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华为这次又跑在了前面?,欢迎阅读。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张晓玲
ChatGPT 爆火之后,淘金者迅速涌入," 千模大战 " 上演。作为国内科技行业顶流的华为,迎战 AI 的排兵布阵,终于被完整展现。
攻占 AI 产业的高地,华为拿出一套双管齐下的策略。
与 ChatGPT 不同,华为决定着力于行业大模型。用华为云 CEO 张平安的话讲就是:" 盘古大模型 3.0 不写诗,只做事 ";向行业渗透的同时,在大模型算力供不应求的当下,华为早先布局的 AI 算力集群和芯片、数据储存产品,迅速充当起 " 承重墙 " 的角色。
华为的这两条思路,是其面对 AI 浪潮所交出的答卷。不过 AI 行业的激战,刚刚吹响号角,断言华为能胜出,还为时尚早。
正式 " 参战 "
在大模型领網域,华为这个重量级玩家终于登台露面。
7 月 7 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盘古大模型 3.0 发布,与外界预想的不同,它并非 " 盘古版 ChatGPT",而是一个面向行业的大模型系列。
盘古大模型 3.0 针对具体的工业场景,设计了一套由 L0、L1 和 L2 三个层级构成的大模型平台。
其中,L0 是通用大模型,集成了自然语言、视觉、多模态、预测、科学计算 5 种基础模型,负责提供通用技能;L1 层级,是由个 N 个行业大模型构成;L2 则是面向更细化场景,提供 " 开箱即用 " 的模型服务。
这种层次分明、系统化的架构,目的是便于千行百业的应用能基于大模型延展、落地,同时原先 AI 使用场景碎片化的问题,也能聚拢。华为想一统全行业的野心凸显。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網域首席科学家田奇指出,各个行业内大量的业务场景,迫切需要更多专业大模型和专业 AI 应用来解决问题,以填补通用大模型的短板。
据华为云 CEO 张平安透露,盘古已经覆盖了金融、制造、医药研发、煤矿、铁路等十余个行业,及 400 多个业务场景。
华为押注行业大模型,并非一时兴起或一己独断,而是阿里、腾讯、百度、亚马逊等国内外科技公司的共识;华为的 " 狂卷 ",也是应对残酷竞争的保护色。
近期,腾讯、阿里、商汤、京东、360、字节等陆续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战况激烈。
腾讯最早在 6 月启动了行业大模型,要为传媒、文旅、政务、金融等 10 余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并且借腾讯云 TI 平台搭建了行业大模型的 " 精选商店 "。
字节旗下的火山引擎,也发布 " 火山方舟 ",面向企业提供模型精调、评测、推理等全方位的平台服务。
同期,周鸿祎宣布 "360 智腦 "API 平台正式开放,首批将为 20 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他直言," 企业级市场才是大模型未来的蓝海 "。
7 月 13 日,京东也推出了产业大模型 " 言犀 ",将深入零售、物流、金融、健康、政务等知识密集型和任务型产业场景。
此外,百度亦开始了 " 文心千帆 " 的测试,提供包括文心一言及第三方在内的大模型服务,还配备大模型开发和应用的相关工具链。
大厂们步调一致地加入行业大模型的 " 百模大战 ",究竟是追热点赶风口,还是自身早有深厚积累,一时之间难分高下,混战还将持续。
而华为,还有另外一张底牌。
一盘大棋
算力,正是华为在 AI 赛道的一张王炸。
在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看来," 大模型训练的效率或创新速度,根本上取决于算力的大小 "。
张迪煊指出," 这两年内,大模型带来了 750 倍算力需求的增长,而硬體的算力供给仅只有 3 倍,鸿沟巨大 "。
5 年前,华为筹备的昇腾 + 鲲鹏 AI 算力生态,为华为的 AI 大棋局提供基础支点,并且一直在不断进化。
在 WAIC 论坛上,张迪煊立下新 FLAG,称华为将更新昇腾 900AI 集群的规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从最初的 4000 卡扩展至 16000 卡,成为业界首个万卡 AI 集群,拥有更快的训练速度和 30 天以上的稳定训练周期。
此外,华为还在模型计算训练前端的数据存储领網域发力。7 月 14 日,华为进一步发布了 OceanStor A310 深度学习数据湖存储和 FusionCube A3000 训推融合一体机两款产品。前者面向大模型数据的归集、预处理、推理应用,后者针对大模型训练、推理场景,都是为了降低企业部署、使用大模型的门槛。
华为公司副总裁周跃峰指出,大模型时代数据决定 AI 智能的高度。作为数据载体,存储成为 AI 大模型的关键基础设施。
从渗透行业的盘古大模型,到自建的昇腾算力集群,华为的野心要伸向整个行业的链条。它意图绑定更多行业用户,也推销自家的算力业务,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闭环。
大规模的算力投资成本,是初创企业 " 不可承受之重 ",而这成了属于华为等少数大厂的机会。看得出,华为在构建起行业大模型壁垒的同时,还欲深挖护城河。
胡厚崑透露,基于昇腾孵化和适配了 30 多个技术大模型,支撑了近一半的中国原创大模型。
硅谷科技投资公司 Andreesen Horowitz 就指出,生成式 AI 的大量资金最终都稳定地流向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以及 GPU 芯片商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层。其中生成式 AI 总收入的 10%~20% 都流向了算力提供商。
不过,在算力上,华为同样面临友商的挑战。华西证券就指出,算力已经成为大厂开启 AI 争夺战的 " 入场券 "。
今年 3 月,微软宣布已帮 OpenAI 建设了一个新计算中心,配置了数万块 A100 芯片;5 月,Google 推出了有 2.6 万块 H100 的计算集群 ComputeEngineA3;国金证券统计,字节跳动今年已订购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 GPU;而腾讯云新高性能计算服务中心也采用了上万块 H800 芯片。
作为科技行业的 C 位明星,从通讯设施、手机、智能驾驶、再到 AI 赛道,华为以技术为核心贯穿始终,外界对其硬核科技的印象也由此而来。
但华为近几年因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得不为生存变革更多,跑得更快。无论是在智能驾驶还是 AI 大模型和底层芯片、算力的投入,华为都是想在这波大潮中,抓住机会。
然而无论是行业大模型本身,还是底层算力、GPU,华为都面临同行的竞争。
在巨大的想象空间之下,AI 行业洗牌和重构必定如影随形,一场激战的大幕,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