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前華為工程師入局小眾硬體賽道,年銷售額5億元,歡迎閱讀。
文 | 林晴晴
編輯 | 袁斯來
用手機拍攝一張手寫籤名,傳輸到一台手掌大的機器中。3 秒内,機器生成雕刻路徑,接着你可以在雞蛋殼上、在可樂罐上用激光刻下圖案。
海外用戶中,DIY 設備一直算能穩定出貨、利潤不錯的賽道。2022 年,激光雕刻機公司 xTool,進入市場一年銷量就達到 8 億元,拿下數億元融資,激起過一陣水花。
激光雕刻機曾是工廠流水線的專屬工具,價格高昂、體積龐大,操作復雜,工廠接單門檻動辄千件起。個人和小商戶的 " 小批量、個性化 " 需求長期被忽視。而 xTool 定位消費級和工業級激光設備品牌,布局在家庭、教育、手工創作以及工業等領網域,以高溢價策略覆蓋全功率段需求。
2017 年,一群華為出身的工程師捕捉到這一市場空白,創立了 LaserPecker 品牌,用 " 手持式 " 設計将工業設備壓縮成至 6 公斤消費級產品,入門款機型價格降至 2000 元起。
QYR 數據顯示,全球激光雕刻市場 2023 年規模為 6.58 億美元,對比 3D 印表機 200 多億美元的市場,是個絕對的小眾賽道。但截至 2024 年,LaserPecker 全球眾籌金額累計突破 3 億元,年銷售額近 5 億,并成功進入沃爾瑪五金貨架。
但質疑也随之而來:一台售價 2000 至 2 萬元的設備,如何平衡性能與成本?究竟是工具還是玩具?如何避免淪為 " 吃灰玩具 "?當市場教育尚未完成,LaserPecker 如何讓激光雕刻機從 " 小眾極客玩具 " 走向大眾剛需?
撕掉工業标籤
過去,激光雕刻機離普通人很遙遠。一台工廠流水線使用的雕刻機,價格普遍在 1 萬至 5 萬元,機身長達 2 米,單次操作至少需要耗時 30 分鍾以上。
但 LaserPecker 激光雕刻機初代產品 LaserPecker Pro 重量僅 1.9 千克,僅手掌大小,可以握在手中操作。而據 3D Lab Store 介紹,LaserPecker 2 的雕刻精度為 0.05 毫米,有 1k、1.3k 和 2k 三種雕刻分辨率,而 LaserPecker 4 的雕刻精度可達到 8K,精細度甚至可以達到 0.01 毫米。
這是非常聰明的思路。激光雕刻機屬于利基市場,xTool 這樣的先入者早已占領有利地位,LaserPecker 要厮殺出一條路,要麼開辟新市場,要麼做領頭羊不太在意的低端市場。
LaserPecker 顯然兩者都做到了。LaserPecker 的激光雕刻機價格覆蓋了從入門級到專業級的廣泛區間。其入門款機型定價約為 2000 元人民币,主要面向家庭用戶和初級愛好者。例如用于兒童手作課程或個性化紀念品定制。這部分是此前沒有接觸到激光雕刻機的全新用戶。"xTool 的客戶要雕金屬模具,我們要讓家庭主婦也能在雞蛋上刻名字。" LaserPecker 中國區負責人董娟這樣比喻。
而中端機型價格集中在 3000 至 8000 元人民币,适合小型工作室或創意商戶,例如美國手工皮具店主或日本甜品工坊,用于小批量定制生產。這些用戶資金有限,此前不太受中大型公司關注。
這也是 LaserPecker 的基本盤,他們海外用戶中 85% 是小 B 端用戶:美國手工皮具店主用它雕刻定制商标,日本甜品師在蛋糕上打日期标籤,中國潮牌主理人将牛仔褲激光做舊。
" 個人用戶可能新鮮一陣,但小 B 端是持續造血的關鍵。" 董娟表示。" 過去幾年,b 端用戶在美國獨立站復購率遠高于 C 端。2023 年,其新品 LaserPecker4 上線 12 天即完成 200 萬美元階段目标,最終以 557 萬美元收官,創下眾籌新紀錄。
至于高端專業機型如 LaserPecker LP5,售價達到 2 萬元人民币左右(約合 3499 美元),配備雙激光源(光纖 + 二極管)、支持 360° 圓柱雕刻和金屬切割以及 3D 浮雕功能,主要針對需要高精度和多功能性的專業用戶。
值得關注的是,LaserPecker 建立起了一個良性模式:在中低端市場,用低價產品打開市場,并賺得高利潤。
這背後的關鍵是自研。為實現 " 小型化 ", LaserPecker 供應鏈團隊不得不自研 65% 的零部件,因為 " 工業标準件根本塞不進這麼小的盒子 "。他們的第四代產品 LaserPecker4 集成雙激光源(光纖 + 二極管),誤差控制在 0.01 毫米,性能接近工業機,重量僅 6 公斤。" 我們 70% 的研發都投入在優化雕刻算法和運動控制。" LaserPecker 中國區負責人董娟告訴 36 氪。
自研加上深圳供應鏈優勢,讓 LaserPecker 的毛利率在行業内有了一定的優勢。
目前,LaserPecker 已經在小 b 用戶中建立起口碑," 一台機器日均接 20 單,三個月回本。" 一位亞馬遜買家評論道。
" 當你的產品能幫用戶賺錢,低頻高價就不是問題。" 董娟總結。
窄賽道,還是偽需求
激光雕刻機賽道看似狹窄,實則暗流湧動。
國内頭部玩家 xTool 堅持工業級路線,用高精度設備主攻企業采購;LaserPecker 則押注消費級市場,将機器 " 塞進 " 沃爾瑪貨架。
這種分化直接反映在渠道策略:xTool 依賴經銷商體系,LaserPecker 則通過獨立站和社交媒體直接觸達 C 端。在 LaserPecker 的出海履歷中,一個反常識現象是:其獨立站轉化率比亞馬遜高出 30%。2024 年,其官網月訪問量 26 萬,54% 流量來自直接搜索和自然流量。
其成功依賴一套 " 視覺化說服 " 策略:通過郵件營銷和社媒話題提前蓄水,用對比動圖展示 " 傳統設備 30 分鍾 VS LaserPecker 3 秒 " 的雞蛋雕刻過程,轉化率提升 40%;
官網本土化頁面設計,精準匹配地網域文化。" 用戶不知道激光機能幹嘛,我們就喂給他們使用場景。" 這種策略在文化差異顯著的海外市場尤其奏效。北美用戶搜索 "laser engraver for small business(可譯為‘小批量生產神器’)";日本用戶熱衷 " 家庭姓名牌定制 ",從書包到餐具,刻字成為家庭專屬感的象征。
此外,官網 " 創意庫 " 提供 5000 種模板,從寵物吊牌到婚禮請柬,每個模板配 15 秒操作視頻。Facebook 萬人群組中,用戶分享 "Etsy 爆款攻略 ",例如用邊角料制作定制耳環,月銷過萬。這種 UGC 生态形成 " 創作 - 分享 - 變現 " 鏈條,能反哺官網流量。" 我們不做泛流量,只聚焦創意設計師、小企業主和 DIY 發燒友。" 董娟說。
QYR 預測,全球激光雕刻市場中國產能占比預計 2030 年升至 71%,LaserPecker 與 xTool、WAINLUX 位列第一梯隊,将共同占據幾乎過半的市場份額。盡管年銷數億元,但 LaserPecker 真正的挑戰仍在于市場教育——激光雕刻機能否像家用印表機一樣普及?
跨越鴻溝的關鍵仍然是 " 輕量化技術 " 。" 未來,你甚至可以對手機說‘在杯子上刻一首詩’,剩下的交給機器。" 董娟提出有一個設想。而 LaserPecker 部分最新款產品已支持藍牙遠程控制,且正在研發和測試 AI 繪圖功能(自動将文字轉成雕刻圖案)。
這種 " 傻瓜式 " 體驗或許能降低使用門檻,但成本控制仍是關鍵。" 激光雕刻機不該只是專業工具,而更應該是創意入口。" 董娟的結論,揭示了一條小眾賽道的生存法則:用技術降低門檻,做破壞式創新者。
但小眾賽道的廠商們最終仍需回答一個現實問題——當熱潮退去,有多少用戶願意持續為場景體驗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