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從青樓寫到後宮的中國風輕小説,到底是怎麼在日本狂賣2700萬冊的?,歡迎閲讀。
夜間瀨玻璃丨文
在 10 月開播的日本秋季動畫裏,有這樣一部作品……
它在宣布動畫化之前,就有着極好的口碑,在海外粉絲無數,銷量傲人……
這部作品的粉絲等了好些年,終于等來了合适的班底對其動畫化,但還沒等動畫正式開播,先行放出的片頭曲等情報,就在社區中引發了不少争議……
當然這些争議并沒有那麼重要,等動畫正式放送,三集連播之後,它很快就成為了海外流媒體人氣最高的動畫之一……
它就是……
《藥屋少女的呢喃》
真不是我故意誤導大家,也是在我查資料的時候,我才後知後覺,原來《葬送的芙莉蓮》與《藥屋少女的呢喃》的經歷如此相似。
同樣的大人氣作品改編,同樣的三集連播,同樣的 OP 争議…但不同的是,國内一經播出就成為大熱門作品的是《葬送的芙莉蓮》,而在日本搶下流媒體點擊量最高的卻是這部中華幻想風的《藥屋少女的呢喃》。
@名作之壁吧 海外流媒體統計
《藥屋》能成為海外點擊量最高的動畫,當然不僅是因為它的動畫質量相當不錯,更多還是因為《藥屋》的原作輕小説及改編漫畫,在日本已經積累了相當高的人氣。
説出來你可能不信,這本 " 宮廷劇 " 輕小説在動畫開播之前,就已經賣了足足 2400 萬冊,碾壓了同時代大部分對手,成為了歷年銷量的第 4 名。
當然,光説數字可能也沒什麼概念,所以只要知道排在它前面的輕小説,只有《轉生成為史萊姆》,《魔法禁書目錄》,和《刀劍神網域》這三部超人氣作品。
至于其他老登,早就被《藥屋》後來居上,而同代作品大多是連尾氣都看不到一眼。
動畫化之後又跳了 300 萬,現在 2700 萬銷量
那麼《藥屋》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藥屋》是中華幻想風的輕小説,故事在宮廷展開,講述了熱愛 " 毒 "" 藥 " 的怪女孩「貓貓」被人販子拐賣入宮成為宮女。
在機緣巧合之下,與後宮的總管「壬氏」相遇,并被迫解決後宮内外發生的一系列案件瑣事,是一部将推理與宮廷結合起來的作品。
提到中華的宮廷,大家難免會将《藥屋》與《甄嬛傳》《延禧攻略》聯系在一起。
這不奇怪,畢竟到了這個歲數,大夥或多或少都會看過幾集古裝,也就自然而然想去更深入地研究一下,《藥屋》對于 " 中華宮廷 " 的理解。
之後的結果也如大家所想。
實際上《藥屋》的 " 中華宮廷 " 可以説是純粹的故事框架。即使抛開充滿了刻板印象的部分中文發音,在文化背景上它也并不考究,作品糅雜了唐、明、清多個朝代,旁人很難靠舉出明确的來源。
同時,動畫中搞笑吐槽的片段,也摻雜讓讀者啼笑皆非的外語,讓不少代入了的觀眾直言 " 出戲 "。
而最後也是最不 " 宮廷 " 的,可能還是作品中 " 過于柔和 " 的後宮氛圍。
與放大了各種勾心鬥角,女人打女人的古裝劇不同,《藥屋》的後宮并沒有規矩森嚴的感覺。
像是動畫第 4 集,「貓貓」在皇上的命令下前往水晶宮,幫助貴妃恢復身體,但卻被水晶宮的宮女排擠,之後又排查出宮女給患病的貴妃使用帶有毒性的化妝品……
放到古裝劇,這少説要掉一顆腦袋,鬧大點甚至要掉上百顆腦袋。但是在《藥屋》中,私藏、使用化妝品的宮女僅僅被處以了 " 禁閉 ",幾個月後就官復原職重新開始服侍貴妃。
這種過于柔和化的處理,難免讓耳濡目染肅殺、争鬥宮廷多年的觀眾感到一種 " 看山不是山 " 的微妙。
這對于執着于宮廷氛圍的國内觀眾來説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你可以發現國内關于《藥屋》的讨論熱度和外網千差地别。
可既然這部打着 " 中華幻想風 " 的《藥屋》并沒有那麼 " 宮廷 ",那真正讓它吸引讀者、觀眾的又是什麼?
《藥屋》的故事大多都是單元劇,其中的推理也并不復雜,頗有一種 " × 分鍾推理 " 的感覺,一些熟讀了原作的朋友也是因為這個特點,将其形容成為 " 宮廷劇版本的《冰菓》"。
在某種意義上,《藥屋》确實和《冰菓》有幾分類似。
不僅僅是推理的簡單,實際上因為不着眼刻畫歷史變遷、宮鬥峥嵘,所以《藥屋》在觀看體驗上非常輕松。動畫也是順着這個思路放大了人物的閃光點,進一步強化了女主角最可愛的一面。
雖然沒有了劍拔弩張的壓迫感,但是《藥屋》卻很好地渲染出了懸疑的氛圍感。
從最開始「貓貓」與「壬氏」因為皇子夭折的前後,到之後故事轉進到貴妃下賜,再到牽扯出主角身世的青樓剪影,每個故事前後的鋪陳都恰到好處,相比營造出 " 人人自危 " 的窒息,《藥屋》的作者日向野明顯想要描繪一個帶有些許神秘,更加日常、也更加樸素的幻想宮廷。
在這種氛圍之下,《藥屋》故事也出現了一種日常性,宮廷之中每年、每月、每天會發生的種種,諸多事件相互勾連,產生如同多米諾骨牌般的蝴蝶效應,這種一環扣一環的連鎖也讓人對接下來的發展產生猜測,聯想,跑去漫畫或者原作小説那裏,一睹為快。
比如動畫剛剛結束的 " 投毒 " 案,就是從遊園會開始,穿插日常發生的數個案件,最後重新收束的事件,故事橫跨了多集,連貫了數個案件,其中許多伏筆都藏才只言片語之中。
這種閒筆作伏筆,最後一次性揭開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喜愛《藥屋》的原因之一。
當然,對于國外的觀眾來説,説一千道一萬《藥屋》最大的閃光點,其實還是在于文化的陌生感。向前追溯小有名氣的中華風作品,可能會直接翻到《彩雲國物語》,或是更早之前的《十二國記》。
相比《十二國記》時出現的因為 " 語言不通 " 而導致無法交流的硬核橋段,《藥屋》的處理則明顯要更加簡單快捷,同時也是因為不純粹,所以《藥屋》中也會有一些日本本土文化的穿插。
考究是不夠考究了,但是作為 10 年代之後出現的中華風作品,無法否認《藥屋》又确确實實又一次憑借中華文化的陌生,而吸引到了一批慕名而來的觀眾。
多嘴一句,在《藥屋》爆火之後,日本本土也引來了一批中華風作品的效仿,出現了《後宮の巫女は妃にならない(後宮的巫女不會成為皇妃)》這樣架空中國風融合日本巫女的作品,只能感慨輕小説這東西确實神奇。
説回動畫。
《藥屋》雖然與《芙莉蓮》在經歷上有一定的相似,但與芙莉蓮 3 年成功動畫化的 " 極速 " 不同,《藥屋》在動畫化的路上兜兜轉轉了十幾年。
前幾年不愠不火還好説,後幾年改編漫畫成功大爆,但依然沒有任何動畫化的消息,粉絲甚至在推特詢問了作者本人,而日向夏的回答也只是無奈的 " 我不知道 "。
" 究竟為什麼沒有動畫化呢?"
不過如今回頭再看,也許等待确實值得,《藥屋》的動畫從另一個角度再一次展現了作品的魅力。
悠木碧的扮演也讓本身性格讨喜的女主角多上了幾分可愛。更不用説,神前曉(涼宮春日的猶豫)、Kevin Penkin(來自深淵)、桶狹間有沙(咒術回戰)三位編曲師合作的配樂,更是将《藥屋》本身着筆鮮少的真摯情感,從作品作品的最深處挖掘了出來。
《藥屋》是那種帶有更多刻板印象,帶有更多濾鏡,閱聽人也更加狹窄的作品,但這并不能説明它不夠優秀。
寫波瀾起伏的故事,要比寫平淡慵懶的故事更容易吸引讀者,但即使這樣《藥屋》仍能像 " 貓貓 " 一樣,在大多數人心裏留下一個 " 輕快 " 的印象。
就感覺,有時候脱離出爾虞我詐,只是看一個雜學少女行走在紅磚青瓦的宮廷之中,去過一些簡單、樸素、枯燥的日常,好像也沒什麼不好。
-END-
往期精選