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為何有人要跑到非洲買藥?,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小聶説事兒,作者:聶少鋭,原文标題:《非洲沉思錄之十六,非洲藥》,頭圖來自:AI 生成
一個朋友來非洲考察完回國,專門去肯亞的藥店,買了魚油、胃藥、和口服的類似玻尿酸的東西,他説他老婆在國内經常買這種口服的玻尿酸保養,一小盒幾百塊人民币的東西,他家成箱成箱地買。顯然他也是不差錢的人,我歷來不相信這種帶化學成分的東西,何況還是從非洲買回國内,難怪外國人調侃中國人走到哪都喜歡買藥,買藥好像大批發似的。
好多年前跟着國内藥廠的人在肯亞調查市場,當時我是翻譯,也沒這方面的興趣,只是帶着他們到各地的藥倉庫轉轉。了解一下證件和政策方面的細節,肯亞的藥品市場非常松散,基本只要注冊公司,拿到藥品進口許可和資質就可以從國外進口藥品了。
反倒是中國出口藥品有些限制,私人公司反而需要受到藥廠制約。基本來講,非洲藥品就是普通進口商品,只是中國藥品不一定受市場認可,也因為其產品的認證體系不同,帶來出口不便。
中國市場本身對藥物管理比較嚴格,所以帶來出口的嚴格,中國體系内的國產藥很少在非洲的藥店看到,醫生批準的處方藥更是少之又少。藥店的基礎藥和保健藥,基本被歐美貨和印度貨占領,可謂是五花八門,來自各種國家的藥像一個大雜燴。
一間普普通通的非洲小區藥店能匯聚來自幾十個國家的不同藥,非洲的藥店很好的诠釋了非洲的拿來主義,什麼好就進口什麼,市場上優勝劣汰,能留下來的藥經過幾十年市場選擇,都是非常不錯的,非洲沒有什麼自主研發的概念,更沒有藥權保護主義,反正世界通用的,有效的,就是好的。
印度在藥上不僅有拿來主義,更對藥品不設知識產權,各種仿制藥大大降低了成本,也因為他們在非洲強大控制和推銷能力,印度藥在非洲也是大行其道。我前幾年在坦桑,倉庫旁邊一個印度人的藥倉庫,賣藥就像賣白菜一樣,每天大大小小的卡車過來買藥。
藥在非洲是普通生意,買賣自由,只是我們的體系遊離世界體系之外,很難把中國的藥推銷給世界,好像我們的中醫一樣,如果我們總是想着在中國城裏面開診所,進口中國藥時偷偷摸摸搞夾帶走散貨,又如何打開市場,給當地人介紹中國藥品的有效性?
我們應面對當地市場,而不僅僅是在非洲的中國人。我們總調侃中國的清涼油和風油精,減肥藥在非洲的流行,其實我們只是在喝别人剩下的湯,歐美,印度日本,把肉都吃完了。
肯亞,坦尚尼亞各大藥店背後都有印度資本的影子,連鎖的藥店開到肯亞各個角落,基本上每個加油站都配一個藥店,在非洲久了的中國人都知道去這種藥店買藥。對中國人來講,只要有效就是好藥,中國人買藥不怎麼在乎價格。
其實對當地人來講,這些進口藥是很貴的,動辄一盒大幾千塊先令是他們半個月的工資,我朋友有胃病,自從吃了當地胃藥有明顯好轉,自那以後每次回國要帶十幾大盒那個胃藥回國送人,這讓我目瞪口呆。
非洲醫療手段的落後體現在設備不足,醫生少,醫院少,技術不足這些方面,基礎醫療差,這是相對的。對于非洲中產以上的收入人群,非洲醫療保險卻是非常完善的,就我幾次跟非洲醫院打交道的經歷而言,我的感受很好。可能對于那些需要高精尖大手術的醫療肯定需要回國,而對于非洲醫療保險以内的小病小痛,肯亞的大醫院是沒有問題的,即使是肯亞的社區小醫院,他們跟我們九十年代很像,感冒開幾顆幾顆的藥,用紙包着,就是他們的辦事效率太慢。
我們國内的藥市場沒有完全開放,甚至是一定程度的壟斷,這導致我們某些程度的落後,我們一味地強調自主研發和藥權甚至保護主義,這導致我們無法睜眼看世界。落後好像要挨打,落後可能也是實現彎道超車的優勢,因為衝刺的距離夠遠,好像《我不是藥神》裏的拿來主義,只要是好的,有效的,就拿來用,因為都是被證明了的有用的,為什麼要打着自主的旗幟搞特權呢?
肯亞人和坦尚尼亞人都喜歡吃 Samosa 和 chapati,前一種是面裏面包羊肉牛肉或者蔬菜餡,後一種是攤的面餅,據説都是印度人帶過來的傳統飲食,甚至做飯普遍的咖喱味兒也是受印度人影響。以至于各大超市裏印度調料遍布貨架,要留住非洲的心,先留住非洲的胃,印巴人真正做到了影響非洲。
而且,在他們吃壞了肚子時能用上印度的藥,這更是深一層的綁定。教育,國之根本,後面是英式教育,金融更是美元體系,醫療我們無法涉足,我們的優勢是建醫院,建完醫院後醫生和藥物都跟我們沒有關系。我們的優勢是修路,修完路路上跑的都是日本車 ...... 但我國真正產業化賺錢的機會并不多。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小聶説事兒,作者:聶少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