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前华为工程师入局小众硬體赛道,年销售额5亿元,欢迎阅读。
文 | 林晴晴
编辑 | 袁斯来
用手机拍摄一张手写签名,传输到一台手掌大的机器中。3 秒内,机器生成雕刻路径,接着你可以在鸡蛋壳上、在可乐罐上用激光刻下图案。
海外用户中,DIY 设备一直算能稳定出货、利润不错的赛道。2022 年,激光雕刻机公司 xTool,进入市场一年销量就达到 8 亿元,拿下数亿元融资,激起过一阵水花。
激光雕刻机曾是工厂流水线的专属工具,价格高昂、体积庞大,操作复杂,工厂接单门槛动辄千件起。个人和小商户的 " 小批量、个性化 " 需求长期被忽视。而 xTool 定位消费级和工业级激光设备品牌,布局在家庭、教育、手工创作以及工业等领網域,以高溢价策略覆盖全功率段需求。
2017 年,一群华为出身的工程师捕捉到这一市场空白,创立了 LaserPecker 品牌,用 " 手持式 " 设计将工业设备压缩成至 6 公斤消费级产品,入门款机型价格降至 2000 元起。
QYR 数据显示,全球激光雕刻市场 2023 年规模为 6.58 亿美元,对比 3D 印表機 200 多亿美元的市场,是个绝对的小众赛道。但截至 2024 年,LaserPecker 全球众筹金额累计突破 3 亿元,年销售额近 5 亿,并成功进入沃尔玛五金货架。
但质疑也随之而来:一台售价 2000 至 2 万元的设备,如何平衡性能与成本?究竟是工具还是玩具?如何避免沦为 " 吃灰玩具 "?当市场教育尚未完成,LaserPecker 如何让激光雕刻机从 " 小众极客玩具 " 走向大众刚需?
撕掉工业标签
过去,激光雕刻机离普通人很遥远。一台工厂流水线使用的雕刻机,价格普遍在 1 万至 5 万元,机身长达 2 米,单次操作至少需要耗时 30 分钟以上。
但 LaserPecker 激光雕刻机初代产品 LaserPecker Pro 重量仅 1.9 千克,仅手掌大小,可以握在手中操作。而据 3D Lab Store 介绍,LaserPecker 2 的雕刻精度为 0.05 毫米,有 1k、1.3k 和 2k 三种雕刻分辨率,而 LaserPecker 4 的雕刻精度可达到 8K,精细度甚至可以达到 0.01 毫米。
这是非常聪明的思路。激光雕刻机属于利基市场,xTool 这样的先入者早已占领有利地位,LaserPecker 要厮杀出一条路,要么开辟新市场,要么做领头羊不太在意的低端市场。
LaserPecker 显然两者都做到了。LaserPecker 的激光雕刻机价格覆盖了从入门级到专业级的广泛区间。其入门款机型定价约为 2000 元人民币,主要面向家庭用户和初级爱好者。例如用于儿童手作课程或个性化纪念品定制。这部分是此前没有接触到激光雕刻机的全新用户。"xTool 的客户要雕金属模具,我们要让家庭主妇也能在鸡蛋上刻名字。" LaserPecker 中国区负责人董娟这样比喻。
而中端机型价格集中在 3000 至 8000 元人民币,适合小型工作室或创意商户,例如美国手工皮具店主或日本甜品工坊,用于小批量定制生产。这些用户资金有限,此前不太受中大型公司关注。
这也是 LaserPecker 的基本盘,他们海外用户中 85% 是小 B 端用户:美国手工皮具店主用它雕刻定制商标,日本甜品师在蛋糕上打日期标签,中国潮牌主理人将牛仔裤激光做旧。
" 个人用户可能新鲜一阵,但小 B 端是持续造血的关键。" 董娟表示。" 过去几年,b 端用户在美国独立站复购率远高于 C 端。2023 年,其新品 LaserPecker4 上线 12 天即完成 200 万美元阶段目标,最终以 557 万美元收官,创下众筹新纪录。
至于高端专业机型如 LaserPecker LP5,售价达到 2 万元人民币左右(约合 3499 美元),配备双激光源(光纤 + 二极管)、支持 360° 圆柱雕刻和金属切割以及 3D 浮雕功能,主要针对需要高精度和多功能性的专业用户。
值得关注的是,LaserPecker 建立起了一个良性模式:在中低端市场,用低价产品打开市场,并赚得高利润。
这背后的关键是自研。为实现 " 小型化 ", LaserPecker 供应链团队不得不自研 65% 的零部件,因为 " 工业标准件根本塞不进这么小的盒子 "。他们的第四代产品 LaserPecker4 集成双激光源(光纤 + 二极管),误差控制在 0.01 毫米,性能接近工业机,重量仅 6 公斤。" 我们 70% 的研发都投入在优化雕刻算法和运动控制。" LaserPecker 中国区负责人董娟告诉 36 氪。
自研加上深圳供应链优势,让 LaserPecker 的毛利率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优势。
目前,LaserPecker 已经在小 b 用户中建立起口碑," 一台机器日均接 20 单,三个月回本。" 一位亚马逊买家评论道。
" 当你的产品能帮用户赚钱,低频高价就不是问题。" 董娟总结。
窄赛道,还是伪需求
激光雕刻机赛道看似狭窄,实则暗流涌动。
国内头部玩家 xTool 坚持工业级路线,用高精度设备主攻企业采购;LaserPecker 则押注消费级市场,将机器 " 塞进 " 沃尔玛货架。
这种分化直接反映在渠道策略:xTool 依赖经销商体系,LaserPecker 则通过独立站和社交媒体直接触达 C 端。在 LaserPecker 的出海履历中,一个反常识现象是:其独立站转化率比亚马逊高出 30%。2024 年,其官网月访问量 26 万,54% 流量来自直接搜索和自然流量。
其成功依赖一套 " 视觉化说服 " 策略:通过邮件营销和社媒话题提前蓄水,用对比动图展示 " 传统设备 30 分钟 VS LaserPecker 3 秒 " 的鸡蛋雕刻过程,转化率提升 40%;
官网本土化页面设计,精准匹配地網域文化。" 用户不知道激光机能干嘛,我们就喂给他们使用场景。" 这种策略在文化差异显著的海外市场尤其奏效。北美用户搜索 "laser engraver for small business(可译为‘小批量生产神器’)";日本用户热衷 " 家庭姓名牌定制 ",从书包到餐具,刻字成为家庭专属感的象征。
此外,官网 " 创意库 " 提供 5000 种模板,从宠物吊牌到婚礼请柬,每个模板配 15 秒操作视频。Facebook 万人群组中,用户分享 "Etsy 爆款攻略 ",例如用边角料制作定制耳环,月销过万。这种 UGC 生态形成 " 创作 - 分享 - 变现 " 链条,能反哺官网流量。" 我们不做泛流量,只聚焦创意设计师、小企业主和 DIY 发烧友。" 董娟说。
QYR 预测,全球激光雕刻市场中国产能占比预计 2030 年升至 71%,LaserPecker 与 xTool、WAINLUX 位列第一梯队,将共同占据几乎过半的市场份额。尽管年销数亿元,但 LaserPecker 真正的挑战仍在于市场教育——激光雕刻机能否像家用印表機一样普及?
跨越鸿沟的关键仍然是 " 轻量化技术 " 。" 未来,你甚至可以对手机说‘在杯子上刻一首诗’,剩下的交给机器。" 董娟提出有一个设想。而 LaserPecker 部分最新款产品已支持蓝牙远程控制,且正在研发和测试 AI 绘图功能(自动将文字转成雕刻图案)。
这种 " 傻瓜式 " 体验或许能降低使用门槛,但成本控制仍是关键。" 激光雕刻机不该只是专业工具,而更应该是创意入口。" 董娟的结论,揭示了一条小众赛道的生存法则:用技术降低门槛,做破坏式创新者。
但小众赛道的厂商们最终仍需回答一个现实问题——当热潮退去,有多少用户愿意持续为场景体验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