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小学生名著”整顿影视圈?,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娱乐硬糖 ,作者顾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羞耻青春
科幻作家宝树曾经总结过一个 " 流行文化三定律 ":
一、大多数我出生时已经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陈旧老土不值一提的。
二、大多数在我 10-30 岁之间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无法复制的经典。
三、大多数在我 30 岁之后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肤浅,幼稚可笑的。
在印刷机文明乃至是电视时代,这种代际审美隔阂还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但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多种人群在同一片海網域冲浪已经成为现实,这样的双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就说眼下,80、90 后一边揶揄《偷偷藏不住》是 " 小学生名著 ",劝年轻人 " 吃点好的 ";
一边又忍不住将自己少年时的羞耻爆款《小时代》拿出来反复把玩,发掘新梗、交流感想。
距离《小时代 1》上映已经过去十年,再过十年呢?这部上映时被口诛笔伐的影片怕会被抬到 " 集体记忆 " 的高度了。
其实真没必要,人不中二枉少年,谁的青春里没几部让长大后的自己脚趾抠地的校园文呢?保不齐自己就写过呢!
但是不是每一代的低龄 IP 都能成功影视化、都能被原閱聽人甚至更广泛的群体所接受,在创作者、读者、内容趣味、甚至连 IP 本身都越来越低龄(刚完结不久)的今天,问题有了新变化。
0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羞耻青春
托《恋与制作人》的福,乙女游戏成为我们熟知的一种流行消费。
" 乙女 " 一词来自日本,特指 14-18 岁的未婚女孩。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群体,对于爱情怀有天然的憧憬。在二次元产业发达的日本,这种明确的圈层与诉求催生出了贩卖少女恋爱幻想的乙女文化,除了乙女游戏还有乙女动漫,乙女广播剧等。
该现象更多与人的身心发育情况有关,与外在环境关系不大。
因此,在没有 " 乙女 " 一词的地方,这样的少女向市场同样存在。考虑到媒介发达造成的童年消逝与成年童稚现象,少女向内容的年龄跨度如今还可以再放开一些,就更显得可观可期。
左:小学生描述恋爱幻想的 " 炸锅文学 ";右:言情男主超话中的考试祈福贴
受到人群阅历与心智的限制,这类作品通常以校园为主场景(哪怕是在跟吸血鬼搞对象),比起逻辑与内涵更侧重感官刺激,幻想成分远高于现实。说得再直接一点,就是幼稚。
这也就决定了,它就像神仙教母的魔法一样,是有时限的。或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某段时间对某个作品真情实感,看不出也听不得它一点不好。但等从初中升上高中、或者仅仅是过了一个暑假,不用别人多说,自己就看不进去了。
甚至引以为 " 黑历史 ",多年后才能抱着另一番心情回顾年少轻狂。
插播一句:《暮光之城》在 imdb 的高赞评论:现在的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多半会讨厌它,但 11 岁的我确实沉迷于此。
我国的娱乐产业起步晚,日漫、以及深受日漫影响的台偶都曾短暂充当过这种角色。
但真正应这个市场而生的本土内容,还是青春小说。
2004 年,韩国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引进中国,给不少 90 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令从业者嗅到商机。聚星天华、魅丽优品等出版公司迅速跟进,针对初中生群体批量生产,打造出郭妮、小妮子等本土畅销书作家。
这一代青春小说有着很鲜明的模仿痕迹。比如《流星花园》式的平凡少女与豪门男团的搭配,或者像韩剧一样盛产金姓三字男主,玛丽苏气息十分浓重。
很快,价格更低、更易获取的各种少女刊物迭代了动辄几十块的单行本。许多少女 YY 之作除私藏与身边传阅之外,也可向杂志投稿。
而从内容角度,随着读者年龄增长、需求更新,饶雪漫、郭敬明为代表的疼痛文学成为了青春小说新的主流。
其故事狗血抓马,但比以前更加本土化。
实话实说,文学性也要好一些。
随着网络时代到来,阅读与创作的门槛都进一步拉低。杂志的价格再低,低不过网文免费阅读;杂志的坑位再多,多不过网站的无限货架;杂志再开放投稿也要靠编辑筛选,网文则是只要能过审就能发布,在专业文学网站之外还有无数渠道可选。
更重要的是,网生代深受同人文化影响,天然具有内容创作的意识,写文对于 TA 们来说并不是多么高深、遥远的事。根据《2021 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看小说 " 与 " 进行内容创作 " 都是未成年网民经常从事的活动,从初中生起这两项的数据就超过了均值,高中生群体还要更高。
02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改编难题
因此,与其说是低龄用户涌入网络文学,导致文学网站的榜单低龄化、网文水准下滑(晋江受此诟病最深),不如说这一类低龄创作始终存在,只不过是从纸媒迁移到了网络,并且得到了或许有些过度的重视、开发与曝光。
晋江言情总分榜(校园文含量较高)
00 年代,国内 IP 产业尚不发达,各个产业圈子也还没开始 " 媚青 ",再加上作品自身存在悬浮、低幼、快餐化等问题,第一茬青春小说成功 IP 化的很少,大部分都消失在了时间长河里。
这一代为数不多的幸运儿是明晓溪。
2006-2018 年,她共有 5 部小说改编影视,代表作《泡沫之夏》拍了 3 个版本。
" 大 S+ 何润东 + 黄晓明 " 的 2010 版虽然在当时就被指装嫩,但已经算是同时代同类 IP 剧里颜值与咖位都比较足的一部,现在还时常被提起。
小妮子与郭妮都是等到网剧时代才有影视剧面世,人与作品最火的时候早已过去。小妮子的《龙日一,你死定了》(2017)好歹引发了一拨关于古早玛丽苏的猎奇讨论,另一部《G 小调进行曲》(2018)则是连这点口水价值都没了。
2021 年曾经有点水花的微短剧《心跳恋爱》改编自郭妮的冷门作品《心跳恋爱社》,这也是她目前唯一一部影视化的作品。
这部改编得比较聪明,既然古早玛丽苏的剧情注定与当下格格不入,索性大刀阔斧做成了一部漫画人物反穿现实的玩梗剧,但基本也就借不到原作什么光了。
当时有制片人在采访中透露,郭妮的其他版权早在 2016 年到 2019 年就被各家平台或者公司买走,只是迟迟没能开发出来。
其实想也知道,与这一时期同样提上改编日程的许多网文相比,《天使街 23 号》什么的算不上大 IP。
所谓 IP 产业不发达,一方面是改编慢。
另一方面,也在于用以评估与彰显 IP 价值的方式并没有那么多。
而网文的优势就在于,一切行为发生在线上,有更多数据去量化。另外网文所处时代 IP 产业更为发达,有更多开发方式去运营 IP、累积战绩。上游 IP 方与下游影视圈的联系更为紧密,都在为缩短从作品到 IP 的时间差而努力。
网文全盛与 IP 产业逐渐成熟也就带来了一个新局面:
很多作者、读者与内容趣味皆低龄的作品已经迅速符合了 IP 的标准,甚至被奉为大 IP。
2012 年,17 岁的锦夏末开始在香网连载《恶魔少爷别吻我》,2017 年被急需 IP 开发代表作的平台改编成网剧。
但催熟 IP 来强行影视化,难题并不少。
首先,最基本的,小说与影视的审查标准不同,对早恋的容忍度不同。改编成剧要么像耽改一样淡化感情线,要么就调整时间线,高中改大学、初中改高中。
至于这样是否会造成逻辑或常识上的 bug,通常管不了那么多。
其次,正如上文提到的,青春小说是一种特定年龄、特定状态下产生的阅读需求与写作冲动,剧情通常做不到很周全,三观与其说不正、不如说是不成熟,对很多事物存在不切实际的甜宠美化。尽管这一代已经抛弃了 "XX 家族 ""XX 贵族学院 " 式的玛丽苏,幼稚程度与套路运用其实并没有减轻。
出自 B 站视频 "【小说吐槽】写青春校园文,有手就行 "
漫画与广播剧都还在二次元范围内,并且是典型的 Z 世代低龄市场,这还不打紧。但影视注定会暴露在大众视野中,特别是有流量明星参演的情况下。从呈现上来说,影视是直观表现,少了小说的遐想空间以及心理描写带来的主观滤镜,原本是 " 甜 " 的情节,拍出来的效果可能就是 " 尬 " 甚至 " 刑 "。
另外,看小说与追剧的可能是垂直人群,讨论剧的(论坛网友、媒体、吐槽 UP 主 ……)却是什么年龄、性别与阅历的都有,双方难免会产生冲突。例如,20 岁与初恋结婚生子,在不了解个中成本的少女眼中可能是童话般的结局,另一部分女性则会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03
低龄 IP 来了
可不管有多少难题,一个严峻的现实已经摆在面前:经过热钱时代的疯狂操作,各文学网站、尤其是女频的老 IP 已经被挖掘得七七八八,必须得指望新一代的作家与作品。
换句话说,低龄不止是作者读者、内容趣味的低龄,IP 本身也低龄、成书时间不长,这也会造成一些全新的局面。
有一类青春 IP 爆款是零几年出书、一几年搬上银幕(如《致青春》《左耳》),读者恰好到了影视消费主力的年龄,愿意为情怀买单," 还一张电影票 "。
但如果是 "05 后名著 ",小说读者与影视观众错位的情况可能会更明显。如上文提到的,观众没看过小说、对故事人物没有感情,甚至是抱着猎奇吐槽的心态去看。
此时的 IP 效应与以往已经不是一码事。
而作为真正小说读者的 05 后此时依然困于学业,消费能力与话语权其实是不足的。并且,TA 们仍处于一个爱憎分明的年纪,越是忠于一、二次元,就越抗拒真人改编——成年观众是觉得被低幼剧情霸凌了,书粉还觉得自己房子塌了呢。
就像老年人未必是老年题材的观众一样,05 后也未必是 "05 后名著 " 的观众。
另外,考虑到出生率下降的问题,05 后在人口规模上是要小于 00 后、90 后、80 后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约 8106 万人),真要说是多大一片市场,倒也不一定。
甚至不光今天他们年纪小不一定,待他们成年了也很难说。
说到底,社会还是哪个族群人数多、花钱多,哪个人群就更为主流。基数如此,再加上诞生时媒介环境与竞争环境不同,现在的 IP 已经很难达到以前 IP 的认知度。
非常直观的一个表现是 :
以前是 IP 遛人、把人遛火,现在则是流量被遛、把 IP 炒热。
有待破圈的 IP 与努力卡位的 95 生花同登热搜、实现共赢,如去年的《错撩》,今年的《黑莲花攻略手册》《难哄》等。
不过成年观众倒也无需过度担忧抵触。
比起今天少年儿童能看到的内容,当年明目张胆就能看到的东西可要 " 坏 " 多了,这不也全须全尾长大了,还能立刻板起面孔审视新青年呢。
而从整体来看,正如某平台高管所说,市场容得下《漫长的季节》,科幻经典、严肃文学等 " 硬骨头 " 也正在啃,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何同学
商务联系请加 QQ:277714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