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明明已被立案调查,却被基金公司买成重仓股,基金证券入库及持仓合规岂能敷衍?,欢迎阅读。
财联社 1 月 31 日讯(记者 沈述红)曾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体外诊断企业浩欧博近日在舆论场上又掀起了水花,风向直指公募持仓的审慎与合规问题。
站在基金公司的合规角度,上市公司及其实控人如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募的股票入库、持仓将更为审慎。然而,截至去年底,依然有不少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或公司实控人被调查、留置后,仍出现在了公募基金的重仓股行列。
以浩欧博为例,作为一家热衷理财且业绩增长乏力的生物医药公司,该公司不仅在沪深交易所近期披露的 2022-2023 年度信息披露评价结果显示为 "D" 级,2022 年 11 月还因实际控制人之一陈涛涉及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然而,截至去年底,该公司出现在了两家基金公司——国联安基金和国新国证基金旗下产品的重仓股行列。
上述情形并非孤例。去年 12 月,眼科医疗连锁机构——华厦眼科在公告中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苏庆灿因个人原因被上海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去年 10 月,证监会公告,对昊志机电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汤丽君进行了立案调查、审理,经查明,汤丽君存在汤丽君内幕交易行为;2023 年 8 月,国安达收到上海市杨浦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鸿飞先生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2023 年 7 月,赛伦生物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范志和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但是去年底数据显示,均有公募基金重仓持有上述股票。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基金公司一般会重点关注此类情况,但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面良好,且相关调查并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公募在深度研究后进行持仓并非不可,反之则要审慎考虑入池乃至后续持仓事宜。
浩欧博被两家公募重仓
从刚刚披露完 2023 年四季报的公募基金持仓情况看,截至去年底,共有两家基金公司持有浩欧博——国联安基金和国新国证基金,前者在四季度增持浩欧博,后者则是新进该公司为前十大重仓股。而在去年四季度,该股股价下跌了 10.67%。
其中,国联安基金旗下产品——国联安稳健去年底持有该公司 16.12 万股,持股市值达 560.45 万元,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重为 2.58%,为第十大重仓股。在前一个季度,国联安基金旗下两只产品——国联安核心优势、国联安智能制造均重仓持有该产品,合计持仓 11.47 万股。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只产品基金经理均为储乐延。
作为一只成立时间超 20 年的老牌产品,国联安稳健在 2023 年 7 月 19 日更换了基金经理,刘斌管理该产品近十年后,因 " 个人原因 " 离职,由此前毫无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 " 新手 " 储乐延接任。
公开信息显示,储乐延曾任上海易保网络产品经理,兴业证券研究员、投资经理。2023 年 1 月,他加入国联安基金,曾任风控经理,2023 年 7 月起从刘斌手中接任了国联安稳健、国联安智能制造、国联安核心优势三只产品,至今任职回报在 -10.30% 至 -19.76% 区间内。截至去年底,这三只产品管理规模合计 3.44 亿元,其中国联安稳健规模为 2.17 亿元,国联安智能制造规模为 0.21 亿元,徘徊在清盘边缘。
国新国证基金旗下产品——国新国证新锐也持有浩欧博 9.6 万股,持股市值为 333.70 万元,同样为第十大重仓股。该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3 月 1 日,是首家落户雄安新区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此前名称为华融基金,由于实控人从华融证券变更为国新控股,这家公司于 2022 年 11 月更名为国新国证基金。自成立以来,国新国证基金总经理等高管及基金经理屡经变更,还曾发生研究员升职为常务副总的情形。
从更早的 2023 年中报情况看,丘栋荣和吴承根共同管理的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也持有浩欧博 11 万股,王贵重管理的嘉实文体娱乐、楼慧源管理的交银医药创新、王伟和李思佳共同管理的中银战略新兴产业等 10 只基金同样持有该股。此外,全国社保基金 423 组合 2023 年一季度末及二季度末均持有该公司 58.12 万股,为公司第二大流通股东,三季度末则不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内。
曾被立案调查,业绩承压且热衷理财
作为一只小盘股,浩欧博目前总市值为 17.03 亿元。对于此类股票,规模较大的公募产品或许并不屑于持有,但小规模的公募基金出于净值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却可能 " 出手 " 重仓。
然而,浩欧博却有着多重 "buff" 加持。沪深交易所近期披露的 2022-2023 年度信息披露评价结果显示,浩欧博评价结果为 D,为 " 不合格 "。2022 年 11 月,浩欧博还曾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主要涉及实际控制人之一陈涛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随后,该公司被江苏证监局罚款合计 360 万元。
有意思的是,浩欧博还是一家热衷理财的生物医药公司。2024 年 1 月 16 日晚,该公司公告将拿出不超过 1 亿元的闲置,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或存款类产品。2021 年上市时,这家公司在募得的 4.96 亿元中,拿出最高可达 4 亿元的资金购买理财或存款类产品,2022 年再拿出最高 3 亿元的闲置募资理财,2023 年时为 2 亿元。
热衷理财的背后,是业绩增长的乏力。浩欧博财报显示,2023 年前三季度,浩欧博归母净利润下降 14.45%,毛利率下降至 62.77%。在过去的 2022 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微增 0.84%,较 2021 年增长 43.20% 下滑明显,归母净利润则下降 49.71%,过敏试剂等三大主营业务毛利率均有所下滑。
并非个案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底,上市公司或高管、实控人被立案调查、留置后,仍出现在公募基金的重仓股行列的情形并非孤例。
2023 年 12 月 6 日深夜,眼科医疗连锁机构——华厦眼科在公告中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苏庆灿因个人原因被上海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消息发布次日,华厦眼科股价大幅下跌 11.84%。
根据 2023 年基金四季报,申万菱信医药先锋持有该公司 186.40 万股,持股市值为 5981.69 万元,为其第七大重仓股;永赢医药健康持有该公司 50.31 万股,为产品第三大重仓股。同期,宏利宏达亦持有该公司 4.56 万股。
2023 年 10 月 25 日,证监会公告对昊志机电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汤丽君进行了立案调查、审理,经查明,汤丽君存在汤丽君内幕交易行为。此前,汤丽君妹妹,也即该公司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汤某清和时任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肖某林也曾因涉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在去年底,金信基金旗下金信民旺仍持有该股。
2023 年 8 月,国内交通运输、电力电网行业自动灭火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的国安达发布《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被留置并立案调查的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上海市杨浦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鸿飞先生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彼时,该公司表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仅针对个人,不对公司日常运营造成重大影响。随后,不到两个月,邓鸿飞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了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职务。
截至去年底,天弘先进制造、人保研究精选、国投瑞银专精特新量化选股、东证融汇成长优选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产品均重仓持有该产品。
去年 7 月 28 日,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網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刚刚召开。时隔仅两天,以 " 蛇毒克星 " 闻名的赛伦生物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范志和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11 月初,范志和经历了三个月的留置和立案调查后,最终解除了留置措施。
赛伦生物于 2022 年 3 月 11 日在科创板上市,自上市当日创下 62.99 元 / 股的高位后,其股价就开始一路下跌,截至 1 月 30 日的股价仅剩 15.75 元。2019 年至 2022 年,该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 6226 万元、5649 万元、6951 万元和 4469 万元,同期增速分别为 89.66%、-9.27%、23.06% 和 -35.71%。虽然业绩并不稳定,但 2021 年和 2022 年,公司依然进行了两笔大手笔分红,分红金额超出两年的利润总和。
截至去年底,桑俊、敬夏玺、殷瑞飞共同管理的灵活配置型产品——国投瑞银新增长持有赛伦生物的股票数量为 1.4 万股。由于产品规模仅为 1.22 亿元,且资产配置以债为主,该产品持有赛伦生物股票市值虽仅有 27.97 万元,但依旧位列其第三大重仓股。此前一个季度,大成景恒、华夏智胜先锋、华泰柏瑞质量领先、国金量化多因子等产品均重仓持有该公司。
" 公司一般会重点关注此类情况,但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面良好,且公司及其高管、实控人被调查并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公募在深度研究后进行持仓并非不可以,反之则要审慎考虑入池乃至后续持仓事宜。" 华南一家中型公募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