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从青楼写到后宫的中国风轻小说,到底是怎么在日本狂卖2700万册的?,欢迎阅读。
夜間瀨玻璃丨文
在 10 月开播的日本秋季动画里,有这样一部作品……
它在宣布动画化之前,就有着极好的口碑,在海外粉丝无数,销量傲人……
这部作品的粉丝等了好些年,终于等来了合适的班底对其动画化,但还没等动画正式开播,先行放出的片头曲等情报,就在社区中引发了不少争议……
当然这些争议并没有那么重要,等动画正式放送,三集连播之后,它很快就成为了海外流媒体人气最高的动画之一……
它就是……
《药屋少女的呢喃》
真不是我故意误导大家,也是在我查资料的时候,我才后知后觉,原来《葬送的芙莉莲》与《药屋少女的呢喃》的经历如此相似。
同样的大人气作品改编,同样的三集连播,同样的 OP 争议…但不同的是,国内一经播出就成为大热门作品的是《葬送的芙莉莲》,而在日本抢下流媒体点击量最高的却是这部中华幻想风的《药屋少女的呢喃》。
@名作之壁吧 海外流媒体统计
《药屋》能成为海外点击量最高的动画,当然不仅是因为它的动画质量相当不错,更多还是因为《药屋》的原作轻小说及改编漫画,在日本已经积累了相当高的人气。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本 " 宫廷剧 " 轻小说在动画开播之前,就已经卖了足足 2400 万册,碾压了同时代大部分对手,成为了历年销量的第 4 名。
当然,光说数字可能也没什么概念,所以只要知道排在它前面的轻小说,只有《转生成为史莱姆》,《魔法禁书目录》,和《刀剑神網域》这三部超人气作品。
至于其他老登,早就被《药屋》后来居上,而同代作品大多是连尾气都看不到一眼。
动画化之后又跳了 300 万,现在 2700 万销量
那么《药屋》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药屋》是中华幻想风的轻小说,故事在宫廷展开,讲述了热爱 " 毒 "" 药 " 的怪女孩「猫猫」被人贩子拐卖入宫成为宫女。
在机缘巧合之下,与后宫的总管「壬氏」相遇,并被迫解决后宫内外发生的一系列案件琐事,是一部将推理与宫廷结合起来的作品。
提到中华的宫廷,大家难免会将《药屋》与《甄嬛传》《延禧攻略》联系在一起。
这不奇怪,毕竟到了这个岁数,大伙或多或少都会看过几集古装,也就自然而然想去更深入地研究一下,《药屋》对于 " 中华宫廷 " 的理解。
之后的结果也如大家所想。
实际上《药屋》的 " 中华宫廷 " 可以说是纯粹的故事框架。即使抛开充满了刻板印象的部分中文发音,在文化背景上它也并不考究,作品糅杂了唐、明、清多个朝代,旁人很难靠举出明确的来源。
同时,动画中搞笑吐槽的片段,也掺杂让读者啼笑皆非的外语,让不少代入了的观众直言 " 出戏 "。
而最后也是最不 " 宫廷 " 的,可能还是作品中 " 过于柔和 " 的后宫氛围。
与放大了各种勾心斗角,女人打女人的古装剧不同,《药屋》的后宫并没有规矩森严的感觉。
像是动画第 4 集,「猫猫」在皇上的命令下前往水晶宫,帮助贵妃恢复身体,但却被水晶宫的宫女排挤,之后又排查出宫女给患病的贵妃使用带有毒性的化妆品……
放到古装剧,这少说要掉一颗腦袋,闹大点甚至要掉上百颗腦袋。但是在《药屋》中,私藏、使用化妆品的宫女仅仅被处以了 " 禁闭 ",几个月后就官复原职重新开始服侍贵妃。
这种过于柔和化的处理,难免让耳濡目染肃杀、争斗宫廷多年的观众感到一种 " 看山不是山 " 的微妙。
这对于执着于宫廷氛围的国内观众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你可以发现国内关于《药屋》的讨论热度和外网千差地别。
可既然这部打着 " 中华幻想风 " 的《药屋》并没有那么 " 宫廷 ",那真正让它吸引读者、观众的又是什么?
《药屋》的故事大多都是单元剧,其中的推理也并不复杂,颇有一种 " × 分钟推理 " 的感觉,一些熟读了原作的朋友也是因为这个特点,将其形容成为 " 宫廷剧版本的《冰菓》"。
在某种意义上,《药屋》确实和《冰菓》有几分类似。
不仅仅是推理的简单,实际上因为不着眼刻画历史变迁、宫斗峥嵘,所以《药屋》在观看体验上非常轻松。动画也是顺着这个思路放大了人物的闪光点,进一步强化了女主角最可爱的一面。
虽然没有了剑拔弩张的压迫感,但是《药屋》却很好地渲染出了悬疑的氛围感。
从最开始「猫猫」与「壬氏」因为皇子夭折的前后,到之后故事转进到贵妃下赐,再到牵扯出主角身世的青楼剪影,每个故事前后的铺陈都恰到好处,相比营造出 " 人人自危 " 的窒息,《药屋》的作者日向野明显想要描绘一个带有些许神秘,更加日常、也更加朴素的幻想宫廷。
在这种氛围之下,《药屋》故事也出现了一种日常性,宫廷之中每年、每月、每天会发生的种种,诸多事件相互勾连,产生如同多米诺骨牌般的蝴蝶效应,这种一环扣一环的连锁也让人对接下来的发展产生猜测,联想,跑去漫画或者原作小说那里,一睹为快。
比如动画刚刚结束的 " 投毒 " 案,就是从游园会开始,穿插日常发生的数个案件,最后重新收束的事件,故事横跨了多集,连贯了数个案件,其中许多伏笔都藏才只言片语之中。
这种闲笔作伏笔,最后一次性揭开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喜爱《药屋》的原因之一。
当然,对于国外的观众来说,说一千道一万《药屋》最大的闪光点,其实还是在于文化的陌生感。向前追溯小有名气的中华风作品,可能会直接翻到《彩云国物语》,或是更早之前的《十二国记》。
相比《十二国记》时出现的因为 " 语言不通 " 而导致无法交流的硬核桥段,《药屋》的处理则明显要更加简单快捷,同时也是因为不纯粹,所以《药屋》中也会有一些日本本土文化的穿插。
考究是不够考究了,但是作为 10 年代之后出现的中华风作品,无法否认《药屋》又确确实实又一次凭借中华文化的陌生,而吸引到了一批慕名而来的观众。
多嘴一句,在《药屋》爆火之后,日本本土也引来了一批中华风作品的效仿,出现了《後宮の巫女は妃にならない(后宫的巫女不会成为皇妃)》这样架空中国风融合日本巫女的作品,只能感慨轻小说这东西确实神奇。
说回动画。
《药屋》虽然与《芙莉莲》在经历上有一定的相似,但与芙莉莲 3 年成功动画化的 " 极速 " 不同,《药屋》在动画化的路上兜兜转转了十几年。
前几年不愠不火还好说,后几年改编漫画成功大爆,但依然没有任何动画化的消息,粉丝甚至在推特询问了作者本人,而日向夏的回答也只是无奈的 " 我不知道 "。
" 究竟为什么没有动画化呢?"
不过如今回头再看,也许等待确实值得,《药屋》的动画从另一个角度再一次展现了作品的魅力。
悠木碧的扮演也让本身性格讨喜的女主角多上了几分可爱。更不用说,神前晓(凉宫春日的犹豫)、Kevin Penkin(来自深渊)、桶狭间有沙(咒术回战)三位编曲师合作的配乐,更是将《药屋》本身着笔鲜少的真挚情感,从作品作品的最深处挖掘了出来。
《药屋》是那种带有更多刻板印象,带有更多滤镜,閱聽人也更加狭窄的作品,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不够优秀。
写波澜起伏的故事,要比写平淡慵懒的故事更容易吸引读者,但即使这样《药屋》仍能像 " 猫猫 " 一样,在大多数人心里留下一个 " 轻快 " 的印象。
就感觉,有时候脱离出尔虞我诈,只是看一个杂学少女行走在红砖青瓦的宫廷之中,去过一些简单、朴素、枯燥的日常,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END-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