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为何有人要跑到非洲买药?,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聂说事儿,作者:聂少锐,原文标题:《非洲沉思录之十六,非洲药》,头图来自:AI 生成
一个朋友来非洲考察完回国,专门去肯亞的药店,买了鱼油、胃药、和口服的类似玻尿酸的东西,他说他老婆在国内经常买这种口服的玻尿酸保养,一小盒几百块人民币的东西,他家成箱成箱地买。显然他也是不差钱的人,我历来不相信这种带化学成分的东西,何况还是从非洲买回国内,难怪外国人调侃中国人走到哪都喜欢买药,买药好像大批发似的。
好多年前跟着国内药厂的人在肯亞调查市场,当时我是翻译,也没这方面的兴趣,只是带着他们到各地的药仓库转转。了解一下证件和政策方面的细节,肯亞的药品市场非常松散,基本只要注册公司,拿到药品进口许可和资质就可以从国外进口药品了。
反倒是中国出口药品有些限制,私人公司反而需要受到药厂制约。基本来讲,非洲药品就是普通进口商品,只是中国药品不一定受市场认可,也因为其产品的认证体系不同,带来出口不便。
中国市场本身对药物管理比较严格,所以带来出口的严格,中国体系内的国产药很少在非洲的药店看到,医生批准的处方药更是少之又少。药店的基础药和保健药,基本被欧美货和印度货占领,可谓是五花八门,来自各种国家的药像一个大杂烩。
一间普普通通的非洲小区药店能汇聚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不同药,非洲的药店很好的诠释了非洲的拿来主义,什么好就进口什么,市场上优胜劣汰,能留下来的药经过几十年市场选择,都是非常不错的,非洲没有什么自主研发的概念,更没有药权保护主义,反正世界通用的,有效的,就是好的。
印度在药上不仅有拿来主义,更对药品不设知识产权,各种仿制药大大降低了成本,也因为他们在非洲强大控制和推销能力,印度药在非洲也是大行其道。我前几年在坦桑,仓库旁边一个印度人的药仓库,卖药就像卖白菜一样,每天大大小小的卡车过来买药。
药在非洲是普通生意,买卖自由,只是我们的体系游离世界体系之外,很难把中国的药推销给世界,好像我们的中医一样,如果我们总是想着在中国城里面开诊所,进口中国药时偷偷摸摸搞夹带走散货,又如何打开市场,给当地人介绍中国药品的有效性?
我们应面对当地市场,而不仅仅是在非洲的中国人。我们总调侃中国的清凉油和风油精,减肥药在非洲的流行,其实我们只是在喝别人剩下的汤,欧美,印度日本,把肉都吃完了。
肯亞,坦尚尼亞各大药店背后都有印度资本的影子,连锁的药店开到肯亞各个角落,基本上每个加油站都配一个药店,在非洲久了的中国人都知道去这种药店买药。对中国人来讲,只要有效就是好药,中国人买药不怎么在乎价格。
其实对当地人来讲,这些进口药是很贵的,动辄一盒大几千块先令是他们半个月的工资,我朋友有胃病,自从吃了当地胃药有明显好转,自那以后每次回国要带十几大盒那个胃药回国送人,这让我目瞪口呆。
非洲医疗手段的落后体现在设备不足,医生少,医院少,技术不足这些方面,基础医疗差,这是相对的。对于非洲中产以上的收入人群,非洲医疗保险却是非常完善的,就我几次跟非洲医院打交道的经历而言,我的感受很好。可能对于那些需要高精尖大手术的医疗肯定需要回国,而对于非洲医疗保险以内的小病小痛,肯亞的大医院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是肯亞的社区小医院,他们跟我们九十年代很像,感冒开几颗几颗的药,用纸包着,就是他们的办事效率太慢。
我们国内的药市场没有完全开放,甚至是一定程度的垄断,这导致我们某些程度的落后,我们一味地强调自主研发和药权甚至保护主义,这导致我们无法睁眼看世界。落后好像要挨打,落后可能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优势,因为冲刺的距离够远,好像《我不是药神》里的拿来主义,只要是好的,有效的,就拿来用,因为都是被证明了的有用的,为什么要打着自主的旗帜搞特权呢?
肯亞人和坦尚尼亞人都喜欢吃 Samosa 和 chapati,前一种是面里面包羊肉牛肉或者蔬菜馅,后一种是摊的面饼,据说都是印度人带过来的传统饮食,甚至做饭普遍的咖喱味儿也是受印度人影响。以至于各大超市里印度调料遍布货架,要留住非洲的心,先留住非洲的胃,印巴人真正做到了影响非洲。
而且,在他们吃坏了肚子时能用上印度的药,这更是深一层的绑定。教育,国之根本,后面是英式教育,金融更是美元体系,医疗我们无法涉足,我们的优势是建医院,建完医院后医生和药物都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的优势是修路,修完路路上跑的都是日本车 ...... 但我国真正产业化赚钱的机会并不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聂说事儿,作者:聂少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