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触乐怪话:别把复杂作品套进模板,欢迎阅读。
图 / 小罗
最近,我突然重温起了中学时代特别喜欢的两个奇幻系列作品," 地海传奇 " 六部曲,以及 " 中土 " 相关的一系列作品。这么做的原因很令人悲伤:亚马逊根据中土世界观改编的电视剧《力量之戒》拍得实在令人不能卒视。哪怕我阅读中洲历史故事的年份已久,遗忘诸多细节,也能看出这部剧从内核到外在都充满了粗制滥造的气质。重温原著之后,剧中种种错漏和曲解更是凸显——而主创一度号称自己只是 " 原作者的搬运工 ",试图把 " 忠于原著 " 当做卖点。
都是西幻,我索性把 " 地海传奇 " 系列也一并重读了,依然非常喜欢。它虽然也在西方奇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内名号却远不如 " 中土 " 响亮。在我看来,原因一部分在于原作者的谨慎," 地海 " 系列没怎么经历过像样的影视化。难得同意由吉卜力工作室改编,却阴差阳错让不足以担此重任的宫崎吾郎操刀。最后的成品《格得战记》(通译《地海传说》)一部顶六部,和《力量之戒》糟糕得难分仲伯。
有些改编拍得让原著粉愤怒,新观众迷茫
在我看来,《格得战记》对推广原著造成的负面打击恐怕比《力量之戒》更甚——至少中土的若干故事此前已经因为影片 " 指环王 " 三部曲和 " 霍比特人 " 三部曲广受欢迎;华纳出品的衍生游戏《中土世界:暗影魔多》也没有落在平均工业水准之下,IP 还一度扛住了后来各种将成未成的改编计划,甚至年度最烂游戏《魔戒:咕噜》的冲击。而《地海传奇》现在给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留下的印象,只剩下吉卜力版的扁平呈现。
其实我原本对《中土世界:暗影魔多》不太感冒,没想到全靠同行衬托……
这些改编具体有多么不尽人意,很多资深粉丝已经写过文章、做过视频,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此就不赘述了。我只是觉得,这些失败的改编暴露出了一个共同倾向:当下有一部分内容创作者,甚至一部分内容消费者,并不具备认识和传达作品复杂内核的能力。他们只能选择用粗暴的、简化的、最容易理解的公式模板去处理原本旁逸斜出、庞杂深邃的原作思想图景。
《力量之戒》中最突出的例子,是把女主角加拉德瑞尔追杀索隆的动机建立在被美剧拍烂了的 " 为兄复仇 " 这一点上,显得人物平庸莽撞。且不说在剧中打了个酱油的哥哥实际上并不是她在中土失去的唯一一个血亲(债还不一定都能算在索隆头上),哪怕编剧怕新观众没看过原作,不了解她的家族,也可以编个更符合她出身和野心的理由——邪恶可是在污染她参与建造和渴望统治的疆土!她滞留中土三个纪元背后的复杂时势、她本人的高傲(而不是没礼貌)和远见,这些统统不存于剧中。
加拉德瑞尔的确爬过雪山,且一些手稿版本提到她曾经在第一纪元的亲族冲突中 " 激烈地战斗 ",但亚马逊剧集并未展现这些行为背后的人物核心,只是移花接木一番后流于表面地展现,以 " 会打架 " 这种最浅薄的途径塑造所谓的 " 大女主 "
《格得战记》则把原作中对内心与世界本质的探寻拍成了毫无新意的少年帮助少女、拯救世界,并进行了混乱的人物关系嫁接,使得剧情让动画观众也摸不着头腦。实际上," 地海传奇 " 在结构和主旨上从来和传统的英雄冒险之旅不同,甚至有意识地加以区别。但动画版精准回避了原作者用整整 6 部书在读者心中种下的若干问题和答案:为什么最有能力者最谨慎于使用力量?为什么意中人在年轻时不曾彼此选择,却在暮年失去了才能与地位后终于携手?为什么被损毁最甚的,最后却最为自由完满?每一部 " 地海 " 都在温柔地引导角色寻找哲理性的存在真义,而这些也统统不存于剧中。
吉卜力的美术质量过硬,就是在地理、习俗等细节上无法让人联想到地海故事所发生的群岛世界
与之相对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内容消费者不断以诸如选角 " 正确 " 之类的脸谱化、简单化论断去批判《力量之戒》,间接掩盖了作品更复杂的问题:台词空泛、运镜迷惑、原创剧情前后矛盾、演员未受过语言和仪态训练等等,主创团队还顺势逮着这种最无关紧要的批评给更多不满的观众扣帽子;《格得战记》与之相反,把原作 90% 的棕色人种都画成了白人,剧情和人物塑造的拖沓混乱甚至无 " 正确 " 之锅可甩——或者这本身就是改编者并不理解原作初衷的证明。
总之,影视化和游戏改编自然可以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删改,只要内核不变,原著粉丝和新观众仍能从中收获类似的感动。而佳作的内核,取决于它们的复杂、深刻、反套路与不流俗。强行把它们同化进已知的商业流行文化模板,只会得到一团似是而非、平庸无聊的工业流水线产品——还不如放过这些作品,让愿意了解的人直接向原作者献上时间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