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雷军又叒说小米汽车确实有点贵,我们听得确实有点累,欢迎阅读。
文 / 车头条
想当年,唐僧在至尊宝面前无限循环唱《only you》,导致至尊宝不耐烦,一拳将其打晕的时候,我是不理解的,中英文结合的歌词加上慵懒的配乐,着实还有点小优美。
1000 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体会到至尊宝的烦躁,以及至尊宝的不容易。
那就是,我们尊敬的雷总,又又又又一次对外强调:小米汽车确实有点贵!
哥啊,我只想说:我们听得确实有点累!
来看第一次:
雷总在小米汽车发布会前几日,在微博发布的 " 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 中强调:小米 SU7 确实有点贵。
第二次:
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雷总说小米 SU7 有点贵,不可能是 9.9 万、14.9 万的定价。
第三、四次:
1 月 8 日,雷总的微博发布了《小米汽车答网友 100 问(上集)》,里面提到了 " 确实有点贵 "。
1 月 9 日发布了 " 中集 ",1 月 10 日发布了 " 完结篇 "。
小米汽车公众号也是连推三集。加上上图 " 完整版 ",说有点贵已经 4 次了。
第五次:
上周末,央视财经播出了专访雷军节目,雷总又一次说:定价可能确实会有点贵!
这还没完。
第六次:
昨日,雷总发布短视频,又又又一次说:定价确实有一点贵,它肯定不会是 9 万 9,也不会是 14 万 9,也不会是 19 万 9。
视频标题是 " 关于小米 SU7 的价格,大家都很关心,我统一做下回复 "。
哥,你不是说过 N 回了么?
大家确实很关心,但你没必要三天两头就来汇报 " 确实有点贵 "," 不是 xx,也不是 xx",咱等有了确定价格再来公布行不?
就像 20 年前,还没微信,都用的诺基亚这种功能机,还得上房顶找信号。学生们停课在家,老师让每天打电话汇报体温,我是听话的好学生,每天体温正常也不间断汇报。
最后老师烦了,说:亲,你要没发烧就不用汇报了,电话费也不少呢。据说老师一天几十个电话,被干神经衰弱了。
看看网友怎么评价吧:
雷总是会搞营销的,这话隔段时间又来说
再这么搞营销,耐心耗光了,就败好感了
这关子卖的也太长了
这波热度持续了一个月,从未停歇过,腻了
小米手机当年的饥饿营销确实四两拨千斤,通过限量发售、欲擒故纵的策略,制造稀缺感,不断制造话题引发关注,最终吸引到海量用户和目标人群的关注购买。
如今小米汽车的营销节奏也是一波又一波,从发布会前的致敬一圈车企,到发布会后不断的强调价格悬念,还有不一定是小米官方搞的可以作为插曲的价格海报事件。
可以理解小米汽车营销的必要性,汽车市场量产周期长,强者如云,必须不断保持热度、吸引注意力,才有可能让用户不投奔其他品牌、且耐心等待小米汽车正式发售。
但汽车跟手机不同,换代换车周期长,价格不是唯一要素。
当今的营销不是互联网手机初期的懵懂年代,消费者苏醒了,一个个比猴精,适当预热吊胃口可以,频繁吊胃口就腻了,当频繁说确实有点贵,消费者的耐心就要耗光了。
没有新鲜感的营销适得其反。
猜价格是很好的营销放大入口,猜一次可以,频繁让大家猜,没有正确答案不说,猜对还不奖励,就彻底疲了,还心生厌意了。
现在的情况是,不仅猜得累了,听得也累了。
建议在正式发售前一天让大家有奖猜价格,今后就别再说 " 确实有点贵 " 了。否则就不是饥饿营销了,是:
你餐馆里吃饭很安静,卖唱的扒拉着四弦进来强制让你听,你快要听出病,给钱他才同意停。
" 哥,我买还不行吗?你别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