上市闯关的失败,第五次的闯关能否成功仍是个未知数。
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网约车都宣布要剑指 IPO 的口号,可无一例外,没有一家企业在近期上市成功。
T3 出行是网约车大玩家中的第二梯队,其背后有阿里巴巴、腾讯、东方等多方势力的撑腰。2021 年 10 月,T3 出行完成 77 亿元 A 轮融资,估值约 240 亿元人民币跻身独角兽行列。2023 年 7 月,T3 出行完成 10 亿元 A+ 轮融资,并宣布公司正在推动 pre-IPO 轮融资,计划在融资完成后启动 IPO 并实现港股及 A 股发行上市。但直至今日也没有关于上市的最新消息传出。
万顺叫车此前与 SPAC 公司宣布签订业务合并協定,预计将于 2023 年第四季度或 2024 年初完成。这家曾最高估值达到 43 亿美元的网约车企业,事到如今依然没有按计划中所说完成上市。
还有估值 10 亿美元的阳光出行,之前也在 2021 年宣布赴美上市的计划,直至今日仍未完成 IPO 上市。
不难看出,在过去的三四年,网约车赛道一度出现走到过 pre-ipo 甚至更远的企业,但无一例外都缩回了筹备上市的触角。
在今天,这条网约车赛道上硝烟弥漫,玩家们的厮杀愈演愈烈。网约车企业的上市之路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随着滴滴退市以来,并没有出现成功上市的网约车企业。
从市场环境来看,网约车市场运力饱和、供过于求的现状无疑是网约车企业上市之路上最大的挑战。在运力过剩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像如祺出行的亏损并不是独家。根据财报,滴滴、T3 出行、、易到、嘀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
以同样谋求上市的嘀嗒出行为例,在 2020 年至 2022 年的三年间,嘀嗒出行仅有一年实现盈利,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 6.5 亿元。
同时,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网约车监管信息互動系统 2024 年 2 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 7.75 亿单,环比下降 14.9%。这一数据无疑加剧了市场对网约车行业前景的担忧。网约车行业已逐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
现如今,网约车的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滴滴出行以绝对优势占据领先地位,而曹操出行、T3 出行、享道出行、万顺叫车等平台则成为市场中的有力竞争者。此外,还有百度地图、高德打车、美团打车等聚合平台以及数百家在市场中分庭抗礼。
像如祺出行和嘀嗒出行这样的企业,谋求上市的道路无疑会更加坎坷。(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