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家乐福和苏宁,谁拖累了谁?,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螺旋实验室,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
伴随着北京最后一家在营家乐福门店也宣告停业,家乐福在中国的商业版图已经几近崩碎。
北京曾见证了家乐福在华的起步全过程,1995 年的圣诞节,家乐福北京创益佳店正式开门迎客,这是家乐福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也是中国第一家外资连锁超市。
但是经过了 28 年的浮沉,家乐福最终还是撤出了曾经的先头阵地。
根据苏宁的年中报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家乐福中国门店还剩下 41 家,但要是按照上半年家乐福在全国的闭店速度来看,这剩下的 41 家门店,可能都很难撑到年底。
家乐福在中国不是没有过辉煌时刻,疫情前的 2019 年,家乐福在全国还拥有 235 家门店,但是近几年来的关店潮,已经让家乐福这家曾经的商超巨头摇摇欲坠。
尤其在北京、广州、深圳这些超一线城市,家乐福的门店已经全部宣告歇业,甚至连一家形象店都没有留下。
时间倒回到 2019 年 6 月,家乐福中国作价 48 亿元人民币,向苏宁出售了 80% 的股份,作为当时电商行业的 " 老三 ",苏宁的入主一度被认为会是家乐福新的起点,但是几年时间过去,家乐福江河日下,苏宁也已日暮途穷。
这场曾经被看好的联姻,最终还是没能收获美满的结局,这其中的缘故,到底是家乐福拖累了苏宁,还是苏宁带垮了家乐福呢?
家乐福早露颓势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2019 年苏宁收购家乐福的时候,其实家乐福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2010 年前后,红极一时的家乐福就开始展露出了衰退的迹象,作为最早把 " 大卖场 " 概念引入中国的零售商,家乐福的销售额、门店数量、单店业绩却先后被大润发、沃尔玛、华润万家等后起之秀超越。
到了 2017 年,家乐福中国的亏损已经达到了 10.99 亿元,2018 年虽然有所收窄,但亏损幅度仍有 5.78 亿元之多。
这个时候的家乐福,事实上处于一种 " 再不找接盘侠,马上就卖不掉了 " 的尴尬境地之中。
而苏宁的出现,正是家乐福心目中踏着五彩祥云的盖世英雄。
毕竟对于那几年的苏宁来说,25 亿买 PPTV,27 亿买万达百货,42 亿买天天快递,再多花个几十亿买个大超市,似乎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加上彼时苏宁还顶着个 " 电商老三 " 的头衔,阿里收购了大润发,京东入股了永辉,苏宁如果不拿下家乐福,似乎也有点跟不上阵型了。
而从实际出发,当时的苏宁还有超过 5000 家的苏宁小店,家乐福则有 3000 万的会员用户,双方在物流仓储、供应链以及新零售方面,也确实有着诸多想象空间。
苏宁掌门人张近东当时对于这桩联姻也同样是信心满满,在苏宁家乐福 2019 年四季度工作部署会议上,他曾表示:" 未来五年内,在一到三线市场,我们制定了开设 300 家家乐福门店的发展目标,要争取实现对沃尔玛的赶超。"
家乐福进入苏宁体系后的初期,也确实显露出了复苏迹象,苏宁 2020 年的半年报中曾表示,家乐福实现盈利 1 亿元以上,看似已经走出了亏损泥潭。
但后续的发展却证明,家乐福的扭亏为盈,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后续几年,家乐福的现实目标已经不是赶超沃尔玛,而是能否继续在一到三线市场开店,而当时雄心万丈的张近东,现在也已经失去了对于苏宁集团的实际掌控权。
船迟又遇打头风
家乐福穷途之下委身苏宁,但其实当时的苏宁,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豪门。
从 2014 年以后,苏宁易购已经连续多年无法实现业务盈利,为了避免净利润亏损,苏宁甚至不得不靠出售阿里股票和旗下资产来获得投资收益。
这种停留在账面上的 " 财技 ",以及张氏父子继续大手笔的买买买,暂时遮盖了苏宁的危机,但是对于家乐福来说,现实却极为残酷,除了股权收购之外,苏宁已经无法持续为家乐福输血。
而且船迟又遇打头风,此后三年,连锁超市行业又先后遭遇了社区团购和疫情的冲击,经营状况愈发艰难。
2020 年下半年,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跑步进入社区团购行业,新一轮的 " 百团大战 " 瞬间爆发,由于社区团购多以生鲜和快消品为主,与商超大卖场的强势品类存在高度重叠,不可避免地撬走了商超部分销售额。
在此影响下,永辉超市、家家悦、大润发等大型商超均出现销售额下滑,股价更是跌到了腰斩边缘,永辉超市甚至在财报中直接把亏损原因之一归结为 " 社区团购低价扩张 "。
而疫情反复所带来的影响,虽然也曾让连锁超市短暂吃到了 " 囤货消费 " 的红利,但从长远上来看,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在疫情过后都受到了冲击,消费习惯会转向多渠道分流,尤其会倾向于价格更优惠的线上渠道,对于线下商超的热情会进一步降低。
加之疫情曾带来的人工、运力等保障成本激增,商超虽然营收上升,但毛利率降低,很多大型商超在疫情期间都是连续亏损两三年。
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家乐福中国偏偏又遇上了个处境更加糟糕的金主,苏宁自身都难以摆脱债务危机,自然无暇为家乐福输血铺路,落魄的小姐嫁入了伪豪门,终究不会是一段美满的姻缘。
谁拖累了谁 ?
根据苏宁发布的 2023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苏宁实现商品销售收入 303.82 亿元,同比下降 7.54%,苏宁方面表示,这主要是受到了家乐福业务调整所带来的影响。
此外,家乐福中国闭店带来的一次性相关赔偿等费用支出及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也大幅拖累了苏宁的净利润率,今年上半年,苏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 19.30 亿元。
曾经被看好的 " 双赢 " 合作,现在还是演变成了 " 双输 " 的结局。
如果在马后炮地设想一下,如果当时苏宁没有收购家乐福,那么等待双方的,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首先对于家乐福中国来说,必定还会寻找新的金主接盘,而且大概率还会是互联网企业,站在当时的行业发展形势来看,传统商超转型新零售是必由之路,与互联网企业拥抱则是最优解法,永辉超市、大润发、联华超市等玩家均是走的这套模式。
但问题的核心是在于,彼时的家乐福中国并算不上是绩优股,连年的亏损和糟糕的市场表现,让家乐福中国无论是在财务数据还是市场前景上,很难吸引到超级巨头,虽然曾传出过与腾讯的绯闻,但最终未能成行。
当时苏宁愿意接盘,加上还有阿里系背景加持,其实已经是较为理想的结局。
换言之,即便是其他企业接手,家乐福中国如今的命运可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反观苏宁这边,如果当时没有斥资买下家乐福中国,现在的财务状况会不会更好一点呢。
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张近东该后悔的,不是花钱买了家乐福中国,而是后悔把钱都花在了 " 买买买 " 上。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PPTV、万达百货、天天快递等标的,苏宁在那几年还投资并购了红孩子母婴电商、意大利球队国际米兰、团购网站满座网、网络广告公司好耶等,但是这些项目后续都未能为苏宁创造更多现金价值。
苏宁的债务危机,不是因为某一笔投资失误而铸就的,而是长久以来的沉疴所致,家乐福中国的那 40 亿,只能说是压倒骆驼的其中一棵稻草。
传统商超没落,互联网经济退潮,这是近几年比较明显的两大商业趋势,比较不幸的是,这种趋势下两个最大的失意者凑到了一起。时代并不曾抛弃他们,但两个负数无论是相加还是相乘,都是无法实现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