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河南事业部門改革: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部門,欢迎阅读。
4 月 9 日,河南省发改委网站发布了《2023 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名单揭晓》。排第一的是河南省委编办的《扎实推进事业部門重塑性改革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根据大河财立方、中宏网 10 日发布的《扎实推进事业部門重塑性改革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全文介绍,河南省委编办指出,从实际情况看,事业部門定位不准、职责不清、结构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有些机构存在职能弱化、业务萎缩,主责主业偏离了公益属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等问题;有些机构存在职能交叉、分散重复設定、" 小散弱 " 比例高等问题;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现象并存。
在改革做法方面,河南省委编办在文章中从 " 聚焦优化职能布局,实现整体重构重塑 "" 聚焦资源集约增效,精简机构编制规模 "" 聚焦完善支持措施,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 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其中,在精简机构编制规模方面,河南省委编办在文章中写道:坚持 " 瘦身 " 和 " 健身 " 相结合,在合理、可持续范围内,切实把该减的坚决减下来,该加强的大力加强上去。
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按照 "531" 比例进行精简(即事业机构按不低于 50% 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 30% 精简,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 10%),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 16 名以下的事业部門," 空壳部門 "" 僵尸部門 " 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部門一律撤销。
市县层面,参照省直做法,按照 "421" 比例进行精简。同时,对省辖市本级事业机构实行精简比例、机构限额 " 双控 "(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本级事业机构精简比例不低于 25%,且保留的事业机构数不超过省定限额),对处级事业机构按照 " 总量减、市市减、差距减 " 的思路分档确定精简限额和設定数量,避免出现 " 一刀切 "" 鞭打快牛 " 等问题。改革后收回的事业编制和机构限额,由市、县本级统筹使用,鼓励 " 减上补下、减县补乡 "。
在改革成效方面,河南省委编办从 " 布局结构整体优化 "" 资源配置更加科学 "" 保障效能明显提升 " 三个方面予以总结。
文章介绍,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部門精简 60.7%,撤销科级和事业编制 16 名以下事业部門以及 " 空壳部門 "137 个,事业编制精简 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 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 25.5%。
市县层面,市、县纳入改革范围的事业机构精简 44.3%,事业编制精简 23%,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精简 13.7%。全省事业部門 " 小散弱 " 问题基本解决,机构编制区網域间、部门间分布更趋均衡。
将精简收回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高质量发展、重点民生领網域和基层一线倾斜,如:将省直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下沉县(市、区)5638 名,为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核定编制 3300 余名,根据需要加强了教育、医疗卫生、文物保护等相关事业部門工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